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ifish水族觀賞魚

ifish水族觀賞魚




【 

標籤:

野采

 


-------------------


1983年我剛從高中畢業時,完成了一個夢想,那就是前往熱帶地區。那裡是蘇門答臘(Sumatra),神秘而巨大的巽他島嶼。我母親有一位朋友的同事已經搬到西蘇門答臘省的巴東(Padang)。當時還沒有互聯網和電子郵件;伊索德(Isolde)非常幫忙,而她的丈夫-韓(Han)曾在大學擔任講師-依照我的預算聘請了學生來做我的嚮導,因為我不會說印度尼西亞語,而且英語在農村無用武之地。那位學生的名字是山姆(Sam)。


 

正如我所說的,我的預算非常有限- 我先在一家傢具店花了6周時間幫忙

搭建

廚房-我必須賺錢才得以支付機票和所有其他費用-我們

前往蘇門答臘需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對其中一處半淡鹹水區域的採集點至今仍保留著鮮活的記憶。


 


我們從巴東中央巴士車站出來後往右走,完全沒發現當初想要尋找的迷鰓魚,於是我決定在第二天嘗試左邊那條路。山姆帶我們坐上一輛小巴,然後沿著海岸公路走。順便說一下,這並不適合胃不好的人,因為這條海岸線中在荒涼的髮夾彎處上上下下,而且,你是坐在擁擠不堪的車子里。這是一輛帶有三排長椅的組裝汽車,其中一條椅子與駕駛員背對著。當時的紀錄是后座擠了20個人。你必須得忍受這樣的擁擠,因為它很便宜。沿路任何地方都是停靠站,隨時會有人上下車。

 


如果你想下車,你得瘋狂地大叫,並儘可能大聲喊著「bingir」,然後車才會停下來。然而,這似乎是印度尼西亞俚語,因為在印度尼西亞話「停車」的正確用詞是「berhenti」。所以如果你在印度尼西亞

某地

公交車上大喊著「bingir」想要下車確變成了「冰鎮啤酒」,那就試試一下「berhenti」吧。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半淡鹹水生境的美麗全貌



 


在我們開車過去的第一條小溪上我還不知道bingir或berhenti,所以我不得不依賴山姆的專長,我已經解釋了我想尋找什麼樣的生境。他在一條小溪緩慢流入一處半鹹水區的地方喊了一聲bingir(停車)。事實上,我並不打算在那裡抓魚,因為首先我下車時踩到了牛糞,其次是這裡和牛糞一樣會發出惡臭,第三,在那之前我對半淡鹹水魚類沒有任何興趣。但後來我看到了男孩的漁獲,並認出它們是一種攀鱸(anabas),也就是攀木魚。首先,那是我要找的迷鰓魚之一,其次,我們實際上還沒有抓過它們,第三,直到那時我才知道這個物種會進入半淡鹹水里生活(我承認:我希望找到一種新的夢幻變異體色。)


 



我們的採集點正好在海上的低潮,可以明顯感覺到潮汐



 


所以山姆和我用「

古蘭經

」(Koran)——這裡指的可不是宗教聖經而是同名的巴東報紙——每人做了一頂遮陽帽,好去抓魚。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我們看到的第一種魚是鯔魚(Liza sp.)。我的熱情立即被喚醒,因為早些時候的假期我在法國大西洋沿岸就已經了解了這種魚。我帶回家照顧的小鯔魚給我帶來很多的快樂,直到一隻螃蟹把它們當作晚餐。鯔魚的行為模式會讓人想起斑馬魚(Danio)。它們總是在開放水域玩耍。不幸的是,印度尼西亞的鯔魚和法國的不一樣。我們幾乎抓不到,而且它們常常在漁網中就被嚇死了。太可惜了,因為這些魚類在水族箱里會非常有趣。


 



一種來自印度西太平洋的鯔魚(Lizasp.)小魚



 


但現在我已經熱血沸騰了。因為不僅有這些有趣的生物,而且還有許多不同、通常色彩豐富或有趣體型的蝦虎魚,除了螃蟹、蝦、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的蝌蚪,還有壯觀的銀紋笛鯛(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之外,像是嵴塘鱧(Butis sp.)、美麗的金錢魚(Scatophagus argus)、射水魚(Toxotes sp.)、異鰭鱵水針(Zenarchopterus sp.)、印度金龍鱂(Aplocheilus panchax)、籃子魚(rabbit fish)、淡水海龍、稻田魚(Oryzias sp.)、金娃娃河魨(Dichotomyctere nigroviridis)、躄魚(Antennarius sp.)等魚類都進了魚網。


 



嵴塘鱧的長鼻子就像強盜一樣



 




嵴塘鱧時常以腹部朝上停留在水中


 


淡水魚和海水魚的特殊混合是半淡鹹水水域的魅力。半淡鹹水區的營養源極其豐富,因為進入鹹水的大多數淡水生物都會死亡,許多海洋生物也會進入淡水。這種情況在潮漲和潮退間每天會發生兩次。這就是為什麼半淡鹹水區是許多珊瑚魚類的育兒床,因為珊瑚礁外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這裡許多海水魚類都是幼魚,因此它們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之間自由往來,並且可以啟用特殊的生理適應機制。


 




金錢魚,就像這隻印度尼西亞紅金鼓亞成體一樣,都是典型的半淡鹹水域生物


 


總而言之,我們在這裡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是為了笛鯛。我真的很想擁有它,但沒那麼容易抓到。約3-4厘米長的小魚生活在岸邊的棕櫚樹根部之間,需要花很多耐心和它們鬥智斗勇,才能抓到它們。第一天我們只能光看看。第二天,我們用了9個小時才只抓到一隻。第三天抓到了五隻!可把我高興死了!你要知道,當時我對這種魚一無所知,不知道它會長到多大。我認為這是一種鱸魚,而且不會超過10厘米。今天才得知它們是銀紋笛鯛(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可以長到150厘米(儘管長度超過80厘米的個體極為罕見),它們美麗的幼魚體色趨於單一的紅色,而成魚只能生活在海里。


 




這是在半淡鹹水水域第二天所拍到的,是我們抓到的第一隻銀紋笛鯛(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幼魚



 


但正如我所說的,我當時對它們的身份並沒有任何懷疑。我一心想著擁有一群很棒的繁殖種魚,且是初次進口,甚至可能是一個新品種!第三天晚上,我們開始打包魚。白天我們把魚放在塑料盒裡,每隔半小時換一次水。珍貴的笛鯛應該單獨包裝。我叫山姆多找一些塑料袋來給我,因為我們在岸上就把袋子用完了,而且船離岸邊有點遠。當時只打包了一隻笛鯛。山姆不明白我想要什麼。所以我乾脆自己動手。不幸的是,善良的山姆完全解讀錯誤;他顯然以為我準備要離開了。每當我想起山姆把塑料盒裡剩下的魚倒入水中所濺起的刺耳的水花聲時,我的背部仍然會起雞皮疙瘩。之後現場一片寂靜,而我那時心裡只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銀紋笛鯛(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成魚。圖片來源:Sascha Schultz



 


現在回想起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了。小笛鯛最後無法適應巴東的自來水而陣亡。就在此行結束的四周後,我想在再回到那裡碰碰運氣。然而,在接下來的三天里,我連一隻都沒抓到......








  • 圖文:

    Frank Sch?fer



  • 翻譯:混水摸魚



  • 審校:美麗往事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