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數天才墜落,我們應該惋惜嗎?

奧數天才墜落,我們應該惋惜嗎?

《人物》雜誌上一篇《奧數天才墜落之後》的文章,引發了大量討論。至少在我的微信里,轉發這篇文章,或者轉發文章評論的新文章,不下三十篇。

先簡單回顧下文章內容,看過的朋友可以跳過。

付雲皓,1985年出身在北京海淀區,從小展現出數學天賦,6歲學完小學數學,清華附中為他個人定製「一條龍」的教育方案。付雲皓一路在奧數比賽中過關斬將、所向披靡,最值得稱道的是兩屆IMO滿分奪冠。(IMO是世界奧數競賽,100多國家參與,代表全球最高初等數學水平的比賽)

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在考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以後,情況發生變化。付雲皓在大學第一年就開始出現掛科,四年後他沒有拿到北大的畢業證書。

《人物》雜誌在文章中暗示了付雲皓在人際交往、通識教育上的欠缺,還有就是電腦遊戲《星際爭霸》《魔獸世界》,佔領了付雲皓的大量時間。

「付雲皓說,他醉心於《星際爭霸》的種族搏殺,從未嘗試同學們考前挑燈夜戰的複習方式。第一個學期結束時,他發現自己「軍事理論」課的成績是個耀眼的紅色數字,他考了不及格,並且是全年級的唯一一個。」(原文)

「在得知無法畢業後的兩年,付雲皓過上了一種自甘墮落的生活。同級同學很少再見過付雲皓,偶然碰到時也會詫異於他急速膨脹的體型。年級里流傳著「付雲皓打遊戲打到人丟了,家長來學校找」的傳聞。連最親近的朋友都不清楚付雲皓髮生了什麼。」(原文)

畢業後的付雲皓在廣州大學念了繼續教育數學的博士,現在廣州第二師範大學當了一名數學老師。

就是這篇文章,刊出以後,有人怒罵,有人惋惜,有人感嘆「傷仲永」。

付雲皓自己很快作出了回應,他用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人物》雜誌文章的不滿,他說:該文章的作者筆下傳遞的觀點是: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得過IMO冠軍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們的征途就一定是高等數學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給一群『二本師範生』教初中數學知識,如果成了付雲皓這種去給『二本師範生』講課的人,那就是天才墜落了。

大部分網友聲援了付雲皓的說法,他們說,做什麼職業是自己的選擇,旁人不應該過多的評價,無論做頂尖科研還是普通教育,都值得尊重。

這種說法當然是政治正確的,放之四海皆準。但在我看來,能在IMO上兩次拿滿分的人,社會對他有期待,並不過分。

IMO是奧數的頂峰,初等數學的華山論劍。每次測試6道題,做對4題就是金牌,滿分選手寥寥無幾。有的年份IMO根本沒有滿分出現。付雲皓不但滿分,還是兩次,這樣的光環,說明了他一定是一個極具天賦,有著非凡的思維能力的人。

這樣的人是人類的選手,社會對他寄予厚望,我個人覺得沒有問題,不能一竿子支到「社會價值觀出了問題」這個落點上。

行業固然沒有高低貴賤,當教書先生如果是個人選擇,旁人也不能指手畫腳。但就學術研究來說,人類幾乎只能靠這些天賦異稟的人一點點推動學科邊界拓展,普通人如你我,根本難以望其項背。

所以當天才們宣布他們不想做英雄,旁人多少會有點失望吧。「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不能忍受漫威英雄不出來拯救世界,也不願意看到數學天才只想教初中數學。所以才有了「天才墜落」的說法。對不起,我們沒辦法同時考慮到天才本人的個體感受,這是全體人類的自私之心。

最後我還想表達一下,也許付雲皓的前三十年人生,並不真正是他一個人決定的,奧數是他的光環,也是他的詛咒。所有周圍的一切,在一定意義上裹挾著他前進,這也是人們隱約意識到,不忍心過分苛責他的原因。

我們都曾經詬病過教育體制,對付雲皓這樣的天才來說,教育環境給他的傷害是,沒有成為通才之前,他就成了專才。

如果《人物》雜誌的文章沒有誤讀,我從文章中看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完成通識教育的天才,即便在後來他已經不參加各種奧賽了,有大量的時間的時候,也沒有誰提出,要給他補上這一課。

我曾經讀過王爍的一篇文章,他在耶魯大學遊學一年,被耶魯大學的通識教育,重視本科的教育體系震驚。

王爍描寫了一段他第一次上大戰略課的情形,整節課討論全球化,「前兩年還顯得無可阻擋的全球化勢頭,為什麼現在處於停頓,甚至可能發生逆轉?」

王爍說,40多位學生一一站起來侃侃而談,互相駁難,他們自如地運用了統計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知識,最後用一小時整合為思維導圖,在黑板上描出了研究全球化問題的思想地圖。

王爍說,這些學生,每人至少初步掌握了一門必備的思維框架和表達能力,無論他們未來從事什麼行業,只需要補上專業知識,就能迅速攀上高峰。而我在國內最好的大學講過課,差距之大,我不想多說什麼了。

天才和通才,兩項並行,能引領人類智慧。僅僅是一隻翅膀,飛翔中難免墜落。好在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我對所有的天賦表示敬意,也對所有的努力表示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絲洞 的精彩文章:

過度求關注是一種病
閱讀,也沒有那麼了不起

TAG:千絲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