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之偏見,曹操手下英雄遠比劉備多,英雄事迹卻寥寥幾筆
原標題:論《三國》之偏見,曹操手下英雄遠比劉備多,英雄事迹卻寥寥幾筆
「三國」是歷史,而《三國演義》是英雄傳奇。中國的明清之際,市民口味的大眾文學發展起來。一時間,「戲說」歷史成風,而「戲說」的方向之一,就是把歷史改寫成英雄傳奇。
《三國演義》就屬於非常成功的一次改寫。成功之處,在於很好地處理了「虛」和「實」的關係,一方面能夠照顧到歷史的主要脈絡,另一方面又異常出色地刻畫了英雄人物,以至於數百年來,諸葛亮、關羽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進入了民間信仰的神仙譜系。
最近幾十年,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劇成了一種文藝表現的新形式。特別是在舞台呈現上,從前京劇里四個龍套舉著旗子來來回回跑一跑,就表示十萬雄兵,寫意是夠寫意,但是真實感差點,不過癮;電視里就可以表現得場面大很多,有千把人馬在鏡頭裡同時出現,那就顯得很壯觀了,這是電視和電影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
但是,在大的思路上,電視劇其實突破並不明顯。就像新拍的這版《三國》,包括前兩年投資頗巨的三國題材電影,多多少少都有一種尷尬,就是在歷史和英雄傳奇之間顯得進退失據。一方面,創作者其實無一不是以小說《三國演義》作為藍本,一方面,他們又號稱要從《三國演義》做一次回歸,回歸到更真實的歷史當中。比如電影《赤壁》就強調,赤壁之戰的實際指揮者是周瑜而非諸葛亮,比如新拍電視劇《三國》,就希望讓觀眾了解到,曹操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的地位,其實不是小說說得那樣子,比那要高明很多。
效果怎麼樣呢?褒貶不一,從網路上的群眾意見來看,獻花的少,拍磚的多。我覺得這問題兩方面看,網路民意也不是就代表一切了,但是也不能說觀眾一開罵就是水平低沒看懂,還是要回頭自己找原因。
就說曹操這個人物,這是新《三國》想重新塑造的英雄人物。我有3個朋友寫過三段文字,都談到這個新曹操形象,第一個朋友寫了一句話,說曹操在電視里罵人就會「匹夫,老匹夫」;第二個朋友寫了一段,說曹操對關羽和趙雲的公開評價都是:「我愛死他了」;第三個朋友最逗,寫了很長一篇,說新版給他的印象是「丞相這人愛撒尿」,因為電視里幾次出現曹操撒尿的鏡頭。固然,「細節決定成敗」,但是,問題不是要不要細節,而是細節做得怎麼樣?相對於曹操這樣一個歷史上的政治人物、軍事統帥和勤奮的詩人,幾句似是而非的口語和生活中的不拘小節,根本不足以說明問題,真正說明問題的細節,還是要到有意義的歷史時刻中去尋找,這是想求真的同時又不乏故事性的方法。
而如果不是那麼在意真實,還是著力打造英雄傳奇的話,路子還可以「野」得多。其實,中國小說史上的「英雄傳奇」有一特點,大都是描述「一群」而不是「一個」英雄。最有名的當然是《水滸傳》,魯智深、武松、林沖等,雖然達不到108人個個都出彩,總有一、二十個人性格、才能和經歷是人們記得住的;再比如明清時代形成的「說唐」系列小說,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成等等,也是一大幫子人;《三國演義》也一樣,劉備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個人物最終能立起來,借得光太多了,要不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這麼多英雄的傳奇都跑到了劉皇叔的大「三分故事」里,劉備的形象就沒有多少說服力。
所以,要把曹操打造成新的英雄,與其大力塑造曹操一個人,不如多花點精力塑造他的那個團隊。從郭嘉、程昱到許攸,從曹仁、典韋到許褚、張遼,可以打磨的人物形象海了去了,這些人如果都能立起來了,曹操就算不如劉備,他也能很鮮活。如果我們感覺曹操這個人物形象有點孤獨的話,我以為,那不是因為曹操本人被表現得單薄,而是曹操這股勢力、這個團隊整體沒有被表現充分,在這個意義上,《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始終沒能被打破。
※三國萬人敵的張飛一生唯一敗績,你們知道誰打敗的他呢?
※三國這幾個人,個個足以改變三國歷史,卻個個都早死
TAG:影視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