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背完唐詩三百首,我收穫了什麼?

背完唐詩三百首,我收穫了什麼?

錦瑟

 婷婷唱古文

胡婷婷 

00:00/04:01

關注我的老朋友,都知道我喜歡古詩詞,也一直喜歡沒事的時候背背詩,當然只是偶爾背著玩兒。大概從去年三、四月份,我開始對照家裡的《唐詩三百首》,一首一首挨著背,現在算是背完啦。

這本《詠讀唐詩三百首》是我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買的,直到今年年初我才發現自己背了一本假的《唐詩三百首》,這根本不是蘅塘退士編的那本,不過詩本身總歸是沒錯的,三百首背下來,還是感覺到自己文學素養的提高,受益還是很大的。

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看到某種事物、某個場景的時候,心裡會不自覺浮現出某一句對應的詩。

下雨的時候帶孩子去公園踩水玩兒,會教孩子吟「子歸聲里雨如煙」;

久雨初晴,會想到「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過江的時候,會想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看見荷塘枯葉,會想到「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有時候和朋友聊天,也會順口就出來一句詩,不是裝X,就是覺得有好多話,真的可以只用一句詩來概括,一些意境,靜靜的感受就可以了。同時也感嘆古人的才情,居然將一些平平無奇的畫面,寫得那樣詩情畫意。

除了一些描繪景物的詩句,也有很多評論歷史的詩,很讓人漲知識:

比如「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比如「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比如「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再比如「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厥」;

......

一般背到我不太了解的典故,都會去查資料了解清楚,一年下來,感覺自己對歷史熟悉了不少。

除了這些好處,更大的收穫體現在教育孩子方面。小孩都有逆反心理,之前我讓小茗同學一本正經地背詩,他一點都不喜歡,但是我背會了之後,在平時的生活中,結合各種場景,再以聊天的方式給他講出來,他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每次送孩子們上學的路上(我妹的孩子和小茗同班,我一次送兩個),這學期基本上一天教他們背一首詩,有時候和他們玩兒詩詞接龍遊戲,一人輪流說一句,現在兩個孩子都會背不少詩了。

都說將來的高考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其實就算不從這麼實際的角度考慮,讓孩子們多感受詩詞之美,也可以培養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加強語言的組織能力。

小茗同學現在看到落日,也會饒有興緻的隨口說出「落日故人情」或「夕陽無限好」的句子來,也許他現在還不能領會其中有深意,但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總能夠慢慢與作者產生共鳴。

再說說我的背誦方法吧,其實也沒什麼方法,就是死磕,一般詩句都很押韻,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先理解了意思,一首詩多讀幾遍很容易就背下來了,不過一般第二天還會忘,再複習就是了,多複習幾遍就記牢了。

背多了你會發現很多詩句之間也是相通的,比如「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你會發現還有一句「思君令人老,軒車何來遲」,會背其中一句,另一句很容易就背下來了;比如「浮雲敝白日,遊子不顧返」中浮雲和遊子一同出現,在李白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中也一同出現;再比如毛澤東的一些詩詞,都引用了李賀的詩句......

掌握規律之後,你會發現你背詩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也算是「複利」的效果吧。

另外我還發現了一個背詩神器,就是喜馬拉雅上面的《婷婷唱古文》,這個節目特別好,很多詩都被作成曲子唱出來,而且都還很好聽。我平時都是聽商業和歷史類節目居多,想放鬆的時候就聽婷婷唱古文,跟著哼幾遍,就能背下一首詩。

小茗同學也喜歡聽婷婷姐姐,會唱好多首了,經常主動想在公共場和表演,有次看見廣場有大哥哥彈吉他唱歌,他躍躍欲試也想上去唱一曲。平時在家裡下棋的時候,他也總是自言自語「詩詞串燒」,這首詩唱一句,那首詩唱一句。

這幾年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很火,也帶動很多人喜歡背詩詞,其實如果真正喜歡,背詩詞當然是很好的,但是這種事情一是要真心喜歡,二是貴在堅持。盲目跟風,可能很難堅持下去,效果也不會太好。

其實要說背詩有什麼用?可能並沒有,即便如快遞小哥雷海為那樣,拿到了《詩詞大會》的總冠軍,也未必就能使生活發生實質的改變,但是生活中還是應該有些詩意的。

人的一生,都會有得意之時,一日看盡長安花;也都會有失意之時,明朝散發弄扁舟,失意時才是最考驗人心的。

當我們遇到逆境的時候,想到洒脫如李白,也有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茫然時刻,或許內心會有一點安慰;

當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時,想著說不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又會多一份堅持下去的希望;

當我們付出了努力卻沒得到應有的回報時,王維會教我們以坦然的態度「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背完了《詠讀唐詩三百首》,接下來準備將真正的《唐詩三百首》買回來,挑其中不會的背下來。然後再針對性地背誦某些詩人的詩歌。

《紅樓夢》里黛玉教香菱作詩時說:「你應當讀王摩詰、杜甫、李白跟陶淵明的詩。每一家讀幾十首,或是一兩百首。得了了解以後,就會懂得作詩了。」

我倒沒想過自己學作詩,但想要深入理解詩詞,或許還要專註研究詩背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性格以及創作習慣。

對我來說,讀詩的意義有很多,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說是「堅持」有些不太合適,因為並未有咬牙切齒的狀態,就是自然而然地做。

前幾天看到哲學家芝諾的一句名言:知識就好像一個圓,已知的在圓內,未知的在圓外,知道得越多,這個圓越大,圓越大,未知就越多。

學習真正是這樣的,學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

學無止境,背詩這個坑,我可能永遠都爬不起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迅圖 的精彩文章:

道理和現實往往並不一致
尋春須是先春早

TAG:迅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