寶寶好幾天不拉粑粑,寶媽如何應對嬰兒便秘?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便秘是嬰兒經常出現的病症,面對孩子憋出內傷,憋出眼淚,媽媽往往心疼難耐。一個合格的寶媽應該如何應對寶寶便秘呢?
嬰兒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又干又硬,且排便隔的時間比較久,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排便困難的情況。其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一類便秘經過調理可以痊癒;另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癒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絕大多數的嬰兒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嬰兒便秘一般是以下5種原因引起的:
1.食物成分不適宜
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多而糖類不足,使腸發酵相對減少影響發酵,使大便呈鹼性,乾燥導致便秘。食物(如奶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致糞便增多,容易便秘。
2.長期飲食不足
小兒食量太少時,經過消化後,腸道中的余渣少,大便減少;奶中糖量不足使大便乾燥;較長時間的飲食不足,致營養不良使腹肌、腸肌瘦弱,張力不足,蠕動無力,導致頑固性便秘。
3.腸功能問題
由於生活和排便不規律,排便反射形成減弱或不形成;腸肌鬆弛而便秘。某些能使腸壁肌張力減弱、功能失常的藥物或疾病以及交感神經功能不正常均可致便秘。
4.消化道發育畸形
先天性無肛,先天性巨結腸。
5.遺傳代謝性疾病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愚型。
寶寶便秘有2種表現:
1.普通大便
如果寶寶排便間隔超過2天(48小時),就是便秘了。有些寶寶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順暢,隔1~2天或3~4天才排便1次,而且排出來的便便干硬、寶寶排便時哭鬧不停。由於便便干硬,每次排便困難,會使寶寶產生恐懼心理,害怕排便,導致惡性循環。新生兒寶寶通常出現的便秘多為功能性便秘,這常會被家長忽視,而導致病情加重。如果寶寶便秘時間較長,會出現食慾減退、腹脹甚至腹痛、睡眠不安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脫肛或肛裂出血等癥狀,所以爸媽一定要注意,嚴密觀察,如果發現便秘,應及早治癒,否則會引發嚴重後果。
2.胎便
若生後二十四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稍大些的寶寶如果排便時間間隔超過36小時沒有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這都屬於不正常情況,應注意寶寶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寶媽需如何應對寶寶便秘?
1.訓練寶寶定時排便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其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調節嬰兒的飲食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癥狀出現。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癥狀隨即緩解;若是奶粉餵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乾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捲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
3.藥物治療
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採用開塞露通便。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父母應用手將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里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很好,但此方法不宜常用。
4.如果有消化道畸形或遺傳代謝性疾病
要及時就醫,請專科醫師處理。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榆錢兒是一味「中藥」,榆錢的功效和禁忌你知道嗎?
※手上起小水泡癢怎麼辦?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