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參與首艘國產航母建造

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參與首艘國產航母建造

5月13日清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離開碼頭,開始海試。首艘國產航母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簡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負責人李嘉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由集團公司旗下研究所進行總體設計,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華舟應急均參與航母建設。

首艘國產航母由集團設計建造

中國證券報:現在大家經常將南、北船兩個集團搞混淆,請問首艘國產航母到底是哪個集團建造的?

李嘉華:建國後船舶工業體系由第六機械工業部負責,後來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98年被分為南、北兩家集團公司。大家所說的南船集團是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工業;北船集團是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重工。中船重工集團基本上繼承了原第六機械工業部所屬完整的船舶工業研發體系。發展至今,僅從企業規模而言,中船重工集團大概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兩倍多,每年海軍設備訂單80%以上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它是中國海軍裝備的主要供應商和船舶工業的骨幹力量。截至目前,中船重工集團也是我國唯一具備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擁有眾多研發建造實力雄厚的子企業。

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是由中船重工集團設計建造的。

中國證券報:國產航母建造需要長期積澱雄厚技術和大量資金,中船重工集團是如何解決的?

李嘉華: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有約30家分工細緻的研究院所,長期自主研發和吸收國內外技術並創新發展,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500強中船務板塊的龍頭企業,位居全球船舶入圍企業第一,引領我國艦船製造行業發展。

集團現擁有我國目前最大的艦船造修基地,總資產達5000億元,員工17萬人,集中了我國艦船研究、設計、製造的主要力量;有十幾名院士、6萬名科研設計人員、7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多個大型實驗室,具有很強的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能夠按照世界規範和各種國際公約,設計、建造和維修各種海洋裝備;還擁有國內最齊全的艦船綜合配套製造能力,各系列的艦船主機、輔機、儀器儀錶、武器裝備等一大批品牌產品居行業領先地位,所以完全有能力自主建造全國產航母。集團今後的目標是要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軍工強企。

至於研發、設計和建造所需的龐大資金,除了國家有部分撥款之外,中船重工集團長期以來執行的是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尤其是資本市場積極推動軍工企業、廠所上市,將所籌集的資金力量服務於國防軍隊建設。截至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華舟應急、久之洋。中船工業旗下共有3家上市公司,分別是*ST船舶、中船科技、中船防務。由於行業、標識與名稱較為靠近,容易混淆。

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中國證券報: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航母建造中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李嘉華:本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實際上也是上述中船重工集團旗下眾多研究院所以及上市公司群體共同出錢、出技術才建造出來的。其中,中船重工集團701研究所負責總體設計,20多家研究所負責各項配套技術研發;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重工所屬大連船廠負責總裝總建造;旗下上市公司中國動力所屬各企業、院所負責製造與提供航母動力系統設備;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海防所屬各企業、院所從事製造和提供國產航母與岸、空、天各通訊系統設備;旗下上市公司華舟應急所屬各企業、院所從事製造和提供航母應急消防系統設備。

此前的遼寧號航母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讓中國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這也是中船重工集團長期以來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力量服務於我國國防建設所取得的重大項目的進展成果,必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深遠影響。因為航母是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產航母服役後,雙航母戰鬥群將加強遠海戰力,今後在不同方向,或分散使用,或集中使用,會更加靈活;海軍信息化能力、網路化能力,將會有重大進步和提升,對海軍整體作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讓中國在遠海地區作戰能力更加強大。

中國證券報:中船重工集團下一步利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計劃?

李嘉華:今後,中船重工集團還會繼續執行上述自主技術創新和國防產業資金政策,繼續打造更多的上市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為國防軍隊建設籌措更多的技術研發所需資金、裝備製造所需資金、人才儲備所需資金,讓資本市場力量長期服務於國防軍事技術與軍隊建設,服務於「國之重器」裝備研製,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

軍民融合典型案例

中國證券報:您早前曾表示軍工企業證券化是軍民融合的最佳選擇,首艘國產航母是不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李嘉華:遼寧艦和此次離港海試的首艘國產航母的確是軍民融合的典型例子。軍民融合是一種軍民雙向進入、雙向融入的狀態,可以從兩個方面的維度來開展工作:第一維面是軍工企業資本參與社會經濟領域發展。總體上看,我國軍工業綜合性強、覆蓋面廣,但一直未脫離社會經濟發展。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下,軍工企業長期著力開展技術創新研發與應用,在推動社會經濟科技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發動機和倍增器的作用,始終扮演著先驅、先試、先鋒、先導角色。

如今,軍工領域已經不再是一個封閉運行的體系,而是一個在遵循國家保密前提下的相對開放的體系,它早已從多層次、全要素、廣領域、深程度、高效率上參與融入到了國家社會經濟各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從國家戰略規划上,國防軍工建設規劃早已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二者實現了有效對接;二是從國家工業體系構成上,軍工科技工業體系早已融入國家大工業體系;三是從軍工產業結構上,軍工業早已融合進入社會經濟各領域,實現了產業結構從單純軍品型向軍民一體型轉變;四是在軍工企業品牌上,軍工業出現了大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知名企業品牌與產品,成為影響整個社會市場競爭格局的重要力量;五是從軍用技術社會化轉移轉化應用上,軍工業取得的成績斐然;六是從軍工企業資本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上,軍工業有效地帶動了一些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改善與發展,增強了地方的經濟實力,區域合作已成為加快軍工技術民用的一條新渠道;七是從軍工企業資本開展國際業務合作上,軍工業已融入國際軍民品產業鏈,參與國際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維面是社會資本在技術和產業領域可以進行軍民合作。大家比較關注「民參軍」、「民技軍用」。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在技術和產業領域,社會資本可以有哪些形式參與軍民融合?

李嘉華:總體而言,社會資本在技術和產業領域進行軍民融合的具體形式其實非常多,有這麼幾種分類:一是社會資本參與軍工企業改革轉型合作。社會資本通過多種混改模式進入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將助推軍工企業結構調整,助推軍工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加快軍工企業從「以軍為主」轉型為「軍民融合」的步伐;二是社會資本參與軍工製造能力項目建設合作,通過多種模式直接進入發展軍民融合具體項目;三是社會資本參與軍工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重點核心技術研發合作;四是社會資本參與推動軍民技術的轉移轉化合作。打通國防科技創新體系與國家創新體系之間的障礙,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軍工高技術的轉化應用、大量軍品同源的先進民用技術的應用,實現群體突破,全方位提升軍民自主創新能力;五是社會資本參與軍民融合保障體系建設合作。在軍地物資能源保障、交通建設、人才培養、軍需品、民需品供應等方面展開合作,建立起軍民融合保障體系;六是社會資本參與國際軍貿領域合作。快速發現、培育國際市場優勢產品和技術,創新軍品軍貿領域深度合作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的精彩文章:

IDG熊曉鴿:資本「賦能」中國先進位造
隔夜海外消息匯總:蘋果最新財報出爐 美聯儲決議來襲

TA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