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基建狂魔」4000年之——商都

「基建狂魔」4000年之——商都

原標題:「基建狂魔」4000年之——商都


上回說到了夏都斟鄩。


其實,夏都並非只有一個。史書上有記載的17位夏王,只有太康、夏桀曾居於此。而居於斟鄩的夏王,是否同時還有別的都城,也很難說。


上古時期,三皇中的燧人、伏羲、神農,五帝中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似乎都是巡狩四方,並不久居一處。


即便到了夏、商時期,都城也是經常遷移,究其緣由,或因征戰,或因水患,或因婚姻,不一而足。

文明總是層累地發展。假如考古發現了一座夯土建築,至少可以證明早在此建築之前若干年,就已經有苫草為頂、掘地為穴的住處。


既然在黃河流域的二里頭發現了規模龐大的都城,可以想見,在漫長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乃至其他湖沼荒野,除了見於史書的上古諸王,也必有其他祖先在那裡繁衍生息,只不過留存的史跡逐漸湮滅,不為我們所知而已。


比如上文評論中有朋友提到的石峁古城、良渚遺址等,或許都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個個密碼,等待子孫後輩去解讀。


言歸正傳,今天說商都。


【2】商都?殷墟


商族起源於商邑(今商丘),成湯滅夏後則定都於亳,但是這個亳到底在哪兒,迄今尚無定論。


成湯之後,商都曾5次遷移,分別是第10代商王仲丁遷,河亶甲遷,祖乙遷,南庚遷,第20代商王盤庚遷



今天單說殷都。


大約3300年前,商王盤庚遷都於北蒙,改稱為殷。此後,自盤庚至帝辛(紂王)滅國,12朝商王理政於此,以殷為都270多年。

商之後,殷都在歷史中消失了3000年。



提及殷都的發現,就不能不提甲骨文,和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


王懿榮是清朝的國子監祭酒,大概相當於中央黨校或者北京大學的校長。這位王校長很有文化,比鴻鵠更難的字他都認識。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懿榮在中藥「龍骨」上發現了刀筆痕迹,並一路追索到河南安陽西郊小屯村,這才發現了殷都的所在,從此揭開了這個天大的秘密。



目前的考古發現,還不能確定殷都的確切位置。但在洹河兩岸,人們發現了一座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5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城市遺址,比夏都斟鄩足足大了5倍!


這片遺址可以分為宮殿宗廟區、王陵區、手工作坊區、平民和奴隸居住區。



宮殿宗廟區建築在一片高地之上。高地東西約450米,南北約600米,面積達27萬平方米,小於天安門廣場的44萬平方米,但遠大於莫斯科紅場的9萬平方米。

高地之上,有眾多建築遺址,建築物多採用土木結構,底部是夯土築成的台基,台基上設置青銅或石頭做成的柱礎,礎石上安置木柱,木柱之間搭建房屋框架、版築牆壁。


這種建築法式沿用了至少3000年,至今在山東、河南等地還能夠見到類似的夯土建築。


高地西側和南側有一條寬7-20米、深5-10米、總長度近2千米的壕溝,與洹河貫通,將宮殿區包圍起來,似乎就是宮殿區的護城河。



商王朝是一個宗教信仰高度發達的社會,先民們對各種祭祀活動樂此不疲,體現在考古發現的大量規模宏大的王陵、無數的祭祀坑、大量精美的隨葬品,當然,還有隨處可見的殉人、殉牲(微信公眾號「一席」最近邀請原殷墟考古隊隊長唐際根先生有詳細介紹,值得一看 )


其中,僅在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墓中出土的各類玉器755件、青銅器468件、骨器564件,還有近7000枚海貝。


在王陵區一座亞字形大墓中出土的後母戊大方鼎,重達87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堪稱「鼎中之王」。據測算,鑄造這樣一隻巨鼎,需要數十個坩堝熔化銅液同時澆鑄,至少需要一兩萬個工匠合作才能完成。



宮殿宗廟區還有眾多甲骨窖穴,出土帶有卜辭的龜甲獸骨上萬片,其中已經準確辨識的文字超過2000個。這些卜辭記錄了商王朝眾多的祭祀活動和大大小小的戰爭,其中可以看到,在商朝晚期,商王的主要征伐對象是東夷和南夷


然而,就在河南人向山東、江蘇、安徽人揮舞斧鉞時,西北的陝西人卻在悄悄崛起。

起初,西伯季歷掃平山西戎族、聲威大震,引起商王太丁猜忌,被誅殺。


繼任西伯姬昌的兒子伯邑考又被商王帝辛找借口剁成肉醬,並令姬昌吃下。是可忍孰不可忍,姬昌決定不再接受商王分封與管制,起兵造反。


姬昌去世後,兒子姬發會盟西方諸侯,孟津觀兵之後,直接向商都進發,牧野之戰大破商兵,一天之內攻陷朝歌(史書上並無帝辛遷都記錄,一般認為朝歌是殷都陪都、商王離宮所在),末代商王帝辛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周滅商後,為防止遺民作亂,武王姬發曾將殷都大部民眾強行遷往洛陽,只留下部分商王宗室看護宗廟。


後來,又經過武庚和三監之亂,商王遺族全部被遣送到祖源商丘,殷都從此廢棄。


商朝末年,紂王叔父箕子曾為避禍東渡朝鮮,商朝亡國後,箕子被周武王封為朝鮮國君。


箕子在奉召前往豐鎬朝拜武王時,途徑殷都,只見宮室破敗,昔日的宮殿被種上了莊稼,亡國之痛湧上心頭,乃作《麥秀歌》,其詩曰: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這裡的「狡童」指的就是紂王,意思是說:你這小兔崽子不聽我的話,如今落得身死國滅。


史載,商代共傳31王,享天下600多年。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殷都已成殷墟,聽者無不動容。


然而,沒人想到,300年後,周人也會唱起亡國悲歌,那首曲子叫作《黍離》。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觀瀾 的精彩文章:

雄安斷想:「基建狂魔」4000年
看天上!鐵在燒!

TAG:滄海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