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是怎樣一個人?

正史上真實的上官婉兒是怎樣一個人?

上官婉兒,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黃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廷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詔令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下,《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後同時被殺。

名門之後,明達聰敏

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內庭。在內庭為奴期間,在其母親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作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女皇寵臣,專司詔令

儀鳳二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隨手而成。且文意通暢、辭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書多出自上官婉兒之手,時稱內舍人。

不久上官婉兒又因忤逆旨意犯了死罪,但武則天惜其文采而特赦其罪。以後上官婉兒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通天元年開始,又要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中宗信任,韋後親信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上官婉兒深被李顯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與韋後、安樂公主多有往來,屢次勸說給韋後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后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市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和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武氏之寵,太子之危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受到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兒又與武三思私通,並在所擬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非議皇家,這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邸,並誅殺其宗族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扣擊閣門而逮捕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殺皇后和陛下。」李顯、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領兩千餘人,屯兵太極殿前,閉門自守。不久之後,李重俊兵敗被殺。


文壇翹楚,禍亂朝綱

上官婉兒深得李顯、韋皇后信任,專秉內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李顯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並設置酒宴,讓大家吟詩作賦。

上官婉兒經常代替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作詩,朝廷內外,吟詩作賦,斐然成風。上官婉兒還喜歡藏書層,藏書萬餘卷,所藏之書均以香熏之。

上官婉兒因為受到中宗李顯的寵信,於是很多人就去依附上官婉兒得到晉陞。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私通後,被引以為相的。儘管後多次被人彈劾,但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的保護,仍然能官復原職。


唐隆之變,婉兒授首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於太平公主。六月,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將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全部安排了自己的族人,朝政大權落入韋氏之手。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等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殺韋後、安樂公主及所有韋後一黨,擁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兒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劉幽求拿著遺詔,求李隆基開恩,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後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去弔唁,並出錢五百匹娟。


詩文傳世,才女之名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此文集現在已經失傳,《全唐詩》中僅收錄上官婉兒遺詩三十二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為女人發明的職業,明朝女人對其恨之入骨,如今卻人人都想進
世界上最偉大的家族是哪些?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