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幾十年!我們什麼都有了,2020年,我國空間站將首秀世界
太空中唯一的在軌運行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這個由美國、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和組織聯合參與的國際太空項目,在建設之初,就把我國排擠在外,美國以太空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中國不斷增強太空能力是為了「在危機發生時阻止別國使用太空資產」為理由把中國拒之門外。
面對封鎖,我們只有自力更生。「封鎖吧!封鎖幾十年,我們什麼都有了」。
如今,我們空間站即將首秀世界,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成為繼國際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已退役)之後的全世界第三個在軌組裝的空間站,將全面超越「和平號」空間站,達到或接近國際空間站水平,到2024年,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退役,中國將成為唯一在太空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主要控制著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內部環境等多種功能。按照計劃,預計2020年前後發射升空。此後會發射兩個實驗艙,分別用於生物材料、物理等方面技術,還有微重力流體燃燒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同期還將發射「巡天號光學艙」,「巡天號光學艙」上裝備有世界先進觀測設備,具備巡天觀測和對地觀測的功能,並且光學艙可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維護維修,它可以觀測比當前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遠300倍以上的空間。
周建平還介紹說,2020年前後發射核心艙之後,在試驗核心艙階段將進一步對出艙活動技術進行驗證,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的艙外服。從空間站的建造來說,艙外也將安排各種不同的科學載荷,這些載荷有的比較大,不能隨著艙發射上去的,今後將用貨運飛船把設備運上去,再由航天員和機械臂一起協同完成這些載荷設備的在軌安裝、調試、實驗等工作。
我國的空間站主要由五部分組成,核心艙(天和號)、實驗艙Ⅰ(問天)和實驗艙Ⅱ(巡天)、貨運飛船(天舟)組成,每個重達20多噸,基本結構為T字形,核心艙居中,實驗艙分別連接於兩側以及輔助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整個系統將達到90多噸。
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員輪換期間可短期容納6人,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可達一年以上。有3個對介面,支持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其它來訪飛行器對接及停靠,同時擁有26個艙內載荷機櫃裝載空間,67個中小型艙外載荷介面,3個艙外大型載荷掛點,1個擴展試驗平台掛點,具有強大的供電、信息、環熱控、機械臂等應用載荷支持能力。實驗項目和試驗設備可根據需要更換或升級,模塊化貨船可為載荷實驗提供強大的運輸能力和良好的運輸環境。


TAG:歷史長河的一滴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