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掌握一項能力,僅靠堅持訓練就可以了嗎?

掌握一項能力,僅靠堅持訓練就可以了嗎?

這是Aries Zhang 的第5篇文章

你是否曾想過掌握一手技巧或改善一項能力?比如學會更系統批判地思考、學好英語、更加懂怎麼跟人溝通;或者想在自己的愛好上更上一層樓?比如突破自己籃球水平的瓶頸,想彈奏出更出色的曲子。我認為,要去迅速掌握、突破一項我們沒有太多天賦的技能,除了靠養成不斷堅持的習慣,還需要靠執行力+刻意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與改進

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心血來潮想去學籃球,幾乎每天都去操場上練。雖然我當時堅持並養成了這個好習慣,效果依然慘不忍睹:跑起來就丟球,也不敢上場和小夥伴們玩,只敢自己躲起來默默地投球。那時候還給自己找了個好借口——我天生就不適合這種肢體對抗較強的運動,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挺逗的。實際上,專業的球員在賽場上的時間是很少的,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場下動作分解演練上,甚至是一個分解動作的反覆練習。想想自己當初學習籃球時,如果懷著「我就要先把運球拿下——目標是衝刺跑運球不丟」以及「熟練前胸後背運球切換」等,而不是懷著「玩著玩著手感就有了」的想法去隨意打,說不准我現在就不是這種水平了吧。分解目標是為了讓你更能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地去突破。

在學習英語時,如果我有一句話因為專業辭彙讀起來很吃力,那麼我就會把這些辭彙挑出來反覆地重複幾十遍甚至更多,直到我的肌肉熟悉了這個詞。這種條件反射一樣的行為在《刻意練習》一書里被稱作心理表徵。反覆練習的過程就是把不熟練的動作變成條件反射般完成。

不僅可以提高速度,還可以節省大腦帶寬。打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能夠熟練打字的你如果要去回憶鍵盤上某個字母的位置估計要比直接打出一個字來困難得多。因為打字已經內化為一條固定的神經通路,這使得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們書寫的內容上。

這一方法還可以應用在其它很多地方,比如通過練習微笑來建立好的人際關係的第一步(這裡不再贅述一個微笑給人的第一印象在交流中為什麼顯得那麼重要)。

接下來是不斷改進。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有個實驗要求把樣品做成圓片,在大量重複以後我已經能做到熟練地用剪刀裁剪出很規整的圓片了,甚至我還可以邊聊天邊裁。但我師弟琢磨之後去淘寶定做了個裁片機,結果他做出來的樣品既規整又省力。你說長期下去我師弟會不會很快超越我呢?

隨著我們不斷地分解目標並反覆練習,心靈表徵也趨於完善,這使得我們可以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下就可以完成任務。但這也是我們陷入瓶頸難以進一步提高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要隨時在腦中設置一個警鈴:我現在做的事情到底是在機械重複,還是在刻意練習?區分的方式就是如果把現在的行為複製一年,你會有進步嗎?就拿最近很火的英語流利說作個比方,同樣都是每天通過學習一定時長來打卡,有些人將題目做完後就萬事大吉。但另外一些人則會刻意去模仿裡面播音員的連讀、語調,不斷修正自己錯誤的發音。

不管是什麼習慣,尋找突破的點本質上是重新調動大腦皮層去反思的過程,而這種給自己找茬的行為往往是痛苦的。但也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從重複者當中走出,變成快速進階者。

拿閱讀做個比方。我們在讀書時,往往傾向於順著自己或者作者的思路走,這種閱讀是令人舒服的(想像你正在看一本其中的觀點你都很贊同的書),但是這種舒服下的閱讀往往是自動駕駛,讀過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因為你的思維是跟著作者走,而不是與其碰撞。在多數情況下,作者把知識加工成了現成的結論,然後「喂」給我們,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話,我們可能很難通過閱讀形成自己成體系的見解。

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小技巧就是幫助我們主動思考的,比如說做筆記,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強調「不做筆記不如不讀書」。其實重點不在做筆記的內容,而是在做筆記時你就已經在打破這種自動駕駛模式,開始對書中內容的批判思考

最近也在練習這種批判思考的能力,因為我之前不管是看到的微信文章,還是聽到的音頻節目,總是刷完後形成一些類似「這個好有道理啊/這個我並不是很贊同/這個對我沒啥用」的結論後就關閉文章。而這樣一天下來我到底積澱了什麼思想呢?可能別人問我問題時能抓取一個點來回答,但這些不成體系的零碎知識卻經不起推敲。所以我開始通過記錄然後自己寫文章的方式,來倒逼自己對這些文章進行獨立思考。我不反對開卷有益,但帶著問題和需求去閱讀的確更能提高效率

除了這些習慣,為自己設置一些富有挑戰性的目標也是很有用的技巧。比如看書時能否要求自己每5分鐘寫下一個自己對書中內容的思考?思考問題時能否要求自己無論任何情況都寫下5個可能性?等等。因為依託了這些小任務,大腦主動思考的效率才會高。

及時反饋

先談正反饋。正反饋主要偏重心理上給自己表揚與激勵。這裡提供一個小技巧,每天可以先從最重要的一個習慣開始完成。重要的不在習慣本身,而是在完成後大大增加的信心。這種心態上的變化將給一天都帶來高效與信心。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個習慣目標適合心無旁騖地執行,而且應適當安排時間以確保其能完成。萬一因為客觀原因沒有完成,千萬不要否定自己,因為這個方法的本質是想帶來自信,而不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打卡任務。

另一個是通過負反饋修正錯誤。如果沒有負反饋,你自己很有可能用錯誤的方式堅持了很久而卻全然不知。他人可以幫我們指出問題的所在(比如文子一直充當著這個角色),也可以通過給自己制定原則的方式來反饋,拿寫微信文章為例,我可以問我自己:是否中心思想不明確?有沒有太說教而脫離了實際?是否語言太晦澀?等等。

執行力

道理說了很多,最後我們再談談執行力。我發現我們總是傾向於買了很多的書卻沒有時間去看,另外,我觀察到的很多付費視頻課,往往是第一節點擊量最多,越往後點擊量卻越少。有一段時間內我很焦慮,總是覺得自己需要多懂一點,所以經常都去聽吳曉波頻道,得到等APP里的內容,也嘗試買過關於人際溝通的付費視頻課程。我當時以為天天堅持就能夠有長足的進步。

後來我發現,這樣想沒錯,但是僅僅通過每天打卡的方式還遠遠不夠。在這些課程里,都是別人給你整理好的成體系的知識。而我往往只能記住這些結論,而其中最珍貴的推理過程卻沒有學到,甚至結論性的知識我過段時間後也很難成體系地回憶起來。另一方面,雖然我學完了人際溝通的視頻課,卻沒有把所學去搬到身邊人身上去實戰演練,那麼結果只能是道理我都懂,但仍然不會用。所以現在我開始將我實際投入的有效精力的多少作為衡量我在一件事情上面投入的精力。要認識到,僅僅花出去錢和時間並不能讓你真正學到什麼,只有花出去的精力才能。這裡的精力指的就是去踐行「思考改進-堅持-反饋」的循環。

與各位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iesZhang 的精彩文章:

TAG:Aries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