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靖州:農機技術「領航」 職業農民「當家」

靖州:農機技術「領航」 職業農民「當家」

紅網靖州站5月16日訊(通訊員 梁華 蔡倩 明作)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隨著小滿節氣的到來,靖州春耕的身影將苗鄉侗寨肥沃的土地映襯得如詩如畫。近日,筆者深入轟轟烈烈的春耕生產一線時感受到,隨著農機化的普及和職業農民的參與,靖州農業農村實現了原地起立、就地起跳、跨越發展。

在坳上鎮戈盈村,筆者看到兩台大型農機在稻田裡「你追我趕」地奔跑著。農機「突突」的轟鳴聲為春耕增添了更多的科技含量,讓春耕更「酷炫」。

正在為這片稻田裡服務的是靖州金凱種養專業合作社的「鐵牛」。「今年春來得比往年要早,合作社通過"農機+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已經幫合作社和種糧戶完成了1700多畝稻田的旋耕任務。」合作社負責人劉文廣指著眼前剛剛整理好的稻田,滿臉自豪地告訴筆者,現在村裡90%的糧食耕種都採用一條龍農機服務。農機的推廣,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了,我們農機的效益也大幅提高。

村民廖生源對機械耕種的感觸頗深。61歲的廖生源全家有責任田5畝,原來都是全家齊上陣,花半個月時間完成耕地、插秧工序,「現在有了農機的幫忙,兩三天就搞完了。我只要管理一下田水,花些租農機的錢,就得到一年的收成,種田輕鬆快活多了。」廖生源笑呵呵地說。

據靖州農機局局長楊承煜介紹,去年,全縣機耕面積25萬畝,機播12.24萬畝,機收24.6萬畝,機保18萬畝,機械綜合作業水平達82.6%,位居懷化市前列。糧食生產實現了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

在新廠鎮糧食生產大村炮團,筆者見到世奇家庭農場主楊世奇時,他正在稻田邊與農機手檢修旋耕機。

楊世奇是當地的一名小有名氣的新型「職業農民」。36歲的他,從2008年開始活躍在農業大舞台。他不僅購買了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稻穀烘乾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機械。而且從農業、就業、農開辦等部門學到了水稻(制種)技術。如今的他憑藉家庭農場平台,流轉了稻田1000畝,進行規模化、產業化的水稻(制種)種植。

楊世奇介紹,以前農場沒有成套的農機,200畝稻田,一年要請40多個技術工幫忙。現在從整地插秧到植保收割烘乾,全部採用機械化操作,只要10個「職業農民」就能輕輕鬆鬆打理好1000畝稻田。

「只有不斷地學習種植先進技術,駕馭新型農機技能,才能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楊世奇自信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網 的精彩文章:

汶川十年:困境中開出奮鬥之花
衡陽師院學生在CSSCI來源期刊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

TAG: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