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經國如何輔助蔣介石成功逃台

蔣經國如何輔助蔣介石成功逃台

1949年初,蔣家王朝在大陸的統治已呈風雨飄搖,朝不保夕之勢,蔣介石被迫下野以後,蔣經國跟在蔣介石身邊留在大陸做最後的掙扎。那麼蔣經國都採取的了哪些措施企圖東山再起呢?又是如何助蔣成功逃台呢?

子陪父指揮上海保衛戰

1949年初,蔣家王朝在大陸的統治呈風雨飄搖、朝不保夕之勢。為苟延殘喘,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將李宗仁推到台前收拾「爛攤子」,而他自己卻在幕後操縱,以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作為蔣經國、蔣緯國兄弟二人,在父親危難之際,積極響應父親的召喚,替父親效勞,企圖幫助父親扭轉已不可能扭轉的失敗局面。蔣介石下野後,由蔣經國陪伴他回到溪口。

由於蔣介石的全套班子均在南京、廣州、上海、身邊的幕僚也不可能常住溪口,蔣經國就成了蔣介石身邊僅有的既可信任並且又能替他出謀劃策的重要人物。在這期間,蔣經國參與了蔣介石與來溪口的黨政要員的每次密談,在這些重大會談和決策中,對國民黨下一步行動的決策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當時蔣介石認為,1950年會發生世界大戰,只要國民黨軍隊能支持一年半載,美國就會重新支援他。蔣介石把李宗仁推到台前,一來可利用李的影響調動桂系的力量與中共作戰;二來利用李宗仁以贏得時間調整潰亂的軍隊,並且蔣介石早已著手在長江以南地區新編練200萬軍隊,以備反攻使用。當然,蔣介石也考慮了後路,一旦長江失守,大陸失陷,就把軍隊從海上撤到台灣,在孤島上建立蔣家王朝。

1949年4月21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著名的渡江戰役,僅用了20分鐘,大軍就渡過長江,蔣介石「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一夕間土崩瓦解。南京解放後,滾滾向前的解放軍鐵流又向浙東北挺進。蔣經國與父親蔣介石在溪口呆不下去了,4月25日二人登上「泰康號」兵艦。蔣介石在蔣經國陪同下,下令軍艦駛往上海,準備親自指揮淞滬戰役,「保衛大上海」。

5月1日,蔣介石在上海湯恩伯司令部向守衛上海的「國軍」團長以上的軍官訓話,聲言:他要留在上海不走,親自指揮戰事,「要和官兵共艱苦」、「要和上海共存亡」。政工方面的事務,交給蔣經國處理,蔣經國實際上成了湯恩伯的政治部主任。

5月12日,解放軍向上海發起進攻。在解放軍凌厲的攻勢下,國民黨軍隊很快就潰敗了。到5月25日晚,上海解放。上海保衛戰失敗後,為保存實力,蔣介石讓二兒子蔣緯國隨裝甲兵司令徐庭瑤率領剩餘的裝甲部隊先行撤往台灣,讓大兒子蔣經國繼續留在自己身邊在大陸做最後的掙扎。

父行子隨決戰大西南

上海戰役結束到10月初,國民黨軍事上受到的壓力相對減少。趁此機會,蔣經國陪同蔣介石在廈門、定海、廣州、成都、重慶、昆明等地轉悠,企圖尋找扭轉時局的契機。

1949年8月24日,蔣經國陪同蔣介石由廣州飛抵重慶,為「保往西南這最後一個反共堡壘」而奔波。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高級領導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成立!「十一」過後,國民黨的日子便不好過了。10月6日廈門告急,10天後,廈門市解放。14日,廣州解放。至此華南只剩下廣西的白崇禧部。到12月初,白崇禧近30萬軍隊全部被解放軍殲滅。

11月14日,蔣經國與父親飛到重慶,只見軍情一片混亂。川湘鄂綏署主任宋希濂所部,根本無法阻擋解放軍的進攻。11月29日,解放軍兵臨重慶城郊,國民黨政府繼南京遷廣州、廣州遷重慶後,再遷成都。12月5日,蔣介石要胡宗南組織16個師的兵力進行成都會戰,但因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國民黨軍隊無心戀戰,成都會戰不了了之。12月24日,鎮守川東的15兵團司令長官羅廣文、20兵團司令長官陳克非宣布放下武器。12月23日胡宗南逃往海口。27日解放軍賀龍將軍率部進入成都市。至此,蔣介石指揮、蔣經國安排的「西南保衛戰」徹底宣告失敗。而蔣介石在蔣經國的安排下由成都飛往台灣,再也沒回來過。

不肯認輸的「太子」慘敗

作為「太子」的蔣經國,陪著蔣介石竭盡全力,做拚死的掙扎,企圖扭轉失敗的命運,但都無濟於事。僅半年多一點的時間,蔣氏父子寄希望的長江天塹,瞬間便被攻破,保半壁江山的美夢破滅;被蔣經國喻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馬其諾防線」的上海保衛戰,也敗得一塌糊塗;幻想抗戰勝利的場景會在舊地重現,令他們蔣氏父子還有一絲期盼的西南保衛戰,結果也使他們的希望在哀聲中破滅,直至把從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以來就在中國大地上稱霸22年的蔣介石逼到孤島偏安。

在這種情況下,蔣經國還是不肯認輸。他於1950年1月特意飛到由胡宗南及數千殘兵敗將盤踞著的西昌,意在要這位對蔣家忠誠的胡宗南將軍堅守西昌,以便向「自由世界」證明國民黨在大陸還沒完全徹底地失敗,還有一塊屬於「黨國」的地盤。

為增加胡宗南堅守西昌的實力和信心,蔣經國破例答應為他從台灣空運武器。不過,蔣經國的一切努力均無濟於事。3月下旬,解放軍向西昌方面採取行動,胡宗南倉皇逃離西昌飛往海南,殘部很快被肅清。至此,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最後一個據點被拔掉,最後一支軍隊被消滅。

逃台偏安的「功臣」

作為蔣介石本人,他是極不情願下野的。但當時蔣介石周圍的人對蔣介石的下野持不同的態度,特別是國民黨政府內的一些重臣,都主張停止內戰,與中共進行談判,贊成蔣介石下台為「和平」鋪平道路。在蔣經國看來,這批迷途知返的重臣都是叛逆,他的思想意識完全與其父融為一體,完全以其父的標準來判斷是非。

蔣介石在離職前一再說要李宗仁「繼任」總統,但發布的文告中,蔣介石不但未在文告中寫上「引退」、「辭職」的字樣,而且只叫李宗仁「代行總統職務」。至於軍事權,更是蔣介石從未放過手的大事。雖身居鄉里,但遙控能力無所不到,對中共的所有戰事,他都是事必躬親。實際上,李宗仁這位受命於危難之時的中華民國代總統,等於被架空了。

這時的蔣經國,合著其父的節拍,也時不時與這位李代總統鬥法,為其父重新「復職視事」做準備。在蔣經國和其父的干擾下,「代總統」李宗仁一事無成,政務一團糟,軍事連連失利,物價飛漲,社會混亂,政府的錢財都被蔣氏父子轉運到台灣,周轉不靈,不得不借病一走了之。逼走李宗仁,就為後來蔣介石逃台後的「復職」鋪平了道路。

蔣經國在國民黨從大陸失敗逃往台灣過程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時,逃亡的恐怖,使得南京政府黨政軍各套班子零散不全,已完全喪失政府職能。蔣經國作為蔣介石的助手和私人代表,出面處理各項事務,增加權威性,完成逃台計劃。就這樣,蔣經國成為逃台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策劃人和指揮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黃埔五期生郭汝瑰的傳奇人生
民國1911年到1949年:英國覬覦「爭奪」西藏38年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