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沖的武器看宋朝槍技的發展
文/馮地模
【作者簡介】馮地模 ,1952年生,籍貫重慶萬州,鐵路退休職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協、美協、電視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首屆創作員。在《四川文學》《醜小鴨》《紅岩》等報紙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約80萬字,部分作品獲獎。有詩集《老鷹岩》(與人合作)和短篇小說集《朱?是一種鳥》、中短篇小說集《黑雪》及長篇小說《藝術家的生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記憶裡面,曾經的花槍好手,非豹子頭林沖莫屬,他的槍不是掉來玩兒的,是殺人利器征戰武器,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雖然泛指,寒光閃爍,他的武藝在整部小說正反角色裡面,當是最棒的,難遇敵手,出馬即是成功,你去數數他遭遇的戰鬥搏殺、計算勝利的時間便知。
武界裡面有個說法,槍為百器之王,地位不讓於刀,也是中國古代冷兵器當中最重要、最常見和最實用的長傢伙。
槍的前身是矛,別稱鏦(cōng)、鋋(chán)、矟(shuò,等同槊),是一種方便的刺殺銳具。
三國裡面張飛就是使用的蛇形長矛。
(張飛的蛇形長矛)
到魏晉南北朝出現改進型長矛,鐵槍,無非是利用金屬的鍛造技術,讓前端衝刺部分更尖銳耐用,槍桿稍短等身更輕便靈巧。
隋唐以後出現一批用槍高手,唐皇李世民麾下的秦瓊也是功勛顯赫的槍將。
到宋代的槍制達到頂峰,林林總總有十八種之多,花槍算是其中不起眼的有許多裝飾的一類吧。
槍矛屬於捅刺挑扎攻擊型武器,一線追風銀光鎖喉,防衛無非格撥撩引,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武器使用技術,並非浪得虛名。
其實,花槍因為槍頭扎有紅纓,槍桿細長,舞動起來宛如花朵綻放,故名。以後抗日戰爭兒童團的紅纓槍,也是花槍簡單變化來的,非常實用。
林武師花槍在讀者眼裡的正式出場與運用,還在風雪山神廟一則故事裡面。
他受管營抬舉從天王堂轉去看守草料場,取了包裹帶了尖刀,拿了條花槍——充軍流放的人犯不能隨身攜帶武器,到了目的地其身份還是犯軍,大約出於防身還是戍邊的需要,可以擁有些簡單裝備的,可見這條槍很是普通不算精品,僅僅是個象徵,精緻程度比民間燒火棍也許稍好。
(女將也用花槍)
但對林衝來說,一是稱手,二是藝高人膽大,飛花摘葉都可以直取仇敵項上人頭,花槍也是槍,還有紀念意義,殺掉了背信棄義的陸虞候等幾個奸賊,簡直小菜一碟跟玩耍似的,所以始終難忘。
其實林沖已經是十八般武藝俱精,挑選這麼個長短圓棍好架物件,一頭扛肩一頭挑系鋪蓋行李酒葫蘆,有個尖銳看著精神敞亮。順便刺殺仇人粘點鮮血開光,也是陸虞候們自找,碰上了槍口。
這麼解釋,沒有啥奇怪的吧。
林沖投奔水泊梁山,被子與酒葫蘆都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可見成為防身的隨身武器。
後來被從柴大官人收留,化妝成打獵人混出關門才穿上自己的衣服,繫上腰刀戴上紅纓氈笠,背上包袱提了袞刀(大刀的一種),匆忙奔走的梁山,可見得沒有攜帶那桿花槍行走。一是長兵器攜帶不便,二是武器得質量造型太差,三是濺血傷心之物,拋棄也罷。
以後一段時間,豹子頭林沖與刀扯上難解的關係,什麼原因呢?
初上山寨,他遭受白衣秀士王倫的妒忌,費心驅趕不成提出所謂投名狀,增高門檻費對軍官出身的老林也是考驗,都沒有關係。
林衝下山殺人與青面獸楊志拼搏廝殺時候,用的是卻是朴刀,楊志也是朴刀,刀對刀鏖戰了個平手,到底是揚短棄長的壞處。火併王倫,使用的還是刀,尖刀,對準那廝只去心窩咔嚓一傢伙了賬。都權宜之計,林沖玩耍最為嫻熟的兵器還是長矛,長槍的一種吧。
豹子頭林沖真正的兵器露臉,還是梁山人馬大規模出征的關鍵時候,兩打祝家莊那次。
當時,梁山軍隊面對強豪的聯盟武裝開始盲目進攻,不知天時不明地利一味蠻幹遭到伏擊損兵折將,全靠林沖、秦明等人引軍接應穩住陣腳。宋江親自做先鋒攻打頭陣,好色之徒王矮虎王英被對方女將一丈青扈三娘活捉,並折了秦明,宋公明被女將扈三娘追趕得甚是狼狽。
林沖勇敢威武上場,挺的是丈八長矛,宛如張飛再生,一丈青與之相鬥不到十合,林沖賣個破綻放兩口鴛鴦綉刀砍入,矛逼刀斜,趕攏去輕舒猿臂,一拽將扈三娘活挾下馬,挽回了宋頭領不少顏面。
幾相比較,豹子頭的武功見識臨陣經驗,不是比許多頭領高出很多?以後,每逢武藝高手和艱難惡戰,都是林沖之矛解圍脫難,說他是水泊梁山武功第一人可以,槍矛的高手也行。
是一個傳說也是神話,他都不可能敗陣或者陣亡,林沖還是林沖,名師周桐的得意弟子,患憂鬱症自殺或者操勞成疾病死掉,方合乎他性格命運的情理與發展邏輯。
後來南宋岳飛也是用槍高手,傳下來的槍法影響了多少武林豪傑,還有諸多使用槍矛的技術傳承,要說宋代是槍技發展的一個高峰,世人大概沒有多少意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紅樓夢》里「樹倒猢猻散」的大樹指的是誰?
※真實的甄嬛是什麼情況?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