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羅技MX ERGO滑鼠體驗,告別滑鼠手,操控游標僅靠「球」

羅技MX ERGO滑鼠體驗,告別滑鼠手,操控游標僅靠「球」

記得在高中上計算機課的時候,鍵盤還都是機械的,滑鼠下面還是一個圓圓的球,那個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把球拿下來玩。只是後來光電滑鼠興起,這種滾珠的滑鼠也就漸漸消失。然而,另外一個形態的「球」還活的很滋潤,在一些專業領域還很受歡迎,那就是 TrackBall(軌跡球滑鼠)。

羅技作為一個專業的外設品牌,在軌跡球領域也已經耕耘多年,比如擁有價格優勢的木星(TrackMan Marble),以及注重性能的火星(M570),不過木星已經停產而火星也是服役多年還未更新。雖然用戶的基數不及光學滑鼠,羅技依然沒有放棄在這方面得耕耘,在火星(M570)之後時隔七年,羅技發布了最新無線軌跡球 MX ERGO,帶來了包括人體工學等提升、以適應當下的用戶習慣。

一如既往簡潔的包裝,跟之前入手的 MX Master 2s 包裝非常像,雖然簡潔卻感覺很沉穩大方。其實在第一次看到「MX ERGO「的名稱時我就很在意它的」MX「前綴,這表示它是跟」MX Master「、」MX Anywhere「是同一系列的產品,都屬於注重性能的產品,也能理解為什麼包裝擁有相同的設計風格。

什麼沉穩大方暫不說,包裝盒右上角的這個圖案卻最吸引我,入手前就是因為這個才下定決心的。MX ERGO 支持20°的角度調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產品的受眾群體,有人更需要人體工學設計,也有人習慣了現在的方式不想改變,可調節設計也就能適應更多用戶。

包裝背部也是用鮮明的圖案來展示傾斜角度的調節,看來這個功能廠家也是很重視。

包裝內部也不複雜,配件不算多,一個2.4G優聯無線適配器、一根MicroUSB電源線,以及一個說明書等。這跟手上在用的MX Master是差不多的,也同樣是內置鋰電池,也而是純無線模式,果然MX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MX ERGO、MX Master 的2.4G優聯無線適配器是一樣的。

充電插孔的位置也是一致的。

之前使用 MX Master 的時候感覺已經不算小了,好在設計也很貼合手型,用起來還比較順手舒服的。剛拿到 MX ERGO 的時候發現比 MX Master 還大不少,沒有使用前心裡還是有些嘀咕的,不知道用起來手感怎樣?

仔細看,雖然 MX ERGO 的體型大了一圈,但在主體的結構以及人體工學方面的設計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如果你使用過 羅技M570 會發現 MX EGRO 跟它還有些相似,這樣看來在借鑒 MX 設計理念同時還延續了經典軌跡球(拇指)的設計。

當然,兩種滑鼠的使用方式上存在差異,設計上也會直觀的反應出來。像 MX Master 在使用中經常需要拿起來,右側會略微凹下去,而 MX ERGO 因為沒有這樣的習慣,這個位置就設計用來放小拇指了。

雖說在設計閃各有借鑒有延續,不過 MX ERGO 在設計上還是有自身明顯的風格,那就是傾角調節的設計。底部從中間分開,兩邊有20°的差異,中間突出的長條對準鋼板中間的凹槽(因為通過磁鐵吸附,應該是鋼板),可以很快速的調節傾斜角度。能夠根據個人的使用感受調節,相對於單一的角度設計會更有優勢一些。

底部磁鐵的磁性還比較強,不過是要用力得當,角度切換也並不難,切換後的狀態也能保持穩定。調整時候滑鼠的整體高度變化並不大,主要的區別在於手腕的旋轉角度。另外底部的兩側都有較厚的緩衝墊,也能減少外殼的磨損,切換的時候噪音也會更小一些。

角度調整後手腕可以保持更自然的狀態。

鋼板的底部是一個極大的防滑墊,因為不需要在桌面上滑動,所以防滑墊可以做到最大化,實際體驗的防滑效果確實很強。

底部設計可以說是很簡潔了,比較有那麼大的鋼板在那兒,游標移動由軌跡球負責,底部也就不會有光電設備了,電源開過也是設計在邊緣部分。

這裡看到頂部的小孔是用來拆卸軌跡球用的,後面會用到。

通過底部的小孔可以輕鬆去除軌跡球,球體的重量比以前使用的滾珠滑鼠的滾珠要輕很多,而且這個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

以前很多滾珠滑鼠以及軌跡球都是用的XY兩個軸採集數據,而羅技很早前就開始設計光學軌跡球,特點是軌跡球上會有很多採集點,MX ERGO 的採集點相對細膩,識別精度會高一些。

放置球體的凹槽底部是光學軌跡球定位引擎。

當然,把軌跡球拿出來並不是為了玩,以前拆滑鼠裡面的滾珠也並不是玩,主要還是為了清潔,因為球體的接觸支撐部分比較容易積灰,拿出來可以很好的清潔一下,MX ERGO 上需要清潔的應該是用來支撐軌跡球的三個調整小珠。

MX ERGO 一共有六個按鍵支持功能自定義,根據個人使用習慣進行設置,應該能有很大的作用。不過默認的功能設置以及能夠使用我的日常使用,使用前也不需要過多調整。

入手前看到有人吐槽 MX ERGO 的dpi,不過這是軌跡球,並不能用普通滑鼠的標準來看。軌跡球是通過手指撥動來移動游標的,我現在用的是DELL 25寸 2K屏,正常軌跡球左右滾動一次可以移動大半個屏幕,日常使用也很少出現游標移動到兩頭的操作;而快速滾動一次的話基本可以覆蓋屏幕的寬度。默認設置下能使用很多人使用的,有特殊需求的人也可以在管理工具中設置指針速度。

然而有時候是「欲速則不達」,比如在CAD製圖中需要作出細微的調整時,正常速度下很難精準控制,這時候可以按下軌跡球上方的按鈕開啟「精準模式」(默認設置功能,可修改),這時候游標的會降低很多,而且精度也會更高,按鈕前方的指示燈亮起表示是開啟狀態。

同時,軌跡球使用時並不需要移動滑鼠,只需要滾動軌跡球就好了,所以使用時佔用的工具並不大。而且也不用在意放在哪裡用,床上、沙發上、玻璃上都能使用,哪怕是托在手上也沒有問題,這兩天出差我就帶著它。

MX ERGO 也擁有支持 Flow 功能,可以實現在兩台電腦間實現快速文字傳輸,只是現在只有一台電腦,這個功能暫時還沒有用上。

總結

在入手 MX ERGO 前我也看過不少人的使用感受,很多人的反應是「不習慣」,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大部分用戶並沒有軌跡球的使用經歷(有些人估計都沒見過),用起來自然不會習慣,所以拿使用習慣來判斷並不可取。

不過 MX ERGO 的好處也不言而喻,使用中並不需要動手腕,也就沒有滑鼠手的擔心,但大拇指會用的更多,好像又有腱鞘炎的擔心了。而起覺得這兩種可以搭配使用,當手腕不太舒服的時候可以用 MX ERGO,感覺大拇指累了就換上 MX Master。

優點:

1、角度調節方便,手腕更舒服。

2、支持FLOW技術。

3、支持多設備連接,切換方便。

4、最新定位引擎,定位更精準。

不足:

1、滾輪不支持雙模切換。

2、類膚材質手感略差與MX Master。

本文作者極果體驗師:fantasyplay

本文由極果體驗師fantasyplay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山進莫扎特音箱評測,超長續航音質好,外觀經典顏值高
紅旗全新概念跑車即將亮相,外觀科幻超前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