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希望共同為此目標努力,共創國家民族人類和平世界的美景

南懷瑾希望共同為此目標努力,共創國家民族人類和平世界的美景

父親以兒童經典導讀中心名譽董事長的名義,發給「經典文化建設推廣理論研討會暨經典誦讀工程學術研討會」的賀電,可以看作是他重整文化斷層的綱領性說明。在賀電里,他說:「從兒童時期開始誦讀歷史經典名著,是我們一貫的基本教育方法。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諸位先生,又如吳大就、蘇步青等諸位先生,都是在幼年時期受過這種啟蒙教育,有了中國文化的底子,然後又接受新時代的科學思潮,才影響了這段歷史。」

他又說:「今天由國家圖書館和兒童經典導讀中心所辦研討會的主題『經典文化建設』和海內外近幾年來倡導的『經典誦讀』,以及『詩詞誦讀」『兒童讀經』『讀千古美文』等,都是各地推廣人或團體因時間、地點、環境不同而提出的不同名稱,實際上都是圍繞人類文化重整工作的中心在轉,它們也都產生了各自的影響和推動力。但聽到這些名稱,也許有人會誤解我們要復古,要開倒車,實際上這是我所提出的中國文化斷層重整工程,也是兒童智慧潛能開發工作,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結合的一種教育。

十二年前,我資助北京大學恢復中國文化的工作,就是以這個觀念為出發點。引用宋儒張橫渠先生的四句話作為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宋儒除同甫所說的,為人們『開拓萬古之心胸』。」

在賀電里,他還對「誦讀經典究競是復古還是創新,是死記硬背還是智藏開發」做了十分清晰的解釋:「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非只偏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而是提倡中國文化、西方文化、算術(中英算)並進的教育方法。還需注意的是,兒童讀經典不是注人式的刻板教育,而是啟發式的活潑愉快地學習,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有益於兒童智慧開發的一種教育方式。也有人懷疑,背誦之後會不會忘記呢?我的答覆是:會忘記的。可是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之後,會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運用出來。至於成年後再來讀這些書,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猶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使面對豐盛的美食,也難以吸收其營養了。《禮記·學記篇》中所提到的『記誦之學,不足為人師』,也就是這個道理。」

父親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對讀經活動的態度:「我們做這項工作已經四年了,據中外教育界等各方面的普遍反映,這種教育使兒童在人格、智慧、責任感、自制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同時,也帶動老師及其父母、祖父母,在學校和家庭形成了學習文化的風氣。」

他最後在賀電里說:「我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我常稱自己是個『老頑童』,隨時同年輕人交朋友,隨時吸收年輕後進的新思潮。我的心情與思想感情正如古人所說:『風月無今古,情懷自淺深。』以此經驗告訴諸位年老、年輕的朋友,希望共同為此目標努力,共創國家、民族、人類和平世界的美景。」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回到真陽即還丹
南懷瑾老師年逾古稀,不想留待幾時,遺憾終生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