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魚骨廟中的巨獸之骸

魚骨廟中的巨獸之骸

【魚骨廟中的巨獸之骸】

@Lon-陳奕寧

十月,參將盧鏜海上獲一巨鰍,長七丈余,人以為斬倭之兆。————《舟山志》

連續四個小時的駕駛讓我感到甚是疲憊,慶幸的是導航終於響起了到達目的地的語音。沿著村口的小路,車緩緩駛進村子,原本晴朗的天氣此刻突然飄過一片濃雲擋住了陽光。「大爺,鹹水祠堂怎麼走?」我搖下車窗,對著田間勞作的老人問道。「鹹水祠堂?」老人直起了腰,稍微遲疑了一會兒,和一旁另一位老人討論了幾句,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他手指前方,用了一連串我也聽不懂的吳語給我指路。「好的,謝謝大爺」我又搖上車窗,對著副駕駛同樣懵逼的王聿凡說「我們再到前面問問吧」。車又往前了幾百米,在一名手挎竹籃的中年婦女身邊停了下來,「阿姨,鹹水祠堂怎麼走?」中年婦女擺了擺手,表示沒有聽懂,無奈,我只好再次搖起了車窗。「這好歹是寧波啊,怎麼會聽不懂普通話呢」我抱怨了一句「剛那個人好像說祠堂現在不開放。」王聿凡說道「他沒這麼說吧」我嘴上這麼說,心中卻更為忐忑,說不定我們今天的行程最終就變成了高速公路一日游。

這次旅程的緣起非常久遠,那時候我還是個初中生,我沉迷於營口墜龍事件,於是在網上搜索鯨魚骨骼圖片來和營口墜龍的照片進行對比,某日意外地看到了一張拿鯨魚骨做梁的古建築照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神奇的建築,短暫的震驚之後,事情也就漸漸遺忘了。直到不久前,好友王聿凡從溫州碼頭上拉回了一根兩米多長的鯨下頜骨,十幾年前模糊的印象瞬間又浮現了出來,「這玩意兒還有人拿來做房梁呢,好像就在寧波」我隨口說了句。「那我們去看看吧」王聿凡脫口而出,興奮溢於言表,於是這次尋找魚骨廟之旅被迅速提上了日程。事情從來都是一波三折的,僅憑十幾年前對一張圖的印象是找不到魚骨廟的,我只能重新搜索。但不管搜「魚骨廟」還是「鯨骨廟」,出來的結果都是傳說或者鬼吹燈的小說情節,真實健在的魚骨廟卻找不到絲毫蹤影。最後憑藉我頑強的搜索能力,終於在某個論壇中一個介紹象山文物古迹的帖子里,找到了我十多年前印象中的那張照片,照片有點老,像是膠片拍攝的,這也是網上能找到的少數幾張魚骨廟的照片了,下面有段簡短的介紹,標明了名字以及地址,這座古建築一直只稱鹹水祠堂,並沒有魚骨廟這樣的稱謂,難怪一直搜索不到。然而這個祠堂現在怎麼樣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了,一座如此奇特的古建築竟然沒有人去拍一張新的照片?我們猜測最大的可能就是它並不對外開放,一般人無法進去,所以在出發的那一刻,我們就並不確定我們這次能見到這根鯨骨做的房梁。

盛京時報中的營口墜龍新聞

這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大爺的吳語加上聽不懂普通話的中年婦女讓我們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萬幸的是村裡還有年輕人,王聿凡下車溝通了一陣,「他說前面就是,有個菜場就到了」「菜場???」我仍然是一頭問號,總之來都來了,去看看再說吧。下車在村中步行,我們見到了一個門洞,不同時代的補丁痕迹讓它有點怪誕,石砌的基座,中間是古舊的青磚,上半截加了紅磚,門框周圍還拿水泥加固了一下,一個老婦人和菜攤小販討價還價的聲音從裡面傳了出來。「好像就是這兒!」我們加快腳步穿過了菜場,魚骨大梁就這樣沒有一絲防備地出現在我們頭頂。

鹹水祠堂入口的菜場大門

之前預想中的鹹水祠堂是森嚴的,陰暗的,供奉著祖宗的牌位,縷縷青煙從香爐中冒出。而現實與其說截然不同,不如說相當魔性,右側的屋子寫著大大的棋牌二字,一堆大爺大媽在裡面噼里啪啦地搏殺,左邊門前的搖搖馬播放著「爸爸的爸爸是爺爺……」的動感音樂,不遠處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十分精神地走向垃圾桶,邊走邊嘔吐不止,嘴裡還說著什麼,一邊的大爺扒著門框,看著屋裡咿咿呀呀的越劇節目就是不進門。這種魔幻場景幾乎要衝淡我們找到了魚骨廟的喜悅,不過,我們終於找到它了。

鹹水祠堂的鯨骨大梁

關於鯨古廟的牌匾

坐在魚骨梁下理照片的王聿凡和不遠處帶綠帽子的光頭強

鹹水祠堂的全景

如果你打開搜索軟體,搜索「魚骨廟」三個字,你一定會搜到大約四五座魚骨廟的傳說,這些傳說很多看似不靠譜,但魚骨廟的確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我粗略地翻閱了二十多本縣誌,找出了這些由魚骨構建的建築記載,實際並不止這四五座,而有十七座(或許更多)。這些魚骨廟主要集中在黃渤海沿岸。可惜的是,除了象山鹹水祠堂尚存,其餘的魚骨廟都因為各種原因倒塌或者拆除了,只留下了簡短的文字記載。

我國有記載的魚骨廟分布地圖

最早把鯨骨和建築結合起來的記載可能是《北史》,《北史.西域傳.漕國》里有「蔥嶺山有順天神者……祠前有一魚脊骨,有孔,中通馬騎出入。」這裡說的魚脊骨一定是鯨骨無疑,只是他誇張了很多,中間能跑馬,那是不可能的,漕國作為一個遠離海洋的中亞國家,如何得到這塊鯨骨就很有意思了,考慮到我國河南殷墟曾出土過鯨脊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塊脊骨可能是通過貿易作為珍寶販賣過去的。南宋《夷堅志》里有個小故事,說紹興二十年(1150年)浙江海鹽擱淺了頭鯨,它的下頜骨有二丈五尺長,縣衙後面正好有條溪二丈寬,縣令讓人把這根下頜骨扛過來一擺就成了一座橋,這可能是我國最早拿鯨骨作為建築原料的記載了。然而我簡單計算了一下,二丈五尺用現在的長度單位換算就是7.68米(一尺取30.72cm),我國海域分布的最大鯨類為藍鯨,屬於北藍鯨亞種,其中相對體型較大的雌性個體體長一般不會超過25米,下頜長度超不過6米,所以二丈五尺(7.68米)可能性不大,當然《夷堅志》是小說,不必太較真,其中還描寫了整條鯨「長百丈不啻」。一條300多米長的鯨只有個7米多的頭,比例是不是奇怪了一些。魚骨廟何時誕生我們不得而知,可能元代就已經有了,明清可以說是魚骨廟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十七座魚骨廟,幾乎都記載在明清的縣誌當中。除了魚骨廟,還有零星魚骨橋的記載,還有更有創意的魚骨照壁,日照分水嶺蔡氏園就有一塊魚骨照壁,直接拿整條鯨尾做的,高5尺,括4尺,相當於一堵1.55米乘1.34米左右的牆(一尺取31.1cm)。威海有座塢口花園,1916年,一條鯨在皂埠嘴沙灘擱淺,它的兩塊下頜被取下立在了花園門口,該園也改名為鯨園,因為兩塊鯨下頜組成的拱門呈三角形,所以民間也叫三角花園。可惜66年拓寬道路,把這座鯨拱門給拆除了。

威海鯨園舊照

這個North Terrace Whitby的很酷,後面還能看到教堂遺迹,這麼大應該是藍鯨了

除了我國,世界其他人民同樣喜歡拿鯨骨建房子,因紐特人拿鯨骨作為住房的主要構架,日本則有不少鳥居是由兩塊鯨的下頜組成的。在電影加勒比海盜里,我們的傑克船長就在巨大的鯨骨教堂中舉行了一場婚禮(雖然沒結成吧),這個教堂直接由整具鯨骨架構成,如此巨大的尺寸,必定是藍鯨了。16世紀奧勞斯的《北方民族簡史里》就有一副插圖,一座由完整鯨骨架建成的房子,主人能在前廳宴請賓客,後面還能養點動物。他還有一段比我文藝得多的描述「睡在肋骨間的人們,即使連夢中似乎還總是恍惚在驚濤駭浪中擔驚受怕,似乎須臾之間便身處風暴之中,在船難中痛苦掙扎,除此之外,他們再也夢不到別的東西了。」這麼害怕的話,您老人家還是不要睡裡面了吧。

加勒比海盜中的鯨骨教堂

16世紀《北方民族簡史》中的鯨骨建築插圖

回來說說這座可能是國內僅存的魚骨廟。這實際是一座沒有記載的鯨骨建築,我翻了象山縣誌,也沒有找到這座祠堂擁有鯨骨的描述。有趣的是,這根鯨骨上寫著清晰的墨字題記「大清乾隆貳拾年乙亥正月朔自入本港門海鰍頰骨」,這倒是和縣誌對上了。清乾隆二十四年《象山縣誌》里說:「乾隆二十年正月朔,海鰍入岳頭港,大如島嶼,臠取者日數百人,骨節如臼,肉可熬油,是夏岳頭疫。」這本縣誌編纂的年代只和此鯨擱淺的時間相差四年,描述應該非常準確,我們不僅看到了鯨屍的巨大,同時還有村民的瘋狂以及最後發生大疫情的悲劇。這根鯨骨大梁實際向我們提供的信息還要豐富的多。首先,鯨骨雖然巨大,但是並不適合做承重的房梁,對於因紐特人簡陋的住宅還可以承受,但是要架住我國磚瓦結構的大屋頂就有點力不從心了,文獻中簡單的「魚骨作梁」記載,是很難想像當時的人是如何來進行操作的。這件實物倒是給了我們明確的例子,由於鯨骨有弧度,先要將它進行打磨,至少確保它在一個平面相對平整。既然鯨骨不能承重,那就不讓他承重,這根鯨骨梁與其說是梁,不如說是樑上裝飾,當年的建築師在主梁下做了一個木架子,然後將打磨好的鯨下頜放了上去。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做法,記載中的「魚骨為梁、魚骨為柱」,不管使用鯨下頜骨還是脊椎骨,可能都使用了這種方法。另一方面,我也發現好多族譜中都有魚骨廟,魚骨寺的記載,雖然並沒有別的文獻記載佐證,但是就像這座鹹水祠堂一樣,過去許多宗祠可能也採用鯨骨來裝飾,作為族人共同的記憶來祭祀,不管遷徙了多遠,這種由巨大海洋生物骨骼構成的奇特祠堂建築都會成為族人的烙印,來幫助後人尋根。

架起鯨骨的龍頭支架

被整根架起的鯨骨大梁

我們在鯨骨大梁下看了十分鐘,終於有個當地人上來搭話了

「這是鯊魚骨吧?」 他問道,

「不,這是根鯨骨,鯊魚都是軟骨」我對這個問題已經很習以為常了。

他想了一會兒,放下了對於鯨,鯊魚還是海鰍的糾結,說道「以前還有一根呢,那根被拉到前面三岔路涼亭去了,後來好像塌了,現在就這麼一根啦」

「那這根你們可要好好保護了,這可能是國內最後一根了。」

「那當然啦,你看政府都在下面立牌子了」他朝我笑了笑,然後走開了。

錘錘博物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強拳擊運動員,能不能擊敗大猩猩?
樓蘭古國的建築會是伊斯蘭風格嗎?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