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武術研究有哪兩個重要方面,許禹生用實踐告訴你

武術研究有哪兩個重要方面,許禹生用實踐告訴你

圖文|網路 編輯|樂心

清夜彈琴

 一花一世界

巫娜 

00:00/05:20

以德育人,開武德新風氣

許禹生勇於破除了傳統武術「因襲宗法,師徒秘傳」與「門戶各立,勢同水火」的陋習,提出各派同源的觀點,不爭門戶短長,熔各派武術於一爐,為中國武術的振興夯實了道德基礎。北京體育研究社當時聘請的都是武術界的翹楚,如楊少侯、孫祿堂、楊澄甫、吳鑒泉、劉彩臣、劉恩綬、紀子修、佟瑞甫、張忠元、興石如等人,包攬了各派各路人才,名家雲集。武術界素有狹窄的門派偏見,能否廢除門戶陋習,相互包容,共同為振興武術而出力,這是許禹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許禹生認為:「主義常相同,精神必永聚。」所以,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以提倡尚武精神,養成健全國民,並專事研究中國舊有武術,使成系統」的宗旨,成為全體社員的共識、團結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教師們的團結也為學生樹立了武德的楷模。許禹生還強調:「學校教育之主旨,原在訓練學生心身,養其健全精神體魄,使成完全人格者也。」

北京體育研究社關心學生的學習成長,甚至關心他們畢業後的就業生計,讓他們能安心為社會服務、更好地推廣中國武術。比如1919年6月,體育研究社呈文教育部:「附設體育講習所第二班學生畢業呈蒙教育部令行京師學務局轉飭各學校儘先聘用。」 許禹生曾在第二班學生畢業典禮上講:「學校宗旨有三,(一)在提倡中國固有之武術,改善教授,由學校入手,普遍全國社會,期以此尚武之精神,強吾國家,強吾種族。(二)諸生將來能授各種體育,務須技術與學理並重,闡明體育原理,使生徒知行合一,力避機械式運動。(三)注重訓育,以身作則,隨時隨地趁機訓練生徒,務期由運動使生徒德知二育間接明體育之效果…… 吾等既以改善天下體育為己任,以足跡遍天下,方能達此目的。

苟諸生抱此主義而不失,則主義常相同,精神必永聚……至於畢業後之研究辦法,或閱譯書籍,或參觀自鏡,或將心得筆之於書,通函互相討論,或每年同學集會一次,以聯感情……時時通函報告在外一切情形,俾能相為互助,庶能達吾等所期改善體育之目的。為此預祝諸生前途勝利,吾國體育發育,本社與學校有榮光焉。」「勿忘國粹,將新舊學術治於一爐,以為改良民族之基礎,是所希望者也」,反覆囑咐「主義常相同,精神必永聚」「知行合一」「注重訓育」「德知二育間接明體育之效果」。體現了對學子們的關懷與深切期望。

根據研究社的記錄,「1917年1月,北京教育部召開新年茶話會邀請本社社員蒞會表演國技,承贈以尚武精神鏡額。」「1921年2月,加入全國急募賑災款大會,表演國技襄助募款。」「1922年8月,大總統因本社及附設體育學校襄助前急募賑災款大會,特頒急公好義匾額二方。」「十月舉行懸掛匾額禮,舉行夏期體育講習會,畢業禮,發給證書。歡迎教育部學制會議各省代表,並贈與出版物表演國技。」等等,可以看出體育研究社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高社員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武術為社會服務的能動性,提高各武術團體間的友誼交往,促進武術界的團結和諧,處處體現「注重訓育」。真正的體育本是有「體」有「育」的,體以強身、育德樹人

開整理研究武術之先河

北京體育研究社教學以「普及武術運動、研究武術理論和拳史、培養武術人材、達到強民報國」為宗旨,廣泛徵集(收購)國術秘本,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在機構設置中,設有「研究部」,由王丕謨主任等10人組成;「編譯部」有主任楊敞等11人,後增至23人,專職從事編寫教材、研究體育與武術理論、創辦理論研究刊物《體育季刊》等事項。教學研究課目有體育原理、武術理論、體操理論、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倫理學、國文、音樂、圖畫、軍事學、國技、新式兵操、童子軍、體操、演技、球術、田徑等。1917年1月「開會籌備編輯書志事宜」,1918年2月《體育季刊》第一期出版;9月第二期出版。1920年4月,第三期出版;1921年6月第四期出版。在成立北京國術館後,還辦了《體育月刊》。

許禹生領導的體育研究社創辦了體育雜誌《體育季刊》,這在武術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以為不普及而未周知也,同人等思有以傳播之,集成書冊,定名曰:體育季刊,出書公諸海內,莘莘學子,袞袞名公群提倡而光大之庶,尚武精神振遍神州矣。以體育而出季刊,誠為創舉,特其用意,亦非無見。……」

對於「組織教師編寫武術講義,說明運動原理,用科學的眼光喚起學生對武術的重視與興趣」,許禹生以身作則,親自動手整理編寫《太極拳勢圖解》《少林十二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第五路)》等著作,並在《體育季刊》上發表了「提倡拳術應保持其固有之真精神說」等許多論文,還發表「中國武術史略」「拳術教練法」「羅漢行功法」「太極拳單式練習法」「少林十二式」「神禹劍」等研究文章。當年《體育季刊》這樣的研究性刊物可以說是開天闢地,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許禹生辦刊物編教材改良武術有其深刻的歷史意義,誠如校董張春霆先生訓詞:「適許校長雲,研究武術除練習技能外,更須加以學理之討論,是誠提倡武術之第一要點。惟以前多由口傳,著述極少,欲就書本研究,實有未能,現在書籍既有多種出版,可供參考,則神秘之說,不攻自破,再無誤會可言。今諸君已畢業,尚宜多加研究,從事著述,將來體育革命,武術未始非重要之工具也。諸君離校後,出膺教職,一方為教人,一方為宣傳,須使人人皆知研究武術利益之所在,及其重要之關係。」「以前視武術為神秘的,可意會不可言傳,且加以神仙之誤會,以故不能通用於普通人士,此宜改良者一;第二,中國舊有研究武術者,胸中甚為狹隘,是己非人,且好爭鬥,勝則自雄,敗則報復,此由一般小說及鄉間人士之舉動。」這對推動武術科學的研究與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又如,「1922年2月,開教員會議商籌改良教授方法。9月開第九次評議會夏期體育講習會,會員請求設立小學體育研究會,當大體通過並推定專員研究辦法。同月附設小學體育研究會成立,武術練習班開班。」從這些摘錄也可看出北京研究社的研究風氣和他們對武術教育的貢獻。

許禹生編著的《太極拳勢圖解》,影響尤其大,一時洛陽紙貴,一版再版。當年不少著名人士對他和《太極拳勢圖解》作了評價,簡要摘錄如下,供讀者參考:「許先生對於太極拳術進行認真研究已經有很多年頭,因為看到有志之士缺乏進一步深造的橋樑,就根據他的心得,寫成《太極拳勢圖解》一書,印行於世。」《太極拳法闡宗》滄江釣徒序:「我國國術之妙,首推太極拳,賢愚所共知。而首倡國術救國者,厥惟太極拳宗師許禹生、吳鑒泉諸先生。」蔡元培題:「手此一編,病夫無恐。」

楊敞序:「禹生同學治斯道垂三十年,更能博通內外諸家,識其精義。因強其著書,以餉同志。詳其動作,志其應用,而於推手法尤為重視。三易稿而後書成,名之曰《太極拳勢圖解》。……此禹生之所志也。滄海橫流,萬方多難。明達之士,多逃於釋老以自晦。其亦有聞風興起,由藝而進於道者乎?是書或亦津梁之一也。」

山西王華說:「我國武術,為世界冠。代有名家,苦無專書。……道湮沒而不彰,人慾學而無從,吁可嘆已。古燕許禹生先生,……於體育著述已行世者數十種,而《太極拳勢圖解》一書,尤膾炙人口。」

張一麟回憶:「民國成立,識時之士,漸知拳術之為國魂。許君禹生,於各術靡不通曉,而尤精太極一門,一麟曾入其社,為特別社員,時時承許君教益。一日出所著《太極拳圖說》見示,余翻閱一過。以科學分析之眼光,發明其先後疾徐之序,而為圖以表之。大則可強國強種,小則可卻病延年。」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於我手,

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邁太極步有26個要求,認真學一學!
許禹生做了什麼,連蔡元培都為他打CALL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