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覽北京亮點賞析:路易斯·布爾喬亞《情侶》,展現人類關係中令人著迷的不確定性

藝覽北京亮點賞析:路易斯·布爾喬亞《情侶》,展現人類關係中令人著迷的不確定性

本周四(5月17日),豪瑟沃斯畫廊將十分榮幸地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首屆「藝覽北京」博覽會,並與吳大羽藝術基金會合作,呈現一代巨匠吳大羽及畫廊代理歐美藝術大師漢斯·阿爾普(Hans Arp)、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阿希爾·戈爾基(Arshile Gorky)和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等的傑作。展出作品包括·布爾喬亞的《情侶》(The Couple)。

《情侶》

The Couple

2018年藝覽北京展品: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情侶》(The Couple),2003,鋁 懸掛式,121.9 x 66 x 38.1 厘米 / 48 x 26 x 15 英寸 ? 伊斯頓基金會 / 紐約VAGA 授權,攝影:Christopher Burke,圖片:伊斯頓基金會,豪瑟沃斯。作品供出售,可詢價。

「《情侶》中的兩人緊緊抓著彼此,沒有什麼能把他們分開。這是一種不穩定、不牢固的狀態。儘管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依然緊緊相擁。『他們』令我十分著迷。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緊緊相擁,直到永遠。」

——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傳奇的法裔美國藝術家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一生相當精彩,她因此曾被稱為「藝術驅魔師」。布爾喬亞的創作意象與其自身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尤其是童年時期的痛苦記憶和女性身份所帶來的使人不愉快的方面。

「情侶」是布爾喬亞作品中屢次現、不斷發展的主題,而懸掛雕塑《情侶》(TheCouple,2003)是此類作品當中最令人驚嘆的一件。這對鋁製的夫婦的頭和軀幹像是被包裹在蠶繭里,沒人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懸在半空中,溫柔地相擁。他們在觀眾的頭頂上繞著彼此旋轉——無論是實際上還是象徵意義上都是如此——看著對方,尋求彼此的支持和安慰。

▲ JINGART藝覽北京藝術博覽會展品: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的《情侶》(The Couple),2003,鋁製,懸掛物,121.9 x 66 x 38.1 厘米 / 48 x 26 x 15 英寸。圖片:豪瑟沃斯。作品供出售,可詢價。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布爾喬亞的作品中就出現了「夫婦」的主題,不過直至90年代晚期,藝術家才開始專註於發展該主題,不斷深入探索人類是如何努力地與彼此發生某種聯繫(儘管偶爾會失敗)。

瑪麗-洛瑞·伯南達克曾詮釋道:布爾喬亞在晚年對「情侶」主題的痴迷,「是其作品中展現的情慾、衝動變得不確定的標誌,在吸引和排斥之間搖擺。布爾喬亞大部分的創作手段被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關係所標示,但男女之間的情慾關係是其全部作品中的中心組成部分。這一主題包含了對愛與溫柔的需要,對拋棄的恐懼,以及最重要的是(無論如何)作為『情侶』中的一部分生活的益處,而這最後一部分轉變成了羅伯特·古德沃特爾在其家庭生活中的角色的恢復。」

藝術家晚年對「情侶」主題的著迷,體現了吸引與排斥之間的緊張關係:她重點表達的是愛與拋棄等人類關係中變化多端的不確定性。

關於路易斯·布爾喬亞

▲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在家中,攝於2009年。攝影:Alex Van Gelder,圖片:豪瑟沃斯

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1911年出生於法國巴黎,2010年於紐約去世。布爾喬亞是一位開拓性的雕塑家、畫家和版畫家,她豐富的藝術實踐深入探討了情感、心理和自身最深處的傷痕。對於布爾喬亞來說,藝術創作就是療愈個人創傷的過程,情感被傳達、注入到了藝術作品之中。她的作品闡明了嘗試發現情感來源的潛意識。通過處理生、死、愛、失去和恐懼等等極其強烈的個人化情感,藝術家找到了美麗而令人難忘的視覺語言,在深刻而又普遍的層面引起了共鳴。

藝術家重要個展包括:2018年2月在豪瑟沃斯洛杉磯藝術中心的「路易斯·布爾喬亞:紅色的天空」(Louise Bourgeois. The Red Sky),將展出至5月20日;2017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展覽「路易斯·布爾喬亞:展開的肖像」(Louise Bourgeois:An Unfolding Portrait);2016年在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的「藝術家房間:路易斯·布爾喬亞」(Artist Rooms: Louise Bourgeois);2015年在德國慕尼黑藝術之家「存在的結構:細胞」(Structures of Existence: TheCells),該展覽於2016年巡展至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Guggenheim Bilbao)和丹麥胡姆勒拜克市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2015年在瑞典斯德哥摩現代藝術博物館(Modern Museet)「路易斯·布爾喬亞。我去過地獄並回來」(Louise Bourgeois. I Have Been to Hell and Back),同年巡展至西班牙馬拉加畢加索美術館(Museo Picasso Málaga);2008年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舉行大型而全面的回顧展「路易斯·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布爾喬亞的作品被納入了全球各大重要美術館的館藏,其中包括: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德國杜塞爾多夫現代藝術博物館(K21 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加拿大渥太華市加拿大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比利時根特市現代藝術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和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auserWirth畫廊 的精彩文章:

《紐約》雜誌評論:美國偉大畫家菲利普·加斯頓如何重新定義莊嚴
H&W展覽:菲利普·加斯頓亞洲首次全方位回顧展,5月29日亮相香港

TAG:HauserWirth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