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家解讀:若無中國,世界經濟會變成什麼樣?

專家解讀:若無中國,世界經濟會變成什麼樣?

由2008年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對於中國在此次危機中的地位與作用,已經有很多討論,我們也許可以換一個新思路思考,如果在危機爆發之後,沒有中國的作用與貢獻,世界會怎麼樣?

(資料圖)

如果沒有中國的作用與貢獻,世界經濟將跌入更深的低谷,復甦將更加乏力。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WEO)資料庫,以中國經濟體量加權的中國經濟增速佔世界經濟增速之比衡量的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度,以年平均值來看,2000-200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為22.3%;2010-2016年,這一貢獻上升至33.6%。與此同時,美國、日本和歐盟總體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從2000-2007年的27%,下降至2010-2016年的17.2%。中國經濟已經進一步成長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以貢獻的穩定性來看,2011年以來,無論全球經濟處於低谷、波動還是復甦,世界經濟經歷了歐債危機、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英國脫歐等多重考驗,中國經濟每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都持續超過30%,這在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由於世界經濟的相互聯動性,不能夠沒有中國的影響,簡單歸為世界增長減去中國的增長,但是上面的數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如果沒有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全球經濟增長將更趨放緩,世界將面臨更加艱難的時刻。

如果沒有中國的作用與貢獻,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發生大規模危機的概率將顯著上升。

讓人欣慰的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並沒有在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引爆,雖然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經歷了放緩,卻沒有發生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這個成果是在險惡的外部環境和不利的資本流動下取得的。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統計,2014年,新興市場股市和債市跨境資本凈流出1110億美元,2015年進一步上升至7350億美元,這兩年的資本外流幅度遠比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更加嚴重,2015年是IIF1980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差的一年,這一年資本外流規模等於2007年資金流入及2009年資金迴流的規模總和。

在大規模資本外流衝擊之下,新興市場國家沒有發生重大的系統性風險,除了自身宏觀經濟管理能力的提升之外,基本面相對穩定也是重要原因。中國經濟正向的外溢效應,對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的穩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東亞經濟體為例,東亞經濟體對歐美國家的外部需求依賴程度有所降低,中國作為亞洲國家重要需求來源方的作用在上升。如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韓國對美國出口佔到其總出口的比重分別為14%、18%、33%、18%和16%,同期,對中國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2%、2%、3%和8%。而2015年,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佔比分別上升至10%、13%、11%、11%和26%,對美出口比例則下降至11%、9%、15%、11%和13%。

中國提供的穩定外需,為新興市場國家應對外部衝擊提供了更多空間。事實上,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OECD-WTO)增加值貿易(TiVA)資料庫,全世界範圍內因中國需求導致的增加值的規模正在加速上升,2001-2006年平均增速為13.5%,2007-2011年平均增速上升至23.5%。上述數據表明,危機期間,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穩健增長,沒有中國經濟改革、轉型及國內需求的提升,沒有中國積極通過貿易渠道向外部國家的正向溢出,新興市場要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相對平穩過渡的難度將上升。

如果沒有中國的作用與貢獻,全球化的逆轉將更加迅速,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將更加難以推進。

危機發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推動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而不是相反。這一主張在全球範圍內是難能可貴的。危機伊始,中國就作為二十國集團(G20)的主要成員國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協調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經濟問題從短期波動轉向中長期可持續發展之後,中國作為G20主席國期間,積極推進各國在結構性改革領域的探索和協調。

在全球貿易保護情緒上升、英國脫歐、美國主動挑起各類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中國仍然堅持開放和互利共贏,做出一系列開放承諾,「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提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四個重大舉措,第一,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是金融業和汽車行業;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與國外規則對接和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第四,主動擴大進口。這些舉措都反映出中國進一步深化開放的決心,是逆全球化亂象中的清流。伴隨著中國人均收入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向高收入國家邁進,中國經濟進一步的開放將為世界注入更多動能。根據我們基於TiVA資料庫的國際經驗比較,平均而言,OECD國家製造業對中國外增加值的最終需求比重超過一半,中國則為六分之一,隨著擴大開放舉措的深入,中國的需求將更多地轉化為對外部的需求,從而惠及世界。

中國向世界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新思路:第一,是自身穩健增長對世界的貢獻。這在全球經濟處於低谷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托力,在全球經濟復甦時又形成向前的推力。第二,是積極向外溢出對世界的貢獻。這在全球經濟的危急時刻起到了阻斷危機的防火牆作用,在全球經濟向好時,則起到復甦加速器的作用。第三,是傳播自身發展理念,將發展成果共享,並對世界做出貢獻。這在全球金融危機時,起到了凝聚共識、降低分歧的作用,在全球經濟步入中長期平穩復甦軌道時,提供了穩定器的作用。危機的十年,中國在世界的存在感進一步增強,同時更是將成長的果實分享給世界,將獲得感帶給世界人民。

(楊盼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論壇網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台民眾抱怨太窮 網友神回復:誰讓你選的蔡英文?
中國在美留學生非法持槍被遣返 因現金買豪車引警方注意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