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源鎮與道教天師

何源鎮與道教天師

何源鎮與道教天師

何源鎮位於金溪縣東部,

與道教發源地龍虎山上清鎮毗鄰,

歷史上道教氛圍較重。

1

天師隱逸處

何源村建村於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

是一個千年古村。

唐朝時期,

十六代天師張應韶隱居村後龍鬚井。

羽化後葬井旁,

世稱仙人墓。

張應韶:字治鳳,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

明太祖曾為其制贊。贊曰:

繼傳十六,人皆辟穀。

日食黃精,貌態異俗。

歲月一來,日復如復。

牛背西風,蒼山一曲。

2

天師後裔村

張家灣,是一個張天師後裔聚居的村落,遷始祖張能二於大明景泰二年(1451年)遷入,原定居於何源村龍鬚井畔,後遷至今址。據張家灣所存《泰紫嶺張氏宗譜》載,這一支張氏乃是第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次子張日新後裔。

3

天師演教所

何源鎮境內,觀山觀田觀產頗多,就道觀而言,目前我統計到的就有:真仙觀、五幅觀、孔水宮、鳴陽觀、長生觀、望雲觀、元都觀、關帝廟、順龍岡廟、三公廟、文昌閣、孚惠殿等宮觀,道教氛圍比較重。

4

天師仙葬地

歷史上有5位天師仙葬於何源鎮境內:

1) 長生觀:長生觀位於剡坑村委會長生村,弘治十一年(1498年)第四十七代天師張元慶仙葬於此。

2) 元都觀:元都觀位於鳴陽孔家村屋後,延祐三年(1316年)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仙葬於此。

3) 鳴陽觀:鳴陽觀位於朱坊村委會鳴陽橋附近。萬曆三十九年(1612年)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敕葬明陽橋,立觀以供祭奠,曰明陽觀。

4) 龍鬚井:龍鬚井位於何源村,十六代天師張應韶羽化後,葬井旁,世稱仙人墓。

5) 朱坊墓葬:史載康熙六年(1667年)第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羽化,葬金溪米坊,由於金溪並沒有米坊,學界認為此乃金溪朱坊之誤寫,又因在朱坊觀山上發現大型墓葬,其規格方圓之間的金溪人皆不能及,民間久傳其為天師墓,學界至今尚未定論。墓葬之石像生現保存於朱坊暗齋公祠。

5

天師傳說跡

何源鎮境內流傳著很多與天師相關的故事傳說,我小時候基本上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如:

1、天師法鎮白果精(峽山村)

2、席師公大戰天師(席家村)

3、天師伏法豬母精(北源村)

4、天師歸隱龍鬚井(何源村)

5、船精水漫何源村(何源村)

6

天師派高道

我們鎮內歷史上最有名的道士就是鳴陽人朱思本,他是一名道士,也是一個地理學家,他是第一個繪製出黃河源頭的人,也是繪製出非洲地圖的人。

7

題外話

1、前段時間,

我們的護林員余先生給我講述了他青年時在朱坊附近山中偶遇「張道陵之墓」的碑。

張道陵我們都知道那可是道教祖天師。

最後根據碑石去向,我斷定那個應該是38代天師張與材墓。

2、先前有一位長生觀村民告訴我他家藏有仙葬於長生觀的天師墓志銘。我欣喜不已,長生觀正是47代天師張元慶仙葬地,借來把玩幾日,誰知此碑乃張鑑堂墓誌,為天師之曾孫。

3、上個月,本村村民告訴我曾在我村發現天師墓碑,我也欣喜不已,想來我村正好是十六代天師仙葬地,可惜,碑找不到。

這樣的事情經歷太多,

心臟不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溪縣太山小隱 的精彩文章:

TAG:金溪縣太山小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