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亞洲國家大型軍艦即將下水,可起飛隱形戰機和運輸機
【軍武次位面】 作者:紅色星空
「馬羅島」號下水儀式照片(圖片來源:韓聯社)
據韓聯社5月14日報道,韓國海軍「獨島」級大型運輸艦(兩棲攻擊艦)的二號艦「馬羅島」號(LPH-6112)與14日在韓進重工影島造船廠下水。韓國國防部長宋永武出席了下水儀式,宋永武的出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韓國政府對造船廠的鼓勵,在半島局勢轉暖大環境下,相信韓國當局不希望戰艦下水為雙方帶來任何信任危機。據韓進重工消息,「馬羅島」號接下來還需要兩年的時間來完成舾裝,預計於2020年交付給韓國海軍測試。對比我國國產航母舾裝時間只用了一年,可見在大型戰艦的建造上,中國速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馬羅島是韓國濟州島南部一個面積只有0.3平方公里的小島,有韓國領土的最南端之稱,因此其命名上也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談起大型戰艦,在當今世界的舞台上,「馬羅島」號19000的滿載排水量絕對可以榜上有名。半島國家基於不穩定的局勢影響,危機感一直比較強。歷史中的半島國家幾乎沒有「自強」過,總是抱大腿過日子。由於自身實力有限,一旦抱錯大腿,常常會讓自己處於戰爭陰雲之下。在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半島國家始終無法成為地區強國。同樣基於對自立的追求,增強軍事實力、擺脫強國控制一直是半島國家的夙願。在以國家安全為國防目標的緊迫局勢下,對核武器、核保護傘的追求慾望就越為強烈。不過「馬羅島」號的下水顯然與此向背,「獨島」級是在2005年下水,與二號艦「馬羅島」號隔了十年以上,這是因為韓國在對「獨島」號的作戰定位上產生了分歧。
「天安號」事件中,韓美調查結果顯示天安號是被微型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的,但拒絕公布證據與調查細節
被打撈起來天安號艦艏部分
獨島號在天安號搜救工作中擔任指揮艦,但這實在是難為它。獨島號的聲吶系統根本找不到任何東西,自身的指揮效率也及其低下,因此韓國在過去十年中將資金都投入在驅逐艦與護衛艦的建造上了。「馬羅島」號原計劃於2010年10月開始建造,但由於政治因素,直到2014年12月24日韓國議會才與韓進重工達成協議,這其中的政治因素不言而喻就是「天安號事件」。在「天安號事件」以前,韓國政府對北方的態度是非常硬氣的,在「北方界線」爭端上可謂是絲毫不讓。但在天安號沉沒之後,韓國方面顯然底氣不足。隨後的延坪島炮擊事件中,韓國的報復行為更像是對民眾的交代,實則非常軟弱。在韓國的傳統觀念中,擁有「獨島」號與12艘導彈驅逐艦在內的韓國海軍實力應當遠遠強於北方,實際上卻是連海戰都沒把握打贏。一方面加重了韓國的危機感,使之更需要美國的保護,比如薩德防空系統;另一方面則追求自身的軍事變革,他們要求「獨島」級後續艦必須更加強大。
馬羅島號的甲板有能力起降「魚鷹」與F35B
獨島號與馬羅島號艦島對比
從嚴格意義上講,「獨島」級是亞洲唯一的一款兩棲攻擊艦,相比之下日本出雲級雖然航空作戰給力,但是沒有船塢;而中國的071雖然有船塢,卻直通甲板都沒有,作戰效率不在一個數量級。從上圖艦島設計的對比來看,「馬羅島」號的雷達系統整體翻新了一遍。獨島號的雷達系統主力靠MW-08,基本上只能實現C頻段的對空搜索。「馬羅島」號則上了4面相控陣雷達,以及韓軍標配SMART-L。獨島號艦島前部的MK-49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與艦首的荷蘭「守門員」也不見了蹤影。很明顯韓國海軍認為這些武器在應對北方的海軍實在派不上用場,韓國需要具有韓國特色的兩棲攻擊艦。筆者認為,這樣的艦島稍微改一改搬到驅逐艦上去都不是問題。很明顯韓國希望「馬羅島」號未來擔任韓國大艦隊的指揮中心,最好能成為其遠洋艦隊的核心。不過就獨島級23節的最大航速來看,遠洋艦隊對韓國來說,還是個美好的幻想。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當今有一款裝甲車比坦克還強,分分鐘打爛梅卡瓦不成問題
※半壁江山淪陷之下,僅靠意志能堅持8年?真正的原因其實是…錢?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