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標題:禹


今古齊觀


■田東江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實地走訪了石磨、映秀、綿虒諸鎮。後者號稱大禹的故鄉。當然,那是見諸典籍的。比如《元和郡縣圖志》就說了:「禹本汶山廣柔人,有石紐邑,禹所生處,今其地名刳兒畔。」唐之前,綿虒屬汶山郡廣柔縣;唐初,歸為汶川縣,改隸茂州。一種觀點認為,那個石紐邑,就是今天綿虒鎮高店村新店組與羊店村相交的那座高山,去看過的人說,山上有不知何時鐫刻的「石紐山」三個大字。「5·12」大地震後,援建綿虒的珠海著力打造「大禹故里」品牌,還於某處半山腰上新建了大禹祭台,拾級而上,氣勢恢弘。


「夏有禹,商有湯。周武王,稱三王。」夏朝是我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禹則是夏的奠基者。國家「九五計劃」啟動實施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在2000年已經結項,確定夏朝的時間為公元前2070-前1600年,自禹之後的啟立國,共14代17王,凡470年。比較遺憾的是,目前還比較缺乏夏朝存在的實物佐證。劉莉、陳星燦新著《中國考古學》雲,1959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的大型青銅時代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和夏朝部分重疊,大多數中國考古學家堅信二里頭文化和夏朝晚期存在直接聯繫。即便如此,中期夏朝尚無法實證,遑論早期了。因而關於禹,還僅僅停留在神話傳說階段。上世紀40年代,教育部政務次長顧毓琇詢問顧頡剛先生,禹的生日可考與否。顧回答,禹是神話中人物,尚不必有其人,何從考他的生日?循此邏輯,禹的故鄉原本也無從說起。不過,顧先生又說了:「在川西羌人住居的松、理、茂、汶等地方,他們以六月六日為禹的生日,祭祀很熱鬧,這是見於那些地方志的。」那麼,對禹的故鄉的釐定,不妨也但信志書。


禹,我們都知道以治水聞名。用《左傳·昭公元年》中劉夏的說法:「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就是說,大禹治水的功勞太偉大了,否則的話,人早就都成魚蝦了。自此之後,「微禹」也成為頌揚功德的套語。如《宋書·武帝紀下》有個詔曰,「夫微禹之感,嘆深後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云云;又如《陳書·衡陽獻王昌傳》有個百僚上表,「故以功深於微禹,道大於惟堯,豈直社稷用寧,斯乃黔黎是賴」云云,諸如此類。


禹之治水,曾經「上會稽,探禹穴」的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有過系統梳理:「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鯀可。」結果,「堯聽四岳,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堯又求到了舜,「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於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禹呢,因「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然後「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天下於是太賓士」。在「道九川」的過程中,司馬遷有「汶山道江,東別為沱」的說法,然如今綿虒大禹祭台前的一塊大石上,卻分明鑿著「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八個大字,搞不清原因為何。

前秦王嘉《拾遺記》,則對「禹鑿龍關之山,亦謂之龍門」的片段,說得活靈活現。當其時也,禹「至一空岩,深數十里,幽暗不可復行,禹乃負火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犬,行吠於前。禹計可十里,迷於晝夜。既覺漸明,見向來豕犬變為人形,皆著玄衣。又見一神,蛇身人面。禹因與語,神即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版之上」。這個神就是羲皇,其「探玉簡授禹」,禹也正是「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劉邦的謀士張良,大抵也是這麼得到的兵書。


關於禹,眾所周知還有顧頡剛先生「大禹是一條蟲」的公案。《顧頡剛自述》雲,1923年,顧先生在「討論古史時,曾引《說文》的『禹,蟲也,從禸,象形』及『禸,獸足蹂地也』,疑禹本是古代神話里的動物。這本是圖騰社會裡常有的事,不足為怪」。然上世紀四十年代,「陳立夫屢次在演講里說:『顧頡剛說,大禹王是一條蟲呢』,博得聽眾的一笑」。不過,稍微了解一下歷史的人都知道,魯迅先生早在1935年11月所作的《理水》里已經這樣說了:文化山上聚集著許多學者,其中「鼻尖脹得通紅」的「鳥頭先生」說:「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且「鳥頭」二字,正來自「顧」字的繁體——「顧」。《說文解字》云:雇,農桑候鳥;頁,頭也。則顧先生把這筆惡搞賬算到陳立夫的頭上,有揀軟柿子捏的嫌疑吧。


即便是神話傳說,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無疑也佔有重要地位。《左傳》中的「美哉禹功」,是周景王使劉夏「勞趙孟於潁」時所云,《漢書·五行志》中亦有收錄。劉夏以這四個字為鋪墊,旨在規勸趙孟:「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禹之力也。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顏師古注曰:「言今服冠冕有國家,何不追績禹功,而庇蔭其人乎?」劉夏的意思是說,因為禹之治水,我們不僅沒有成為魚蝦,而且還當了官,那就該像禹一樣造福百姓啊。劉夏的話,今天聽來不是仍然振聾發聵嗎?


作者系南方日報高級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運-20首次 開展空降空投訓練
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