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蠶為誰吐《無題》

春蠶為誰吐《無題》

思悠悠,恨悠悠,此生此情幾時休?縱觀古今文人的許多愛情故事,感天動地,風流千古。唐宋六位詩人詞家李商隱、蘇軾、柳永、李清照、陸遊、朱淑真,更堪稱令人馳魂宕魄的曠世情種,他(她)們留下的篇篇愛情絕唱,成為浩瀚的古典詩歌天空中一道特別絢麗的彩虹。從唐宋文人寫下凄美動人的愛情詩詞中,你能評選出誰最情深意篤嗎?

春蠶為誰吐《無題》

一位晚唐時期的傑出詩人,在一生中寫下大量優秀詩篇,其中寫得最出色從而給後人留下一份寶貴文學遺產的,則是約二十篇沒有標題的「無題」詩。春蠶為誰傾吐那麼多《無題》絲(詩),答案或許只有作者李商隱自己知道了。

既名曰「無題」,就意味著這些詩不便明言,或因思緒紛亂而難以立題。然而,這一首首「無題」詩,卻以其新奇的構思,豐富的聯想,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意境,表達了詩人深沉綿邈和執著不渝的愛情,成為深受後人喜愛並千古吟詠的抒情詩。一個美好的春夜,星輝熠熠,和風習習,一對情人在「畫樓西畔桂堂東」激動地相見,度過了一刻千金的幸福和難忘的良宵。然而這一個短促的夜晚倏然消逝,留給情人的是昨夜的記憶和今宵的惆悵。不知道這美好的一幕和感傷的一幕,究竟是李商隱的親身經歷呢,抑或他的客觀見聞,使他《無題二首》(之一)中留下了如此生動而深刻的記憶: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臘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第二首七絕無題詩補充說明了第一首七律的內容。常聽到人們談論女仙萼綠華,但總覺得她在那遙遠的天涯。可到像蕭史那樣參加盛宴後,沒想到竟然可以偷窺宮內花。詩意中表達了男女之間心心相印的戀情: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

在另一組《無題二首》中,李商隱首先描寫一位幽居獨處的閨中女子,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懷思所愛。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相遇,對方驅車匆匆走過,自己因為羞澀而用團扇遮面,雖相見卻未及通一語。在寂寥的長夜中默默地縫製羅帳,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也期盼著再一次難得的會面。第二首則是少女醒後細品夢中的情景,悵然若失,徒自傷感,併流露了甘受折磨也要追求幸福的決心: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寫下了一篇又一篇題為《無題》的愛情詩,詩是那麼地美麗,如同春日翩飛的彩蝶;愛是那麼地深沉,就像夏夜偎依的鴛鴦;情是那麼地惆悵,宛似晚秋南翔的雁鳴。在《無題四首》的(其一)中,李商隱先以一場春夢為主線,抒寫了一個男子苦苦思念遠隔天涯的戀人之情;(其二)則是以一片春光為背景,敘述了一個深閨淑女渴望愛情而不得的痛苦和悲憤;(其四)是李商隱無題詩中唯一的一首七古詩,敘述東家老女婚嫁失時自傷遲暮,又聽到貴家女子的美滿生活而增添煩惱的痛苦之情。在無題詩中,也融進了作者的身世之感,隱喻了自己仕進無門的痛苦之情。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臘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溧陽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牆看。

歸來展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

把李商隱的愛情從藝術上推到登峰造極高度的,是他的又一首《無題》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把時間放在春風乏力、百花萎謝的暮春季節,詩中敘述了一對情侶在匆匆相見之後又無奈地依依惜別的情景。別時的傷感令人黯然銷魂,而別後的思念更是悠長執著,讓人愁腸寸斷。春蠶到死方停止吐絲,蠟炬成灰才不流燭淚。李商隱以如此形象的比喻,來表述對情人至死不渝的摯愛之思和終身不已的別離之恨,為後人留下了一曲描寫忠貞愛情的千古絕唱。

然而李商隱的一腔深情則是注入於妻子身上。王維、杜甫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月夜》中流露的深沉思鄉懷親情景,又在李商隱的筆下再現。李商隱當時幕居東蜀,落拓困頓,在一個深夜,獨坐燈前,給他在長安的妻子複信。憑窗遙望,愁思悠長,巴山夜雨,平添凄涼。淅瀝秋雨叩打著寂寞的心靈,激起了他對愛妻和故地的思念神往,不覺信口吟出一曲優美的抒情短曲《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從第一句「巴山夜雨」以景寫情,秋池裡彷彿漫漲著詩人的無限愁思和憤懣,到第四局「巴山夜雨」以情寫景,與「西窗剪燭」一起組成了一幅想像中的夫妻團聚畫面,表現了詩人對於歸期的迫切期待和嚮往,從而加劇了「歸期未有期」的痛苦等待。

在鬱郁不得志的一生中,給李商隱帶來溫暖和歡樂的是他的愛妻王氏及他們的嬌兒袞師。李商隱在與王氏結婚後的14年中,儘管政治上屢屢遭挫,經濟上也不時捉襟見肘,使他自己常感內疚和不安,而伉儷之情卻一如既往,甚至愈趨深摯。在這樣一個貧寒但卻溫馨的小家庭中,俊美靈秀的兒子給這對恩愛夫妻帶來的快樂,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李商隱39歲那年,相濡以沫12年的妻子王氏因病去世,使他失去一個最堅定和可靠的精神支柱,對他的人生道路來說不啻是雪上加霜。李商隱的精神又一次受到沉重打擊。懷念亡妻的悲愴之情一直縈繞心頭。在喪葬和痛悼愛妻後,為了生計,同時也不甘心於壯志未酬,他又步履蹣跚地離家南行,浪跡天涯,到巴蜀的梓州作幕僚,這實際上是李商隱晚年在外任職的最後一站了。

在赴梓州途中的一個雪夜,李商隱夢見了家中的舊織機,彷彿又看到正忙於紡織紉補的賢妻。雪夜遠行,孤身飄零,難免積思成夢,夢中的短暫歡娛,使夢醒後倍加傷情,於是一首懷念亡妻的小詩《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無聲地流出了李商隱的筆端: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受到歷代文人激賞並引起廣泛共鳴的一首詩,是李商隱對自己內心矛盾的心態寫照和心靈獨白的七絕《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有題詩也和李商隱的許多無題詩一樣,既是愛情詩篇,又含身世之嘆。對這一首詠嫦娥的詩,歌詠了一個幽居寂處、超脫塵寰的女子,面對青天孤月,度過了一個個寂寥清冷的不眠之夜,不禁後悔當年偷吃靈藥。對於此詩,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託,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然而嫦娥的苦悶心情,不也是李商隱追求高潔卻又不堪落寞的矛盾心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鵜鶘 VS 勇士 G3
京城攬勝之古寺、古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