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初夏,人防跨區聯訓練精兵

初夏,人防跨區聯訓練精兵

來源中國國防報

初夏,人防跨區聯訓練精兵

來自京津冀人防聯訓現場的報道——

並肩上陣,織密應急通信網

5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防災減災主題宣傳主會場——海淀公園內,不少市民通過電子屏同步觀摩一場演練,演練場地設在200公里外的河北狼牙山下,內容是京津冀人防通信跨區支援。組織主題宣傳活動的北京市應急辦領導表示,有了京津冀人防這支聯合應急通信力量,今後組織搶險救災的效率必將進一步提高。

保底手段要保證管用

通信車利用衛星圖傳技術採集一線信息、單兵運用北斗手持機發送短報文、分隊之間運用電台建立聯絡……演練現場,指揮員根據形勢任務變化,統籌京津冀人防通信裝備,靈活組建應急通信網。記者發現,在這場以搶險救災為任務牽引的演練中,人防部門的訓練重點卻是應急通信保障。

「自然災害發生後,在手機、座機等常規通信手段無法使用時,人防部門所配備的通信裝備就派上了用場。」演練指揮長、北京市民防局副局長張金林介紹說,人防部門的通信裝備樣式齊全、性能穩定,近年來在多次搶險救災中發揮作用,成為保底手段。

人防部門擔負著戰時防空、平時服務、應急支援三項職責任務。在履職盡責實踐中,他們找到一個重要切入點:保障救災現場通信聯絡,為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但是省、市兩級人防通信分隊編製有限,縣一級人防部門大多掛靠在其他部門,力量更為薄弱,如何做到哪裡需要,應急通信保障就能在哪裡集中兵力快速實施呢?北京市人防部門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在協同發展中兵合一處

演練場所在的河北省易縣,與雄安新區相距不遠。翻看《京津冀人防通信協同大事記》,北京市民防局第一次組織跨區支援演練的時間是2014年5月。而在當年的2月26日,習主席明確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戰略。

「人民防空是國之大事,人防部門理應按照國家戰略謀篇布局。」北京市民防局信息中心主任孫健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拓寬了人防建設的思路:既然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人防部門也應走出自身的「一畝三分地」。

在大局下行動,思想好統一,共識易形成。通過召開聯席會議,京津冀人防部門制定了協同發展意見,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人防通信協同發展和跨區支援備忘錄》也應運而生。此前,北京市民防局曾與四川省人防辦開展過互聯互通。「既然能與四川成功聯通,地緣相接的京津冀人防也一定能夠說上一家話。」正是抱著這種必勝的信念,北京市民防局牽頭走出了一條人防通信區域協同發展之路。

聯訓隊伍日益壯大

與以往相比,這次演練增設開設指揮所環節,組建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京津冀人防跨區支援行動。

人防部門省市縣機構只是業務指導上的關係,因此開展重大活動,既需要橫向協調,又離不開縱向溝通。一開始,北京市民防局動員各區縣民防部門,以人裝結合的形式參加跨區演練,採取走到哪裡,再與哪裡的人防部門進行通聯的方式進行。後來大家發現,這種模式難以提高演練效果,省一級人防機關開始聯合上陣,並逐步帶市、縣兩級人防部門,共同參加演練。

合兵易,合拍難。演練指揮員、北京市民防局指揮通信處副處長宗光強是個乾脆利落的人,可是在最初組織聯訓聯演時,他感覺自己「婆婆媽媽」——一件事情要重複好幾遍,才能使大家步調一致。「大家磨合不足,對演練課目不熟悉。」宗光強告訴記者,如今,在互相磨合過程中,京津冀人防不僅在訓練上實現了優勢互補,而且學到了彼此的長處。

千里練兵只為用

在演練現場的觀摩人員中,既有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人防辦代表,又有北京市應急辦、市發改委、工信委等部門領導。「目的是讓有關部門了解人防通信隊伍,關鍵時刻能想到這支隊伍。」孫健告訴記者。

能想到人防的都是急事。在一次安保任務中,北京市應急辦臨時通知市民防局出人出裝備,在多個地段收集回傳現場信息。民防局啟動應急預案,按時圓滿完成任務。之所以遇事不亂,主要得益於平時的練兵,除了每年2至3次的跨區演練,京津冀人防通信分隊還每月堅持互聯互通。

為了不辱使命,他們努力把訓練演練往實里抓。這次演練歷時7天,始終以京津冀交界地域發生自然災害急需通信保障為背景,並區分民生目標通信中斷、人口緊急疏散轉移、次生災害救援等不同情況,設置不同預案,使演練的針對性大大增強。

北京市民防局局長劉寶傑告訴記者,在今後的跨區支援通信演練中,將加入戰時防空內容,以核心任務能力的提升促進應急支援水平的提升,織密人防應急通信網,為防空抗災作出應有貢獻。(高飛、賈勇)

來自陝甘晉人防聯訓現場的報道——

跨省支援,通信保障新模式

「出發!」5月7日,隨著陝西省人防辦指揮組一聲令下,由該省11個地級市、1個區人防辦組成的12個梯隊,分別從各自駐地踏上征程,向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集結。

按照規定,12個梯隊自行選擇行車路線,在17時前到達指定地域就算合格。面對北有高原、南有山地的複雜地形,所有參訓隊伍都不敢掉以輕心。當考核組到達目的地時,12個梯隊已全部提前到達,因為此前他們都做了精心準備,打的是有準備之仗。

「大家精心準備參加的演練就是『秦盾-2018』跨區支援演練。」陝西省人防辦指揮通信處處長王文益告訴記者,此次演練歷時5天,由陝西、甘肅、山西三省人防辦攜各市人防辦,出動指揮通信車40餘輛、指揮保障人員200餘人參加,在三秦大地、隴原大地、晉西大地開展人防跨區支援通信演練。

據陝西省人防辦黨組書記尉俊東介紹,演練設置通信分隊長途奔襲、機動指揮通信系統野外開設與撤收、與兄弟省市間開展協同訓練,以及與兄弟省市簽訂《人防通信系統支援保障協議》等多項內容,目的是讓陝甘晉三家人防說上「一家話」,及時為各地應急救援提供通信保障。

為什麼選擇與甘肅、山西兩省開展聯合支援通信演練?王文益翻開演練方案,把拉練分隊在陝甘晉三省機動地域連接成線,正好形成一個規則的心型演練路線圖。

王文益說,陝甘晉大片區聯合是一個契機,有利於加強三省人防辦之間的協調聯動,健全跨區支援訓練演練長效機制,進一步增強三省人防互聯互通、跨區支援保障等本領,促進人防訓練向實戰化聚焦。

8日上午8時整,演練正式開始。

「華池縣某油田遭到空襲,通信中斷,由於現場點多、線長、面廣,該縣指揮信息系統無法完成通信保障任務……」

為確保救援工作順利展開,陝西省人防辦根據上級指令,迅速啟動區域通信協同保障機制,命令與華池縣相鄰的咸陽市人防辦進行支援,其餘地市、區人防辦進行配合。

「收到!」咸陽市人防辦受領任務後,迅速啟動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記者在指揮車上看到,指揮員通過視頻傳輸系統向省人防辦彙報:「我市機動指揮車車況良好、通信設備正常、油料充足,隨時可以出動!」「出發!」省人防辦立即下達任務指令,咸陽市人防辦隨即開赴事發地域,其餘地市、區人防辦指揮車緊隨其後。

他們預先派出無人機,到事發地採集傳輸現場情況。當人防機動指揮車到達指定位置後,隊員們迅速攜帶設備、開設指揮所、啟動衛星通信,通過無人機對重要經濟目標人員疏散隱蔽情況進行錄像,及時將最新現場情況傳送給前方指揮所。

談到本次演練的收穫,尉俊東告訴記者,此次演練創下陝西省人防辦三項紀錄:參演人員最多、參加車輛最多,特別是涉及內容最豐富,三省人防部門不僅開展廣泛、深入的通信業務交流,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而且形成了跨區域行動、相互間支援的共識和思路,在通信協同保障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開展跨區支援性演練是一次有益嘗試。」尉俊東說,人防系統通過演練,為探索機動指揮通信系統訓練新模式開拓了思路,為組織應急救援積累了經驗,為更好地遂行多樣化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杜怡瓊、胡旭強、張敏娜)

來自黃河兩岸五市人防聯訓現場的報道——

要點防護,邁開聯訓新步伐

設置煙幕牆

以前的黃河是天塹,現在的黃河成了兩岸人防系統的紐帶。前不久結束的「鑄盾鄭州-2018」人民防空綜合演習以黃河為紐帶,組織兩岸五地多方開展聯合訓練。

「此次演習,城市和重要目標防護兩點並重,多部門參與、跨地區支援、合成專業隊齊上陣,展現出新時代人防系統的別樣風采。」河南省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賈宏偉介紹說。

不僅「走一走聯一聯」,更要賦予跨區支援新內涵

「導彈來襲,迅速釋放鋁箔彈、空飄雷。」穿黃工程管理處北閘口外,焦作市人防合成專業隊布設的數百枚干擾彈騰空爆開,一大片灰白色誘導煙幕衝天而起,把5層樓高的閘口建築遮掩得嚴嚴實實。與此同時,整片的紅外干擾設備和角反射器發揮作用,防護任務得以有效完成。

南水北調中線,位於鄭州和焦作之間的穿黃工程被稱為「保命工程」「生命線工程」。「一旦遭遇空襲,戰時如何進行防護和偽裝?」「接到空襲預警後有沒有干擾措施,防護偽裝工作怎麼做?」穿黃工程管理處配有工程搶修隊伍,但戰時的情況卻沒認真考慮過,面對人防部門拋出的問題,管理處負責同志難以回答。

「平時我們只管修不管防,戰時防護這一課需要補上。」管理處工作人員付軍告訴記者,這是他們首次參加此類演習,鄭州和焦作人防部門不僅給他們敲響了警鐘,還與他們一起聯合制訂整套戰時防護方案。演練中,南鄭州、北焦作各負責一個閘口,加上穿黃工程,三家共同派出偽裝防護、防化防疫等5支專業隊,圍繞工程遭襲如何防護、如何搶險展開訓練,及時總結經驗。

跨區域協同演練,以鄭州為主戰場,周邊的開封、焦作、許昌、新鄉4個城市同步配合,為「戰時鄭州」做好應急支援和防護。

「以前的跨區協同訓練,就是開著人防指揮通信車出來露露相,聯得上通得了就行了。這次演習中的聯通只能算作綜合保障的一部分。」省人防辦指揮通信處處長曹裕軍談到,「此次演習,每個市必須根據協同任務,派出人防合成專業隊,一同參與黃河兩岸的重要目標防護。例如:鄭州、新鄉對公鐵兩用黃河大橋對口支援,開封對鄭州高鐵東站定點支援,許昌就近對新鄭國際機場定點防護。」

不再「為了合而合」,而要精確編組專業隊伍

架設通信設備

記者在演習中注意到,周邊4市派出的人防專業隊,以往涇渭分明的旗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合成專業隊一桿旗。

「不能公路受損就只來搶修專業隊,通信設施遭襲就只派通信專業隊,要立足最困難的局面考慮戰時突發情況。」省人防辦副主任王洪濤解釋,「重要目標防護涉及方方面面,這次演習要求不同的專業隊參與,就是要探索解決實戰中人防專業隊能發揮什麼作用、怎麼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的問題。」

將人防專業隊合成並不是個新鮮的課題,以往通常是隊伍簡單相加、按比例組合。在多次演練中,該省人防辦發現,在面對不同重要目標防護時,簡單相加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按既定比例配置又會引發特定方面救援力量的不足。另外,以前各專業隊都是在各部門待命,分別進行調動,配合不夠默契,指揮調配耗時長,不利於抓住最佳救援時機。

因此,此次演習中4市派出的4支合成專業隊,針對特定防護目標以固定基數為標準,根據各目標的不同防護任務需要進行配置編組,不同專業力量在各大隊里的配比不盡相同。「防護目標不同,合成的專業力量比例就不一樣,合成專業隊里的專業力量不一定是傳統的7種,有的是8種9種甚至10多種,有的也可能只有2到3種,一切合成配比均以實戰為牽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省人防辦指揮通信處調研員王九彤如是說。

「現代戰爭條件下,需要精確防護什麼,我們就以什麼為主進行編組。」王九彤告訴記者,執行任務時,配屬的各合成專業隊直接前往目標地域集結,形成一支配置科學的跨區支援合成專業隊,統一參加協同行動,各專業力量開展對口支援。

不唱獨角戲,讓人防指揮部成員單位各盡其責

設置角反射器。

以規範人防指揮部常態化運行為抓手,河南人防工作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

演習通知以省人防指揮部名義下達,在河南省尚屬首次。與以往以政府和同級軍事機關名義聯合下達任務相比,以省人防指揮部名義下達通知,省去了很多「磨合」功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演習本身。接到通知,省人防指揮部50餘家成員單位按要求全數參加。

「原來人防是個大學問!」去年,人防部門組織的一輪平戰轉換演練,引發人防指揮部成員單位領導大發感慨。今年2月份,河南省人民防空黨政軍聯席會議召開,對各部門各單位擔負的人民防空任務職責進一步明確。接下來,這次演練就是省人民防空黨政軍聯席會上研究確定的年度重大演訓任務。一個月內,18個省轄市、9個省直管縣(市)的黨政軍聯席會議悉數召開。比照省、市的做法,157個縣市區目前正在有序開展此項工作。

人防指揮部常態化運行,既拓寬人防部門爭取支持、形成合力的路子,也搭建了成員單位認識人防、參與人防和國防建設的平台:有關人防政策文件的落實,由不怎麼重視轉變為主動兼顧;一些人防任務的分解分工,由不太情願轉變為積極配合;部門業務信息數據的分享則是「你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林曉冰、魯文帝)

圖片均為「鑄盾鄭州-2018」人防演練現場。林曉冰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最美四月天,沁人心脾的何止是那槐花香
怎樣用好新媒體,讓官兵不再「清空手機」?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