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藥物救命,認知救心

藥物救命,認知救心

我今年33歲 ,連雲港鬱金香分會發起者,是一個已經康復的人。曾經重度抑鬱,我是從15歲開始就有抑鬱情緒,21歲的時候爆發了抑鬱症。

但是,之前一直不知道有抑鬱症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概念,最後一次爆發是在三十歲。然後才知道有抑鬱症這個東西,自己通過努力,做出有效改變,現在已經好了,然後我再重申一點,我不是吃藥好的。雖然曾經也去過各大精神醫院,吃藥、物理治療,但都以無效告終。

不誇張地說,抑鬱症的時候我是木僵一年多,我所經歷的這些痛苦,這麼難,我想我應該是比任何人都深刻,人家說是大徹大悟,而我呢,也是那種痛徹痛悟。

其實我的康復也非常簡單,我就是躺好了。躺到什麼樣子呢?躺到自己不想再躺著時候,那麼你就會想主動地站起來,就這麼簡單。可能,我現在說這些別人無法接受,但事實就是這個樣子,「逆來順受」是這個抑鬱症最害怕的一種對待方式,你用這種態度就對它,它就沒有任何的力量。

相反,你越去抗拒越覺得這種狀態是不好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這個抑鬱症身上,無形中就給他注入了無限的能量。你越掙扎,它越強烈;你越抵抗,他越跟你對著干,最後你就被它打敗了,現實中的你呢,依舊躺在床上。這就是抑鬱症這個思維漩渦的可怕的地方,也是一直久治不愈的原因,所以,最後我也是不再反抗。

你反抗那麼久都無濟於事,然後我就說順其自然,咱們就這樣躺著吧!躺著,然後靠著……慢慢地,你會冷靜下來,智慧也會慢慢升起。你從中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己找到問題的關鍵,然後自己做出有效的改變。在明天醒來的時候,抑鬱症可能就康復了。

急於求成是不符合「道」的錯誤心態。

很多郁友的是這樣的一種心態:急於求成。其實你們要知道,抑鬱症的形成是由於你從出生到現在這麼多年的各種經歷形成的一個錯誤的三觀,一個錯誤的思維認知,一種慣性的力量,最終造成你今天這個樣子,所以,不是一天兩天,突然抑鬱症這個病就找到你,然後你得了抑鬱症了。

其實,很久很久以前,它就已經在慢慢積攢,然後一步步到今天這個時候才爆發的,所以,我們在康復的過程當中呢,切記不要急於求成,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的去做啊,有效改變,哪怕是一丁點的改變,那也是改變。

就比如你現在是躺在床上,假如你做出一點改變,什麼樣的改變都可以。比如你現在可以坐起身來,我們不要求你去洗臉刷牙,你就現在直起腰板坐起來。從躺著變成坐著,你要給自己一種積極的暗示:「我已經沒有在躺著了,我是在坐著的」。

你要給自己一種記憶,就是我已經進步了,一定要這種積極的暗示,那才是最能做出這個有效改變的一個動力。一定要這種動力以後,你才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走,一步一步地去改變,一步一步地給自己無限的動力,因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感覺沒有意義,那麼假如你有這種動力存在的話,一步一步的這些改變就是你覺得有意義的地方,也就是找回我們丟失的自信心。

假設,你現在是不想坐起來,但你強迫自己坐起來了,你是十分抗拒地去做的話,這是屬於一種逼迫,逼迫自己在抑鬱症這個狀態下去做到。逼迫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無論你逼迫自己都做到哪一步了,那麼一旦你鬆懈下來逼迫不了自己的時候,那麼你又會回到原點。

你逼迫自己那麼久了,你已經看到事實就是一點改變都沒有,那何必再徒勞呢?你既然想躺著就躺著嘛,身體需要休息就給他休息嘛,那躺著躺到它不能再躺著的時候,說不定就跟我一樣康復了,有的時候只是靈光一閃,人家說的「頓悟」就是那一剎那。

還有這樣的一個思維怪圈,就是一個死循環:你越躺下去,你覺得越焦慮,越恐懼。對未來越沒有越迷茫,對吧?所以說,我們就是迫切地想要自己好起來,生怕自己這樣一直躺下去的話會越來越糟,其實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假設一部手機,它用到完全沒有電的一個狀態下,連開機都開不了了,那麼你還死命的按那個開機鍵的話,你拚命地去按它,那都是徒勞的,因為它需要充電了。你應該做的就是給它充電,而不是繼續去按它那個開機鍵。

你的潛意識已經疲憊不堪了,它在提醒你需要休息,需要補充能量,而你的表意識卻認為你不可以休息,你不可以這樣躺著,你得振作起來,於是矛盾就在你內心產生了,小我和大我就開始了矛盾的撕裂狀態:抗拒、焦慮、痛苦、無奈、恐懼……這就是抑鬱的真實寫照。

《走出焦慮風暴里》一書里提到:無論多麼焦慮,先動起來。

「有的人出去爬山、游泳、行腳,這個過程也會緩解焦慮感,主要是這種身體力行的有氧運動,本身會內耗掉許多此前因為惜緒波動所分泌出來並殘留級在體內的腎上腺素與皮質障。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證實、這兩種化學物質的過量分泌若沒有及時分解掉或內耗拉長此以往對身心健康必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不論多麼焦慮,先動起來,只要動起來,事情就有出現轉機的可能,而且大量事實證明這樣十分有助於潛意識暗能量的自動化釋放。看看那些因為慢性焦慮情緒而喜歡躺在床上的人,其結果是越來越不敢外出,越來越束縛,越想越慌,身體亦越來越衰疲。而後形成進一步的抑鬱情緒,而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是一對孿生姐妹,最終將不斷上演惡性循環」。

只要撐過去了,那說不定就好了。

抑鬱症不是病。

想通了,自然就好了。我們只是自己在跟自己較勁,不要把抑鬱想像得那麼可怕,要和它拼個你死我活,這是徒勞的。它本來就在我們心裡一直存在的,好好和這條黑狗相處,接納自己的任何情緒,順其自然地平衡自己的內心,把自己這個小世界的心門打開,重新回到現實中來,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麼荒唐!只是我們把自己給封閉了,這些只是感悟,其實康復的經歷網上非常多,只是我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主觀思維里,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就像深陷沼澤的求救者,幫助他的人已經向你伸出了援手,可是這個求救者卻連看都不看他一眼,然後繼續痛苦的求救著,這也是抑鬱為什麼久治不愈的原因。

抑鬱不是病,請允許我這麼說,抑鬱只是情緒障礙,它由我們的思維認知反映出來,所以要想康復就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吃藥、住院、電療、運動,逼迫自己做任何事,一旦自己逼迫不下去了,立馬打回原形,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又如何做到對症下藥呢?別逼自己了,我反覆強調,都逼了幾十年了,就逼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還不醒悟嗎?是時候愛自己一下了。

其實鬱金香陽光會的《回到人間》這本書裡面已經都寫得非常詳細的,每個人都每個人康復的一個方式。總的來說,其實也就是思維認知的改變,就是認知療法,我是沒有吃藥的,就是靠心理學,還有一些主要書籍,可學習可閱讀,把那些大道理——曾經認為的那些雞湯,全部都給消化掉了,自己理解到了,把這些都參透了,那就好了啊!

以前就是抑鬱的時候,總會認為自己是把這個世界看透了啊,這個世界就是糟糕的。那麼好了之後吧,那才是真正地看透。一切都是美好的,沒有那麼糟,只是我們自己的腦子裡出現了問題。

甘於平凡,從最簡單的做起。

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

抑鬱症康復之後,我三十三歲,康復之後去上海那邊應聘了一個服務員的工作。那時候就是完全的放下自己,不再像從前那樣心比天高,總想著自己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出來,而是放下了自己的那種好高騖遠的心態,甘於平凡,從最基本的自己能勝任的工作開始做起。

最起碼我做一個服務員,我是能夠勝任,然後,機緣巧合,被領導發現。幹了才三天左右的服務員,直接被公司的經理髮現,然後叫我去做人事助理,幫助一位面試官。做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感覺那工作比較枯燥,無聊,然後就在網上找工作,又回到了連雲港,現在在一個機關單位的稅務局工作,所以說,當你甘於平凡的時候,也是你最能創造奇蹟的時候,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是把很多東西顛倒了。

我們不甘於現狀,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證明我們是有一個上進心的,我們是不甘於平凡的,但是,有沒有發現?我們就像是腳還踩在這個地球的表面上,但是心卻已經飛到了太空里去了?不切實際啊。人家說腳踏實地就這個樣子。馬雲做到今天的阿里巴巴董事長總裁,他也不是一天就做到的。他也是從剛開始的時候去擺地攤,開過翻譯社啊,經歷過一切一切的失敗。,然後一步一步地總結經驗,才走到了今天這個樣子。

成功,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把這些看顛倒了,認為他是一下子成功的。

放下攀比心,學會覺察。

我經歷過九次極端的情緒起伏,最後呢,我就悟出來個道理,就是「人下人」和「人上人」就是我們在很多的時候都是因為兩個字「比較」。我們總是喜歡去跟一切的人事物去攀比:認為我們不如這個人,不如所有人,我們就是最差的,我們在這些經歷過程當中有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錯誤,認知就是說非此即彼,以偏概全。

很多時候,當自己覺得自己是很慘的時候,我們就沒有想過比我們還慘的人還有多的。那些在工地上面搬磚的人?那些手腳殘疾的人?這個耳朵聽不見的人……那麼人都在活著,那麼我們為什麼卻是在痛苦著?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不是自己想錯了?

我們人類也是眾多靈長類這個裡面的一個人科,也只是地球上這些眾多物種的其中一種。我們在這個宇宙的演變的過程當中,我們是就是從生到死的這樣一個步驟,我們現在活著可以感受到這一切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你看敘利亞那邊戰爭不斷,他們連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威脅,我們現在天天是衣食無憂的,有吃,有穿,不用擔心任何的生存問題,但是,我們有自己的雙手雙腳,把這些空間都騰出來的時候卻沒有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相反,我們卻沉淪於自己的習慣性的思維里。像我們人類在整個宇宙當中都是相當於塵埃一樣,你所思所想的這一切是不是更加的微不足道?

這就是多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拘泥於某個點裡不能自拔,也是一種覺察的能力,也是抽離心。

出離觀, 也叫作抽離第六識,可以讓我們隨時從自已不想要的批判狀態中抽離出來,獲得活在當下的狀態; 觀想抽離的時候,你不僅可以觀想自己,在頭頂上方看見自己,也可以觀想自己的觀察者意識在身體位置的任何方位觀察自己,如明鏡之心,而一切出離觀的最終目的是出離我執(執著心、批判心。)

一句話,經歷就是成長,經歷是必須的,想要改變就要一步一步地走,不可能通過簡單幾句話就能摧毀一個人的三觀。相信自己的力量,抑鬱症能夠找到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發現更加美好的自己 。

猜你還想看

如果覺得內容對你有幫助,歡迎打賞;

小小的公益付出,我們會做的更好

每個人的體質和病症都不太一樣;

因此,康復故事中的治療方式,僅做參考;

給鬱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編故事,默認可以公開,

以幫助更多夥伴走出抑鬱痛苦;

感謝分享自己康復路上的故事,

有公益稿酬哦。

戳下圖,查看鬱金香陽光會各地分會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鬱金香陽光會 的精彩文章:

TAG:鬱金香陽光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