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啟功:一次在解剖書法藝術結字時,無意中發現的幾個問題

啟功:一次在解剖書法藝術結字時,無意中發現的幾個問題

1.結字是書法藝術的首要問題

字是用許多筆畫構成的,筆畫又具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如「」所謂點、橫、豎、撇、捺、鉤等,隨著字形的需要,有多種排列組合的方式,成為「字形」,這是字的基本構造問題。

每個字形的姿態,又與字中每個筆畫的形狀和筆畫安排有關。如筆與筆之間的疏密、斜正、高矮、方圓等等,都影響著字的姿態,這是書法美術的問題。這裡所說的「結字」,是指後者。「結字」,習慣上也稱「結構」、「結體」,或稱「間架」。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認為,用筆與結字,以用筆為上。用筆無疑是指每個筆畫的寫法,即筆毛在紙上活動所表現出的效果。

究竟他所指的「用筆」和「結字」哪個重要呢?以次序論,當然先有筆畫,例如先有「一」,後有「丨」,才成「十」字,「十」字的形成,後於「一」的寫出。但如果沒有十字的構想或設計方案,把「一」「丨」排錯,寫成「」「」,也是不行的。從書法藝術上講,用筆和結字是辯證的關係。但從學習書法的深淺階段講,則恰恰與趙氏所說的相反。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把古代書法家寫得很好看的一個「二」字,從碑帖上把兩橫分剪下來,它的用筆可說是「原封未動」,然後拿起來往桌上一扔,這二橫的位置可以千變萬化,甚至能夠變成另一個字,即使仍然是短橫在上,長橫在下,但由於它們的距離小有移動,這個字的藝術效果就非常不同了。

倒過來講,一個碑帖上的好字,我們用透明紙罩在上邊,用鋼筆或鉛筆在每一筆畫中間划上一個細線,再把這張透明紙拿起單看,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硬筆字。不待言,鋼筆或鉛筆是沒有毛筆那樣粗細、方圓、尖禿、強弱的效果,只是一條條的勻稱的細道,這種細道也能組成篆、隸、草、真、行各類字形。甚至李邕的欹斜姿態,歐陽詢的方直姿態,也能從各筆畫的中線上抓住而表現出來。

練寫字的人手下已經熟習了某個字中每個筆畫直、斜、彎、平的確切軌道,再熟習各筆畫間距離、角度、比例、顧盼的各項關係,然後用某種姿態的點畫在它們的骨架上加「肉」,逐漸由生到熟,由試探到成就這個工程,當然是軌道居先,裝飾居次。前人講書法有「某底某面」之說,例如講「歐底趙面」,即是指用歐的結字,用趙的筆姿,也是先有底後有面的。

2.漢字藝術結構的規律

漢字書法的藝術結構問題,從來不斷地有人探索。例如隋僧智果撰《心成頌》(或作《成心頌》),主要是講結字的。後世流傳一種《楷書九十二法》,說是歐陽詢所作,實屬偽托。

書中的辦法,是找每四個字排比並觀,或偏旁相同相類,或字中主要筆畫相近,或這四個字的輪廓相近,或解剖字是由幾大塊拼成的。希望收到舉一反三之效,用意未嘗不好,但是不見得便能收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習者照它作去,還不能抓住每字各筆的內在關係。其他在文章中提到結字的問題的,歷代論書作品中隨處都有,不詳舉了。

一次在解剖書法藝術結字時,無意中發現了幾個問題,姑且列舉出來,向讀者請教:發現經過是這樣的,因為臨帖總不像,就把透明紙蒙在帖上一筆一划地去寫。當筆者只注意用筆姿態時,每覺得一下子總寫不出帖上點畫的那樣姿態,因只琢磨每筆的方圓肥瘦種種方面,以為古人渺不可及。

一次想專在結構上探索一下,竟使自己大吃一驚。原只知橫平豎直,筆在透明紙上按著帖上筆畫軌道走起來,卻沒有一筆是絕對平直的。以前腦中或習慣中某兩筆或某兩偏旁距離多麼遠近,及至體察帖上字的這兩筆、兩偏旁的距離,常和我想的並不一樣。於是拿了一個為放大畫圖用的坐標小方格透明塑料片,罩在帖字上,仔細觀察帖字中筆畫軌道的方向角度,筆與筆之間的距離關係,字中各筆的聚處和散處、疏處和密處,如此等等方面,各作具體測量。

測量辦法是在塑料小方格片上畫出帖字每筆中間「骨頭」,看它們的傾斜度和彎曲度。再把每條「骨頭」延長,使它們向去路伸張,出現了許多交叉處,這些交叉處即是字中的聚點。儘管帖字中那處筆畫並未一一交叉,但是說明筆畫的攢聚方向,再看伸向字外的遠處方向,很少有完全一致、平行的「去向」。凡是並列的二筆以上的軌道,無論是橫豎撇捺,很少有絕對平行的,總是一端距離稍寬,一端距離稍窄,或中間稍彎處的位置以及彎度必有差別。

從這些測量過程中發現以下四點:

(1)字中有四個小聚點,成一小方格

通用習字的九宮格或米字格並不準確,因為字的聚處並不在中心一點或一處,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回憶幼年寫九宮格、米字格紙時,一行三字的,常常第一字腳伸到第二格中,逼得第二字腳更多地伸入第三格中,於是第三字的下半隻好寫到格外,為這常受老師的指責。現在知道字的聚處不在「中心」處,再拿每串三大格的紙寫字,就不致往下遞相侵佔了。

通過測量,發現距離字的中心不遠,有四個小聚處。如下圖所示,A、B、C、D是四個聚處,當然寫字不同機械製圖,不需要那麼精確。在它的聚處範圍中,即可看出效果。

從A到上框或左框是5,從A到下框或右框是8,其餘可以類推。這種5:8,若往細里分,即是0.382:0.618。無論叫什麼「黃金律」、「黃金率」、「黃金分割法」、「優選法」,都是這個而已矣。

須加說明的是,在測量過程中,碑帖上的字大小並不一律,當時只把聚點和邊框的距離的實際數字記下來,然後換算它們的比例。例如甲帖中某字,A處到上框是X,A處到下框是Y,即列成:

X:Y=5:8(5:8或用0.382:0.618),如果外項大於內項的,這個字便舒展好看,反之,便有長身短腿之感。如把帖字各按十三格分劃後再看,更為清楚。

這個方形外框,並非任何字都可撐滿的,如「一」、如「卜」、如「口」、如「戈」,等等,即屬偏缺不滿框格的,它是字形構造的先天特點。在人為的藝術處理上,寫時也可近邊框處略留餘地。再細量古碑,有的幾乎似有雙重方框的(並非石上果有雙重方框痕迹,只是從字的距離看去),似下圖所表示的,也就是把那個中心四小聚處的小格再往中上或左上移些去寫,或說大外框外再套兩面或三面的一層外框,這在北朝碑中比較常見,若唐代顏真卿的《家廟碑》,把字撐滿每格,於是擁擠迫塞,看著使人透不過氣來。

這種格中寫的字,可舉幾例:大字的「一」,至少掛住A處。「丿」至少通過A處,或還通過B處。「」自A處通過D處。戈字「一」通過A處,「」通過A、D二處,「丿」交叉在D處。右上補一個點。江字上一「丶」向A處去,「」向C處去,「二」分別靠近B、D。小「丨」,上接近B下接近D。

口,無可接觸交叉處,但在不失口字的特點(比「曰」字小些,比「日」字短些)前提下,包圍靠近小方格的四周。一字在大格中的位置,總宜掛上A處。

其他的字,有不具備交叉或攢聚處的,也可用5:8的分割,或3的中心小格,放在帖字上看,便易抓住此字的特徵或要點。筆畫的向外伸延處,要看每筆外向的末梢,向什麼方向伸延,它們的距離疏密是如何分布,也是結字方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2)各筆之間,先緊後松

如「三」,上二橫較近,下一橫較遠,如「」便好看,反之,如「」,便不好看。其他如「川」、「氵」、「彡」都是如此。若在某字中部,如「日」、「目」裡邊兩個或三個白空,也宜愈下愈寬些,反之便不好看。此理可包括前條所談的一字各筆向外伸延所呈現的角度。如果上方、左方的距離寬,下方、右方的距離窄,就不好看。如「米」字:

1、2小於3、4,3、4小於5、6,5、6又小於7、8。如果反過來寫,效果是不問可知的了。又,字中的部件,也常靠上靠左,例如「國」,「玉」在「囗」中,偏左偏上。如果偏靠右下,它的效果也是不問可知的。

(3)沒有真正的「橫平豎直」

根據坐標小格測定,沒有真正死平死直的筆畫,畫中都有些彎曲,橫畫都有些斜上。這大約是人用右手執筆的原因。鉛字模比較方板,但試把報紙上鉛字翻過來映著光看,它的橫畫,都有些微向字的右上方斜去的情況,「一」在右端上邊還加一個黑三角,給人的視覺上更覺得右上方是軌道的去向。鉛字的豎筆,都在上下兩端有個斜缺處「丨」,這暗示了豎筆不是死直的,實際手寫時,橫有「」和「」勢,豎有「」和「」勢。前人常說「一波(捺)三折」,其實何止波筆,每筆都不例外,只是有較顯較隱罷了。

至於「行氣」說法,總不易具體說清。若了解了中心四個小聚處的現象,即可看出,一行中各字,假若它們的A或C處站在一條豎線上,無論旁邊如何左伸右扯,都能不失行氣的連貫。當然寫字時不易那麼準確連貫,在寫到偏離這條豎線時,另起豎線也是有的,再在錯了線的鄰行近處加以補救,也是常見,甚至是必不可少的。總之,書家們各有妙法。

以上只是向初學者談的一些淺近的方法。至於早有成就、自具心得的書家,當然還有其他竅門和理論。

從來學書法的人都知道,要寫好行書宜先學楷書做基礎。這個道理在哪裡?也是「結字」的問題。行書是楷字的「連筆」、「快寫」,有些楷字的細節,在行書中,可以給以「省並」。如「」旁可以寫成「糹」,不但「」變成「」、「」也變成「」。

行書雖有這樣便利處,但也有必宜遵守的,即是筆畫軌道的架子、形狀,以至疏密、聚散各方面,宜與楷字相一致,也就是「省並」之後的字形,使人一眼望去,輪廓形狀,還與楷字不相違背。

再具體些說,即是楷字中的筆畫,雖然快寫,但不超越、繞過它們原有的軌道,譬如火車,慢車每站必停,可比楷書;快車有些站可以不停。快車雖然有不停的站,但不能拋開中間的站,另取直線去行車。近年有些人寫行書太快了,如有人寫這樣一個字,上部是「」,下部是「車」,實在認不出。只能從句義知是「軍」字,他把「冖」寫成「」了,縮得太濃了,便不好認。又有人寫「口」字作 「」,形,左豎太長,右邊太小。雖然行筆的軌道方向不錯,但外形全變,也就令人不識了。

這只是說「行」與「楷」的關係,至於草書,比行書又簡略了一步,則當別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字書法之美 的精彩文章:

書法課堂之《九成宮醴泉銘》 讓自己的眼睛看到真正的歐體

TAG:漢字書法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