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明時期葡萄牙人是怎麼來到中國的?產生了什麼影響?

晚明時期葡萄牙人是怎麼來到中國的?產生了什麼影響?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世界歷史進入到15世紀後,人類迎來了所謂「地理大發現」時代,歐洲各國對於財富的渴望,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往世界各地的勇敢探險。葡萄牙人無疑算得上大探險的急先鋒,達·伽馬 (Vasco da Gama, 1460-1524) 即是其中的代表。16世紀初,葡萄牙勢力來到亞洲,這也就揭開了中葡關係史的序幕。

達·迦馬

中葡兩國最早的間接接觸相關記載應該在15-16世紀之交,根據加斯帕·科雷亞 (Gaspar Correia, 生卒不詳, 1496-1563年活躍於印度) 的記錄,達·迦馬獻給葡萄牙宮廷的禮物中已包括各種在印度獲得的中國瓷器, 並深受王室成員的喜愛。中國商人很早就來到馬六甲等東南亞地區進行貿易,1511年,葡萄牙人也來到此地建立據點,這應該是中葡雙方最早的接觸。東南亞及所謂南洋一帶盛產香料等土產,而且此區域本身也是一大世界貿易中轉站。葡萄牙人來到這裡收買中國的瓷器,中國商人至此搜獲香料等珍奇貨物,中葡見溝通的橋樑,是由海上貿易這種和平互利的紐帶聯結起來的。

遺存的佛郎機炮

但由於明代斷斷續續實行海禁政策,葡萄牙商人與中國商人一直在海上進行走私貿易活動。嘉靖二年(1523年),由於日本朝貢使團在寧波的暴力行為, 引發明廷直接禁止了包括貿易在內的一切中外交往。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葡重修關係,開啟貿易渠道。每年在廣州舉辦貿易集市,且開放濠鏡澳 (今澳門) 為貿易中轉地,准許來華商人在此晾曬貨物、修理船隻,葡萄牙人於是獲得了新的亞洲據點,以此展開了與日本等國的生意。

葡方投桃報李,也在許多方面幫助了明政府。明代中國引進了不少葡萄牙產的「佛郎機炮」,也因此稱葡萄牙人為「佛郎機」。嘉靖到隆慶年間,葡萄牙人還派兵援助明政府驅除倭寇、平定海盜。雙方藉此有了不少接觸和交流。

澳門一瞥

明正德十二年 (1517) ,葡萄牙人駕駛商至廣州澳口, 明地方官員准其上岸, 並將此事上奏中央。《明實錄》中認為此行葡萄牙人是前來請貢的,但此次是葡萄牙殖民侵略者對中國的一次試探。之後雙方屢有衝突,至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便已經盤踞澳門,攫取了當地的居住權。到19世紀又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割走澳門。直至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回澳門,建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同胞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參考資料:

王冠宇:《葡萄牙人東來初期的海上交通與瓷器貿易》

張學君:《葡萄牙人東來與利瑪竇的中國經歷》

周世秀:《葡萄牙人東來和早期中葡關係》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按察使做打油詩諷吳三桂,看看這些讀書人嬉笑怒罵的故事
孫中山是憑藉大言謊話上位的貪污犯嗎?陶成章是「倒孫風潮」的旁觀者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