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洋垃圾」禁令後,德國回收環保行業預計迎來新機遇

中國「洋垃圾」禁令後,德國回收環保行業預計迎來新機遇

從2018年12月31日起,中國為防止污染,將禁止進口廢塑料及其他固體廢物。面對中國廢塑禁運,德國回收環保行業預計將迎來新的商機,刺激形成一個更好的循環經濟。

「因為中國將實施廢塑禁運,所以德國和中國在塑料加工工業的再生材料領域,必須進行新的技術改革,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再生材料和廢物處置聯邦協會的托馬斯·普羅布斯特對德新社表示,「從另一個層面上,我們可以更多地談論行業內新的可能性,而不是新的困難。」

周一在慕尼黑開幕的2018年Ifat世界環博會上,如何避免廢塑形成和更加環保地處理廢塑成為了焦點之一。

約3300家參展商在水處理和廢水處理領域、原材料回收等領域展示其創新成果。在論壇研究會中,專家們還就如何解決海洋和河流中的微塑料污染問題、以及環境與生態科學技術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討論。

在周一的展會開幕式上,聯邦環境部長斯文婭舒爾茨(SPD)表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水域和海洋的垃圾污染問題,當務之急是減少資源消耗。

每年全球開採並使用約850億噸原料,每天超過2.3億噸。部長表示:「只有我們更加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合理限制資源消耗,才能夠持續並穩定地發展經濟以及解決就業問題。」

同時,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認為,相應的機械工程行業不斷增長的經濟數據,也表現出市場對新的環境技術的需求。

廢塑和再生材料行業的供應商表示,與去年相比,銷售增長額度已達到3%。來自國外的高需求量,為空氣分離控制領域創造了積極的條件,供應商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增長5%。

自12月31日起,廢塑和其他固定廢物將禁止進入中國,從而更多地出口到越南或馬來西亞。而在東歐,保加利亞或烏克蘭的進口量也在增加。

在德國,為了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將會投入更多的分揀和回收設施,同時也更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進行產品生產和加工,比如可回收的塑料顆粒。

「現如今,紙張的回收利用已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在不久的將來,可回收塑料製品也必須如此。每個人都應該使用可再生材料製成的產品。」普羅布斯特認為在公共領域如政府機關,國有企業如德國鐵路,應該更專註於可再生產品的開發和使用。

根據聯邦環境局的資料,2015年德國的塑料包裝垃圾共約300萬噸,其中一半以上接受了垃圾焚燒。根據包裝法法規,從2019年年初到2022年,可再生材料包裝回收利用率,將從目前的36%提高到63%。因此,聯邦環境局提出應加強工廠生產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6個輕型包裝分揀工廠。

「沒有其他選擇可以替代中國這樣的規模。」根據普羅布斯特的推測,類似的進口法規應該很快會在其他國家引入執行。「塑料垃圾將全面被禁止,這是一件好事。包括中國在內,整個行業將迎來新的機遇。」

(歐洲時報德國版實習編輯楊虢綜合報道,轉載請註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最火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8年前那座「東方之冠」,現在怎麼樣了?
這座「遠東第一大廳」,窗上還保留著一個孤零零的槍眼……

TAG: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