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活智能數據驅動 「新零售」引物流行業深度變革

靈活智能數據驅動 「新零售」引物流行業深度變革

靈活、智能、數據驅動

「新零售」引物流行業深度變革

記者 吳帥帥 杭州報道

無人超市、「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不論人們是否了解或認可「新零售」的概念,多渠道、融合線上線下的新模式已在零售領域不斷湧現。今年4月以來,天貓國際跨境體驗店、考拉「海淘爆品店」相繼在杭州開業,「新零售」正在從更多角度找到切入點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除了通過數據分析、智能設備對門店改造外,「新零售」升級的消費體驗或多或少都與背後物流體系有關。業內人士認為,在消費升級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背景下,「新零售」將在一個維度促使物流行業深度變革。

驅動「新零售」的物流引擎

在全國首家考拉「海淘爆品店」,店長張文傑介紹,店內90%的商品都是可以被當場帶走的,但一部分「海淘」化妝品只能通過櫃檯體驗後在網上下單,由後台進行配送。

「用戶在適當時間選擇配送服務,當天就可以收到商品。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考拉』線下店為核心的五公里生活服務圈。」張文傑說。

網易考拉方面表示,這樣的服務體驗如果沒有背後的物流、倉儲更新升級是無法實現的。網易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網易考拉海購已經在杭州、寧波、鄭州等城市擁有超40萬平方米的保稅倉。此外,寧波還有25.6萬平方米保稅倉正在建設中。

在「新零售」的大潮中,物流行業已經成為非常關鍵的一環。以無人便利店為例,寧波「質在」無人便利店創始人鄭凱鑫認為,無人場景只是省去了前端的人力,而背後的物流和供應鏈要求卻相對更高。「在一個準一線城市形成500家左右的門店時,通過成熟的倉儲物流可以讓成本進一步優化。」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發展,物流端正越來越被投資方青睞。上海禹閎資本副總裁方巍認為,除了「新零售」前端場景,後端物流領域也是資本關注的熱門領域之一。「比如倉儲等供應鏈方面的智能硬體設備行業都是業內關注的熱點。」

中國物流學會特別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傳統零售中消費者的選擇有被動色彩,而「新零售」下,消費者選擇是主動的。物流越靠近消費者越能取得黏性。線下有體驗或者有觀感,線上消費,而這一過程背後,「新零售」改變了物流。

「新零售」下的「新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關鍵環節的物流端也正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逐步呈現出新面貌,變身「新物流」。業內人士表示,在數據和技術的驅動下,物流不僅僅將會實現智能倉儲協同和配送路徑的優化,隨著「新零售」體系的不斷龐大,物流行業也會發生根本性的巨大變化。

首先智能化必然是大勢所趨。「消費需求和技術創新會是兩大驅動力。與此同時,技術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提升效率的工具。比如物流+供應鏈的方式,不是一個效率工具,而是整個模式的變化。」 前菜鳥驛站團隊成員、杭州奇獵軟體創始人李傑說。

楊達卿表示,未來的物流已不再簡單的是儲和運。對消費者而言,最直觀的改變是「最後一公里」的變化。「面對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面向消費者的物流配送反應將會更加靈敏,零售的配送將可能實現30分鐘可送達的效果。」楊達卿說,「而且配送將不僅僅是追求速度,而是準時。」

與此同時,物流配送端使用無人機等新工具將不再成為新鮮事,未來智能倉儲也將會更加靠近消費者。「在目前根據消費者喜好調整貨架位置的無人超市、生鮮超市的模式下,未來終端的零售店本身就將成為一個靈活的貨倉,它提前儲存、調配的商品將是根據用戶購買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李傑說。

除了深入「毛細血管」的快遞業,在物流「枝」、「干」領域,特別是針對「新零售」的供應鏈變化同樣存在。

李傑認為,原來講求固定批次、數量大的物流模式將會徹底改變,未來供應鏈上的物流頻次將會增加,每批次數量將會減少。「經過多年雙十一等線上購物節後,數量龐大的訂單不止讓快遞業獲得了極大的效率提升;也讓生產端的備貨、響應速度、倉儲物流速度都獲得了顯著提升。未來一些無人倉、智能倉的單點作業將會變成全局調度。」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與部分發達國家普遍比例在10%以下相比,成本仍有明顯的下降空間。除了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外,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大數據調度將會在另一個維度降低這一成本。

多主體布局物流一張網

目前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電商平台、順豐、「三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企業、傳統物流運營商紛紛在物流環節的各個領域布局。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未來五年繼續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物流網路。2018年以來,旗下菜鳥供應鏈100%控股成立「喵遞」配送等動作也印證了電商巨頭自營物流的布局。

與此同時,順豐、中通等快遞企業也開始反向涉足無人超市等領域,成為新零售的直接參与者。

傳化則是傳統物流企業智能化的代表,旗下傳化網是國內最大的公路物流智能調度服務平台之一,目前已經覆蓋了中國120多個城市,服務近30萬家貨主企業。據傳化方面數據顯示,通過傳化網車輛平均排隊提貨時間從3小時下降到0.6小時,供應鏈協同效率提升30%,物流管理費用下降至少20%,支付成本降低至少50%,綜合成本費用降低20%。

楊達卿認為,各類主體都在物流流程的各個環節布局,但未來物流發展一定是超級大腦的全流程管控,其中重要的驅動力就是沉澱的數據。因此,相比之下,擁有商流、物流、資金流的大平台會將更加擁有優勢。

網易考拉物流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的物流將以客戶需求和供應鏈效率為中心,數據化能力成為必須;倉儲模式將發生改變;配送標準也將繼續提升。具體而言,比如跨境傳統的單品類母倉將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多層級分倉模式,多種倉庫類型互補協作。

「一個超級大腦、一張網的模式也許會先在一些細分領域出現,但其他企業依舊有自己的機會,比如公路貨運市場、智能物流園區和基地。一些供應鏈優化設計、服務能力提升、有優質品牌增值能力客戶的物流企業在變革中也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楊達卿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官員修水庫淹沒村莊村民上訪8年 水電站被停止發電
逃犯酒店出席朋友婚禮 警察喬裝被識後演抓捕大戰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