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市出台文件,涉及15個方面230項具體行動措施!

我市出台文件,涉及15個方面230項具體行動措施!

近日,汕頭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重塑營商環境優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和《汕頭市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下文簡稱《行動計劃》)。

《意見》提出總體目標要全面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最高、最好、最優水平,著力打造與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相匹配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高地。

亮點多多

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

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放寬民間資本准入領域。

清理現有涉及市場准入的審批事項,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事項,一律取消。

簡化企業開辦註銷程序

全面實施商事主體「多證合一」、企業名稱登記、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商事登記後置審批分類等商事領域改革措施,實現「最多跑一次」。

進一步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實施簡易註銷程序,方便企業退出市場。

加強市場主體服務,引導幫扶符合條件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

持續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

進一步完善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收費項目堅決清理取締。

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設置的,原則上按下限標準收取。

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嚴格落實國家、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對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積極給予信貸支持。

設立市級融資擔保基金,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研究設立專門針對投貸聯動的市場化風險補償資金。

支持企業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到「新三板」「華僑板」、銀行間債券市場掛牌。

建立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

公布權責清單、證明事項取消清單、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財政專項資金清單、人才公共服務清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等8張清單,實行動態管理。

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以華僑試驗區和汕頭保稅區為依託,探索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運行模式,創新跨境貿易管理和服務體制。

加快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互聯網+」口岸服務,實現企業「一點報關/報驗。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法制體系

以率先創建全省營商環境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充分發揮特區立法權作用,建立健全符合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要求的法規體系。

華僑試驗區先行開展對接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的立法探索。

強化督查考核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將《汕頭市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作落實情況納入重點督查範圍,有力促進各項工作措施真正落地。

建立營商環境效能問責機制,對工作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由市紀委市監委、市作風辦嚴肅問責、公開曝光。

要建立營商環境外部評估機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進行評估,結果列入市年度績效考核。

《行動計劃》根據《意見》精神,按照優化我市的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律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圍繞流程再造和制度創新,以表格形式對《意見》各項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提出15個方面涉及70多個部門的100項主要任務和230項具體行動措施,並明確了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

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共21項主要任務77項行動措施

建設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

共16項主要任務45項行動措施

建設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

共45項主要任務57項行動措施

建設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共18項主要任務51項行動措施

《意見》和《行動計劃》充分吸納了全市各級各部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特別是推進營商環境改革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以及廈門大學中國營商環境研究中心對我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和市委開展的「深調研」活動成果,並借鑒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國內先進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經驗做法,緊扣省委對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工作要求,提出了系統集成推進全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的工作路徑和行動措施。

據了解,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投資熱情,根據工商部門統計,2017年我市新設市場主體51380戶,比增43%;至2017年底,全市市場主體首次超過30萬戶。今年1至2月,新設市場主體7522戶、企業1327戶,分別比增78%和74%。

(來源:汕頭橄欖台;版權為汕頭市廣播電視台所有,轉載須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汕頭市政府應急辦 的精彩文章:

「刷臉」即可取廁紙!幸福公園配備汕頭首個人臉識別廁紙機
薯類、膨化食品、糕點……省食葯監局曝光了這些不合格食品

TAG:汕頭市政府應急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