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您解惑: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志傑談教育

為您解惑: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志傑談教育

經常有寶媽一臉無助地來諮詢: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學習?

那麼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我們一定記得,孩子小的時候經常眨著眼睛不停的問,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自己從哪裡來的?怎麼能說不愛學習呢?你看,所有孩子都是有求知慾的!愛學習是孩子的天性!他從小學會了控制大小便、吃飯、走路、說話。那麼孩子什麼時候變得不愛學習了呢?有的發生在小學階段,有的發生在中學階段。我們今天就探究一下孩子在這個階段經歷了什麼。

在我看來,無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產生了「三無觀念」。也就是「無用、無望、無趣」。

存在「無用」觀念,就是不能直接從學習中獲益也不能理解學習的重要性。

這個獲益可以是對知識獲得知識的滿足感,也可以是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甚至是物質獎勵。有的家長儘管事業成功,意識上不重視孩子學習成績或者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孩子學習,孩子很容易把注意力投到能引起關注(或能獲益)的方面,比如有的同學,愛勞動,懂禮貌,也是好習慣;可有的孩子愛打扮啊,愛討好啊,甚至想通過違紀等問題來引起家長的關注,學習自然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家長從小關注學習,孩子在學習方面表現能影響到家長的對他的態度,那麼孩子會重視學習;再比如,有的生活貧困的孩子,因為認識到學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學習便會很主動。我們鄰村有個孩子,父母有殘疾,家庭貧困,他課餘時間既要還要干農活又要照顧父母。爸爸跟他說,咱這家庭如果你不好好上學可能連媳婦也娶不上。孩子學習很刻苦先考上衡水中學,後又考上北京大學。由此可見,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程度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觀念就「無望」,也就是看不到在學習道路上的希望。

由於早期忽視,導致知識薄弱。低年級知識比較簡單分數差距還不很大,隨著知識難度的增長,學習變得吃力,分數差距越來越大。即使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也嘗試過努力過追趕,但由於落下太多,不能短時間見效,導致喪失信心,產生心理困惑,甚至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這個階段可能出現在小學中高年級也能能出現在初高中階段。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問題(發現越晚需要調整的時間越長),提供有力、有效幫助,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過於著急。學習是連貫的,中高年級成績落後可能就是低年級欠下的債,知識漏洞隨著年級增長會越來越大。就拿數學來說,如孩子一二年機的時候平均成績低於90分,三四年級低於80分,如果不予以重視的話,可能到了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可能會考五六十分,中學可能就是三四十分,並非駭人聽聞,這是按照上百名學困生成績軌跡推算出來的。早期忽略孩子學習,臨近升學考試才意識到成績的巨大差距。不理解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樹立了過高的目標和要求,導致孩子感覺無法達到,也會加重這種無望感。

幫助這樣的孩子,既要了解孩子的基礎,又要能準確把握孩子的心理,遺憾的是,這些家長很少能做到。本來,孩子學習不好,就有可能家長對這一塊不太懂,突然要求他成為專家,這是難以實現的。就像一個沒有學過開車的人,在平路上就都把車開到溝里了,現在叫他在山路上開就更危險了。這些家長往往用自己錯誤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這類孩子不做心理調整的話,單靠補課很少最後能補過來,甚至越來越差。如果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拒絕專業求助,孩子的學習生涯可能就此斷送了。這並非駭人聽聞,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學習生涯就是這麼斷送的。

導致孩子不愛學習第三觀念是「學習很無趣」。

什麼是興趣呢?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需求是興趣的核心,需求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身體的愉快體驗或者是自我價值感的獲得。比如,有人喜歡喝酒,可能是喜歡小酒下肚的愜意,也能是喜歡洋溢在酒桌上的氛圍,也能上希望喝酒能達到某種目的而體現對環境的把控,體現自己的成就感。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孩子某種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才能產生興趣,或是是對知識滿足感,或者是周圍人的賞識,或者對前途的清楚認知。現實中很多孩子基礎比較差,學校又經常考試,感受到的只有挫敗感,又認識不到學習對將來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對學習沒有興趣。要幫助這些孩子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需求意識,二是通過合理的目標或場景讓他體驗到成就感。

以上幾點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卻相當複雜。需要家長認真學習和研究,必要的時候需要一對一的幫助。市面充斥著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和培訓班,重方法,輕分析,統一化的模式忽略了家長和孩子的個體差異,缺乏建立在診斷基礎上的方法往往是無效的,甚至適得其反。正如病人發燒不檢查就開感冒藥的人一定不是真正的醫生。

學習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務,雖不是必然決定生活,但肯定會影響將來的生活。在這些看似不愛學習的孩子的搗亂行為背後,不是快樂,往往隱藏著深深痛。一位前來諮詢的孩子,只有14歲,已經有了白髮,他說:「我上課像聽天書,如坐針氈,一節課一節課的熬,熬放學,熬放假,當老師念成績的時候,看著同學們鄙視的目光,我死的心都有」。聽到這裡坐在旁邊的媽媽失聲痛哭。這些孩子渴望理解、包容和幫助。在母親節之際,本文獻給奮鬥在育兒第一線的寶媽們,希望在孩子成長路上能早重視、早發現問題、早提供幫助,給孩子一個充實、快樂而有價值的童年。

添加關注,更多驚喜

作者簡介: 張志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衡水心理諮詢師協會理事 17年學校德育管理和心理輔導經驗,諮詢案例上千人

擅長:學習問題: 學習不上進、厭學、偏科、考試焦慮、作業拖延 馬虎 注意力不集中

成長問題: 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問題 、親子關係 、 網路依賴及不良習慣矯正

婚姻家庭: 夫妻關係、戀愛心理、家庭關係。

職場心理: 職場人際關係、心理減壓、職業規劃

私人心理顧問: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幫助。

贊同請分享,商討請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衡水心理圈 的精彩文章:

TAG:衡水心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