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品」和「金融」的經營模式,是適者生存的改革之舉

「藝術品」和「金融」的經營模式,是適者生存的改革之舉

近年來,為應對市場疲軟的衝擊,精明的=藝術品經營者降低經營成本,改善經營條件,審時度勢,紛紛採取「藝術品金融」模式,全球徵集,開起「藝術品金融資產化」,利用交易平台或拍賣平台流通兌現。

「藝術品」和「金融」的經營模式,是適者生存的改革之舉。雖然是順應時勢的,也有一定的成效,並且成效也會越來越大。但是,這對於整個市場的恢復和繁榮仍然是杯水車薪。

關鍵是,要通過優勝劣汰和建立相關法規、改革求實逐步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藝術品市場,實現藝術品交易的「新常態」。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筆者認為,要回到本世紀初前後那樣的「泡沫式」「繁榮」,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理由是什麼呢?

藝術品市場的衰落現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

一、近三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最終建立和發展,是在相關法規缺失,市場經濟體制尚未確立或很不完善的歷史背景下,由群眾自發性的收藏、交易行為促成的。市場的整個形成和發展,始終伴隨著缺乏法制規範、缺乏理性引導、缺乏真偽判別機制、缺乏誠實守信的陰霾。

二、全國房地產泡沫的肆意膨脹與規模各異的大小古玩城、古玩市場結合,與一窩蜂興起的良莠不分的博物館結合,導致整個市場供過於求,社會物資資源和人力資源大量閑置。

三、贗品製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量的不斷擴大以及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高,導致假冒古玩、文物充斥市場,全國各大拍賣公司,沒有一家敢於宣稱和承諾「保真拍賣,不真包退」;全國沒有一個文物市場完全經營真品古玩或文物,總有贗品混雜其間。

四、反腐倡廉使「雅賄」和「洗錢」,由一本萬利的賺錢買賣還原為極具風險的高成本犯罪行為,以真假文物和藝術品為權錢交易的載體功能基本喪失,從而使市場對真假文物和藝術品的需求銳減。

五、暴露的或沒有暴露的貪腐官員手中的真假高檔文物和藝術品已經被深藏密室,不敢見天,相當長的時間不敢或不會進入市場流通。

六、不懂行道的媒體和被金錢綁架的真的或假的專家,有意無意地甚至居心叵測地鼓吹遍地國寶、滿眼珍品,使收藏品價格泡沫膨脹,從而導致了相當多的收藏者高位套牢,損失慘重,傷透了收藏者的心,使藝術品的市場購買力整體萎縮。

必須視藝術品為文化產品即給予人們精神享受的特殊商品,其最終使用價值是精神消費和文化傳承;而它的價值與其他商品一樣,不是炒作出來的,而是由古玩藝術品的價值和供求關係決定的。也就是說,對藝術品價格的認定應當以勞動價值論為指導。

2018年春拍活動已經陸續展開,各大拍賣行為了徵集到重量級精品,徵集的觸角已經不僅限於國內,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均有拍行派專人前去徵集拍品。

2017年度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出現成交總額和成交量的雙增長,尤其是在億元拍品中,海內外上拍的中國藝術品成交價過億元的總共42件。

據雅昌藝術市場對藝術品市場參與者進行了信心度調查顯示,其中有超過60%以上的被調研者認為2018年經濟市場向好,藝術品市場價格平穩,是收藏的好時機。

蘇富比拍賣現場

近兩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兩極分化趨勢愈發明顯。優質的拍賣資源和藏家資源逐漸向實力雄厚的、服務專業的拍賣行集中,與大多數普品遭遇的價位尷尬甚至是流拍局面形成極大反差的是,稀缺的、更具代表性的藝術精品日漸炙手可熱,成交價格在億元級被不斷刷新。

與此同時,一個耐人尋味的新現象在近兩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初露端倪,那就是頂級拍品、尤其是館藏級藝術精品的流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而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成為「不差錢」的舉牌者。

2017年秋的嘉德、保利、匡時等一線拍賣行的拍賣現場觀察,掐尖的高端拍品幾乎都被企業所包攬。企業攜大量資本正在大張旗鼓地進入藝術品市場,從先前的新疆廣匯、萬達集團、龍美術館等,到新浮出水面的一批,如蘇寧集團、寶龍集團、華誼兄弟、三胞集團等。由於許多實力雄厚的企業介入,使得中國藝術品價格發生巨大的變化,迅速進入億元時代。且這些企業不僅僅滿足於收藏,多半都有創建自己美術館、博物館的宏圖計劃。寶龍集團旗下則有上海、青島兩地美術館、寶龍拍賣、言午畫廊、寶龍藝術中心,正在積極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產業鏈。蘇寧集團也不另外,已經在南京和上海兩地建設蘇寧博物館,這次大手筆購藏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正是為了完善蘇寧博物館的藏品體系。

蘇寧博物館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有經濟實力的買家很多,但很多人並沒有進入到藝術品市場。

最近幾年出現的企業收藏撐起藝術品頂端市場,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視為企業文化投入和資產配置的戰略選擇。藝術品的天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貨幣現象。在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缺乏高回報資產的情況下,藝術精品自然成為資金追逐的好資產。藝術品市場上不缺錢,缺的是好藝術品,成為業界共識。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雖然認識到目前是進入收藏的最佳時期,但是新進買家中還是持觀望態度的人比較多,行家裡手普遍心氣不足。

如果,我們所有的文物和藝術品的經營者和收藏者,在這個形勢嚴峻的市場環境中,要學會以勞動價值論為指導進行交易,那麼,真正的文物和藝術品的保值、增值功能才能回歸本質,中國大陸的藝術品市場才能夠逐步朝著「藝術品金融資產化」的方向健康發展,隨著收藏者鑒定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藝術品的繁榮道路!

大閱兵元首禮《和平歡歌》鍾連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邊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TAG:周邊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