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哪些新模式?

「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哪些新模式?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這一倡議,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開展的「五通」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密切和深化。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深入人心。在外交上,已經得到了80多個國家的合作意向簽署,一百多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參加相關合作。在實踐層面,則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2014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3049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總體來說,涉及3606億美元的投資投入。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貸款餘額已達2000億美元,中國銀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儲備412個項目,總投資金額3372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儲備了180多個「走出去」重大項目,信貸規模900億美元。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累計四家央企,在「一帶一路」上的投資近1938億美元。中歐班列在2017年度已經達到開行3000多列。截至2017年10月底,中歐班列已開闢57條運行線,國內開行城市達35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截止到2018年4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891列。目前35個國內開行城市中,重慶等19個城市已進入穩定運營。另外,中國大規模修建鐵路、大規模建造現代化的港口,不僅增加了當地的就業,促進了物流經濟的發展,對於當地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將會產生長遠的推動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國際區域經濟發展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政策,要想使這種政策能夠獲得長遠的生命力,並且產生持續不斷的效果,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某些固有規律。

產出大於投入,使項目具有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在考察「一帶一路」項目時,必須進行當地政治環境、安全環境、商業運作成本的風險評估,並且結合自身的投資項目,考慮到投入與產出的費效比,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在此基礎上的投資,才有相對比較可靠的安全保障,也因為能夠產生盈利,才可以使項目獲得滾動發展,或者是獲利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保持投資經營的連續性與可持續性。在這個方面,對私營資本,不必有太多顧慮,因為私營資本使用的是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銀,他們不會隨便拿自己的資本去打水漂,或者去進行某種政治性的投資。國營企業和公營部門的投資,必須要小心謹慎,在進行嚴肅認真的風險和盈利評估以後,才能夠出手落實,否則將造成國有資產的大規模流失。

建立恰當的連帶關係,推動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既然「一帶一路」屬於國際經濟政策,涉及「國際」,必須和對方國家、對方政府、對方國家的地方人民,進行很好的溝通,建立恰當的連帶關係,才能夠使項目,獲得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方面,中國政府提出的「五通」政策,高屋建瓴,言簡意賅,應該努力向對方國家以及當地政府和人民加以落實。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當中,最重要的是政策溝通,最基礎的是設施聯通,最實惠的是貿易暢通,最有力的推進手段是資金融通,最具有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效果的是民心相通。這五個方面如果能夠落到實處的話,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方,所進行的投資和經營活動,將無往而不勝。

要做到政策溝通,政府的工作必須先行,幫助企業和地方投資者打通政策聯通環節,使投資和項目與經營管理正常有序地進行。基礎設施的聯通,是進行投資項目,使經濟經營正常有序進行的物質基礎。在這方面,國家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協助配合建設。貿易能夠獲得暢通,能夠在經濟合作當中很快見到效益,拿到迴流資本,有利於投資和經營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資金融通,是投資和開展項目的必要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來源,才有利於大項目的建設。民心相通是根本,如果沒有中國企業、中國人和對方國家的民眾相互之間的理解,所有的項目、經營都難於進行可持續的發展,甚至出現中途夭折的可能。那麼,如何達到這一狀態?這就需要互利互讓、相互幫助,中資企業在追求盈利的同時,也要照顧到對方國家和當地人民的感受,拿出一部分利潤,讓他們有所收穫,有所受益。實現利益的分享和共享,這樣才有利於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著眼區域,發揮「區域經濟」的作用

既然「一帶一路」屬於「區域經濟」,在政策上,就要照顧到「區域經濟」的特點。「區域經濟」的第一大特點是其地域性。地域性可以理解為差異性,也就是說,「一帶一路」上的投資項目,因為地區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性,所有的項目運作,都要結合本地的特點。第二大特點是綜合性。「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一個整體,其政策和戰略也是一個整體,如果過分地強調區域性和差異性,其整體性將歸於解體。所以,中國要通過自己的政策和運籌能力,將這些區域不同的特點,用中國自身的政策和統籌,使其具有綜合性,達到既照顧當地的特點,又具有統合的功能和效果,有政策貫通的一致性,這樣才真正能夠使「一帶一路」,達到暢通和貫通的目的,否則這將局限於一個一個的區域節點,而無法真正使其有效連通。第三個特點是其協調性。每一個區域,除了有其自身的特點以外,在該區域的投資和項目,還必須照顧到周邊的其他地區,要和周邊的其他地區進行綜合協調,這樣才能使在本地區的投資項目獲得健康發展,甚至可以藉機拓展到其他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發展。第四個特點是注意「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每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階段,都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國的投資,要注意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就總體而言,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有些甚至屬於落後國家,中國的投資和開發,對他們而言,是經濟上的提升,幫助他們跨入一個新高度的發展水平,中方要注意同當地國家與社會的銜接。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帶一路」上的「區域經濟」,不是中國國內的「區域經濟」,而是屬於超國家的「區域經濟」,所以必然有一些超國家「區域經濟」的特點,這就需要中國政府與中國企業通力合作,建立「一帶一路」地區,乃至於在世界範圍內,設定比較規範的投資和經營標準。而這種標準要想長遠有效,就必須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及其有效性。

周永生,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中國論壇網特約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為海外網-中國論壇網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論plus 的精彩文章:

上合組織要為世界提供哪些「中國藥方」

TAG:理論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