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最豪邁的一首詩,寫盡了綺麗壯闊 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李白最豪邁的一首詩,寫盡了綺麗壯闊 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般的存在。《上李邕》是李白早期的作品,是詩人為了回敬自負好名的渝州刺史李邕而作。這首詩最為世人熟知的當屬「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句,詩人在其中寄寓了綺麗壯闊的豪情,從而使得本詩傳頌古今,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上李邕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詩文翻譯:

大鵬終有一天會乘風而起,扶搖直上碧空雲霄九萬里之遙。

若在風歇時停下,它的力量之大甚至能夠將滄海之水簸干。

時人見我喜歡發表奇談怪論,聽了我的闊論後皆冷笑不已。

孔聖人還曾經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千萬不能輕視年輕人!

詩文鑒賞: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在首句運用了慷慨激越的語氣,以綺麗壯闊、威猛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大鵬沖頂雲霄的情境。這幅振奮人心的畫面,更像是李白對年輕氣盛自己的願景,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激蕩不已。「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九萬里」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的《逍遙遊》,這兩句沒有明寫「大鵬」的威猛,而是採用側面烘托的手法,這在藝術效果上能夠達到更好的渲染效果。前兩句詩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塑造了詩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抱負,讀罷令人悵然幽若,難已止境!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相信大家都讀過李白的絕命詩《臨路歌》,對於「仲尼亡兮誰為出涕」的場景記憶猶新。自古以來,知音難覓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平生知心者,屈指有幾人」的感慨,大概誰都曾有過。世人的冷笑、嘲諷也罷,詩人都不會放在心上,一往直前,不會放棄自己心中的追逐,這是因為詩人堅信「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詩人在此處提到了孔子,原意是反駁世人的不解,從而為自己的執著不羈增添一份精神慰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海孤鴻 的精彩文章:

戚夫人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也是她最凄美的絕唱
世人皆知東坡,赤壁懷古杯一曲;歌罷慷慨意難盡,聽聞陳詞譜舊序

TAG:詩海孤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