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數天才選擇教書直言不後悔:「墜落」一說從何而來?

奧數天才選擇教書直言不後悔:「墜落」一說從何而來?

付雲皓

男,1985年10月出生於北京,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摘得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滿分金牌,憑藉出色的競賽成績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大學期間,由於部分科目掛科而無法順利畢業;

兩年後,他考上了廣州大學數學系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現於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擔任數學老師。

輿情要點

5月3日,《人物》雜誌刊發文章《奧數天才墜落之後》,講述付雲皓作為一個曾經的「奧數天才」在北京大學掛科肄業,後輾轉從事師範教育的人生經歷,聚焦其命運轉折,以「天才墜落」貫穿行文。文章隨即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各媒體亦對事件作出報道,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引發諸多爭議。

次日,付雲皓髮表自白書《奧數天才墜落之後——在腳踏實地處》,對此作出回應,指出該報道沒有真實反映自己所表達的想法,其掐頭去尾刻意描畫出的「墜落天才」慘淡形象與自己並不相符。此輪迴應再次掀起一個輿情小高潮,4日至5日兩天內,媒體共發布相關報道1500餘篇,人民網、光明網、《新京報》、《新華日報》等媒體紛紛刊發評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輿情熱度高漲。

《奧數天才墜落之後》回顧了付雲皓輝煌的過往:「他是IMO2002和2003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在中國國家隊30餘年的參賽史上,取得這一成績的選手只有三個。其中,他是惟一一個征戰了兩屆『相對困難』的中國選手。奧數教育權威朱華偉評價:他是中國數學界標誌性的人物。」這樣的光環背景,較之後來北大掛科肄業、擔任「二本」院校教師,鮮明的對比,彰顯出文章所要表達的「墜落」之實。

對此,付雲皓在自白書中坦陳在北大的掛科經歷屬實,並稱自己佔主要原因。而對於文章表達的「奧數天才」選擇去師範學院當教師意味著「墜落」,他認為是一種負能量,「若你頭頂光環,身處高塔,或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只有腳落實處,做好每件事,才能積少成多,為社會真正貢獻你的力量」。他說,現在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教師,穩穩地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線耕耘,腳踏實地地為社會貢獻著力量,從來沒有感到後悔,網民紛紛為他點贊、加油。目前,對兩篇文章涉及的人才、教育、成功等話題,各方持續發聲,輿情熱度仍在持續。

媒體評論摘要

《中國教育報》:尊重人才背後的「人」才是社會進步

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社會人才觀念下,特別是在今天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關注人才背後的價值觀念問題。每個人自己選擇自己的職業,承擔自己的命運,難道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嗎?在給予每個人的潛能充分而自由的開發基礎上,恐怕尊重人才的多種選擇,將人才作為人來對待,予以尊重,這才是需要社會所倡導的理念。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擇業觀念需要轉變,尊崇每個人的職業選擇自由本身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同時,不能忘記首要的因素,那便是尊重人。為「奧數天才」所綁架的世俗化的人才觀念,本質上是功利主義觀念,不可取。尊重每個人,發揮每個人的才能,讓每個「天才」能夠自由而全面地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也是健康社會應有的健康心態。

中青在線:奧數天才墜落?不是個人的失敗,而是社會心態的轉折

應該承認,作為一種學科思維的訓練,學科競賽對於培養學生興趣、遴選未來的學術人才,依然能夠發揮有益的作用。不過,學科競賽終究只是少數人的遊戲,不能凌駕於大眾教育標準之上。忽視全面發展、片面推崇「專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更全面的通識教育、文理不分科已成為必然的要求。

付雲皓不僅是歷史上走偏了的教育觀的「產品」,也是擁有獨立思想和意志的個體。作為一種符號,公共輿論自然可以從付雲皓身上發現曾經社會所信仰的教育觀的不足;但對於他個人的命運與職業選擇,社會理應留存一份敬意和寬容。

人民網:數學天才墜落?別用刻板眼光定義成功

什麼是成功?言人人殊。有人認為當大官是成功,有人認為發大財是成功,還有人認為當明星、做名人才是成功……不同的人對成功或有不同的定義,但可以斷言,界定成功不能只有一把尺子。具體到付雲皓身上,不能認為搞學術研究、在數學界研究出有價值的成功才是成功,除此之外的道路都叫作不成功。這樣的認知,是窄化了成功,對成功的定義過於刻板,顯然不可取。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只要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路上奔跑,就不該受到非議乃至干涉。曾經,有名校畢業生選擇回鄉創業備受質疑。這恰恰說明一些人的價值認知過於偏激。在一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即便不認可也不應該去嘲弄。名校畢業進入大企業是種選擇,回鄉帶領鄉親致富不也是一種選擇?甘於平凡,選擇普普通通的生活無可厚非。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並為之努力,足矣。只要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成就;只要心懷志向,在基層工作也能發揮才華,有益於社會。

網民觀點

@序_Ariel:做教育有什麼墜落的,好老師能影響很多孩子的一生,一輩子能遇到一兩個高水平、能影響自己的老師是非常幸運的。

@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月零兩天的雨:他有不甘心,但他選擇了活在當下。

@dogcatcher:平心而論,當事人花10小時接受採訪,是希望媒體更多報道他對數學競賽的看法,而這個作者明顯更關注人物命運轉折及痛點。

@inshfaye: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並有價值,就是成功。價值觀不要那麼狹隘單一。

@蒙氏媽媽Pammy:基礎教育的確缺少人才,而他就是培養人才的,難道不值得尊敬嗎?

@小癲子大人:智者明確自己的前路,愚人把自己框死在狹隘的格局裡並以此衡量智者的高度,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腳踏實地彌足珍貴。

輿情點評

兩篇文章的爭議聚焦於「墜落」二字,一個奧數天才最終選擇做一個師範教師到底算不算「墜落」?出於「人盡其才」的思維,人們往往會對人才報以較高的期望,因而在有「不通常」的情況出現時,會感到落差,但任何人的職業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據付雲皓介紹,當年與他一起參加競賽的隊友也有不少並沒有走上學術之路。在自白書中,他說,現在工作的意義在於「讓初等教育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有水平」。這與數學精英相比當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設,但也並不能否認其對社會的價值,而有價值的事物自然與「墜落」無關。

有人把付雲皓解讀為現代版的「傷仲永」。追溯仲永之傷的根源,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學」。而事實上,付雲皓從未利用名聲牟利,研究生、博士學位的獲取也足以證明他在經歷了短暫的迷茫後未曾停止學習,其選擇的師範學校教師身份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更談不上「泯然眾人」之說。顯然,在他身上惋惜「傷仲永」有些偏題了。

細數付雲皓人生轉折的經歷,其間包含了一個普通人在面對挫折時的各種嘗試、努力和無奈。正如媒體所評,在一個「人才」之前,他首先是一個「人」。有光環,也必然歷經世俗,而社會應該公平地給每個人以尊重,包括其選擇的權利。

其實,付雲皓並非孤例。近幾年,名牌大學學生畢業後賣豬肉、當流浪歌手、回鄉務農等,都曾引發過不小的爭議。但從此次的輿論風向看,社會心態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轉變。人們對人才的寬容度明顯提升,相較於以往人才就應該成為社會精英的觀念,更多的人開始接受多元的成功論,認同成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更加健康的成功觀、擇業觀在一次次的輿情熱點沖刷下更新迭代,「潤物細無聲」地浸入社會觀念。無疑,這樣的價值觀更有利於人的充分發展,於社會多元化的人才需要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稱,經歷了挫折的付雲皓,在自己的崗位上依然熱愛、積極、幽默,這樣的人生態度恐怕比成功本身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上看,人們在寬容人才、接受多元成功論的同時,也應當看到「神壇」之外、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

(作者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助理輿情分析師 王芳)

主編 / 胡永明 編輯 / 楊悅

眾雲大數據開放平台

眾雲是業內領先的智能化輿情監測分析平台。一萬家企事業單位的選擇!

人民慕課

人民慕課致力於成為黨政幹部新媒體素養、輿情應對的網上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的精彩文章:

「零分」考生重回考場引熱議:誰該為他們的青春叛逆負責?

TAG: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