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水下滑翔機有多牛?水下滑翔機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的水下滑翔機有多牛?水下滑翔機的現狀與展望

GIF

2018年4月,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天津大學部分)的「海燕-10000」深海滑翔機在馬里亞納海溝首次下潛至8213m, 刷新了深海滑翔機工作深度的世界紀錄!

這條新聞還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水下滑翔機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了呢?在未來,水下滑翔機將會向著哪一個方向發展呢?

水下滑翔機知多少

水下滑翔機作為一種新型的無人水下航行器,具有能耗小、續航力強、製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大量投放和重複使用等特點,滿足了長時續、大範圍海洋探索的需要。

那麼, 水下滑翔機是如何運作的呢?水下滑翔機由一個「機體」和兩個「翅膀」組成。「機體」中存在兩個類似魚鰾的囊體,用來控制水下滑翔機的沉浮,兩個「翅膀」控制方向,使沉浮運動變成向前運動。

水下滑翔機現狀

自1989年美國海洋學家Stommel提出水下滑翔機的發展和應用規劃後, 水下滑翔機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時間。水下滑翔機技術主要掌握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海洋強國。

美國於2002年提出並組建了全國性的綜合海洋觀測系統,又於2012年提出了國家水下滑翔機組網計劃,大大提高了美國應對海洋突髮狀況的能力。

為實現全球性、區域性等不同範圍內長期海洋觀測任務,英、法、德等國組建了歐洲水下滑翔機觀測網,並於2005~2014年陸續布放了約300台水下滑翔機,用於實時採集大西洋海域內的數據信息。

澳大利亞成立了澳大利亞綜合海洋觀測系統。該項目共計執行調查任務超過150個,促進了澳大利亞在水下滑翔機協作組網應用技術方面的迅速發展。

2017年,海洋國家實驗室聯合天津大學,共建了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並聯合其他科研機構,完成了最大規模的一次面向海洋「中尺度渦」現象的立體綜合觀測網的構建任務。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多種類水面和水下移動平台、定點與固定平台相結合的協作觀測,有效提高了我國海洋觀測與探測及相關數據獲取的能力和水平。這次綜合調查所構建的立體觀測系統, 是我國區域海洋觀測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相比於其他歐美國家,我國的水下滑翔機研究還處於觀測網構建階段。

水下滑翔機未來展望

更長的續航能力、更大的載荷能力、更深的工作能力、更靈活多變的運行模式、更廣泛的工程應用是未來水下滑翔機持續發展的目標。在水下滑翔機混合推進和自主機動的背景下,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先進仿生等科技將打破水下滑翔機的傳統模式, 賦予其更多的應用功能和廣闊前景, 因此這些新興技術將成為未來水下滑翔機研究的前沿。「可變翼水下滑翔機技術」「仿生水下滑翔機技術」和「智能化水下滑翔機」 是水下滑翔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來源:《水下滑翔機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作者:沈新蕊、王延輝等

版權聲明

【侃海】微信公眾號致力于海洋領域信息內容的傳播,所有文章版權均歸本公眾號及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授權。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留言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海 的精彩文章:

冰川世紀的隕落

TAG:侃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