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約翰名言:帶著腦袋鍛煉。想來真是妙極了

馬約翰名言:帶著腦袋鍛煉。想來真是妙極了

On Running

運動之後帶來的改變是自然發生的嗎?

2017年我參加廈門馬拉松,賽後在鼓浪嶼遊玩,一個偶然的機會,走進了馬約翰紀念館。當時完全不知道這個人就是中國最偉大的體育教家之一,更不知道他就是清華體育的開創者。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處處是驚喜,這次紀念館的參觀,給我滿滿的收穫和感動。

回到馬約翰吧,他有句名言:帶著腦子鍛煉。現在想來真是妙極了。我們都經歷過充滿驚喜的起步,充滿收穫的愜意,充滿挫折的迷思,充滿突破的成就,充滿愛意的豁達,充滿溫柔的互動……而這些感受,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對職業運動員來說,有被運動中刻意練習壓榨出的極致精神,有教練將無數前人經驗運化而形成的指導。名師高徒的組合是傳統的高手生產線,大概率上用腦的過程主要分擔給了教練組,職業運動員主要負責吸收並實踐這些智慧。而對大眾體育來說,每個人都是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複合體,需要自己安排,自我約束,兼具了運動員和教練的多重身份。之前我也寫過的一篇文章,跑量有了,你的腦跑量如何?說的也是帶著腦子鍛煉。對多數業餘愛好者來說,跑步鍛煉,需要邊跑邊實踐邊學習,才能獲得更加有效的進步,以及,極為關鍵的「支持你跑步的長久動力」。

沒有腦力進步,體能進步不可能太快,更不可能多方受益。體育,對身體的教育,終究回歸的還是腦力。

清華大學有一種歷史悠久的洗澡方式——來一遍熱水再來一遍涼水,再來一遍熱水再來一遍涼水。這被稱為「馬約翰澡」。不知道現在的清華學子們還會這樣洗嗎?

跑友中也有這種廣泛流傳的冷熱交替洗澡的傳統,特別是對於超長距離的越野跑。就我而言,每次長距離比賽或者艱苦的訓練之後,一定會用冷水熱水交替沖大腿,這樣能加速恢復。而冷熱水交替的「馬約翰澡」,一定也有類似的道理。讓身體適應高溫、低溫,讓毛細血管擴張再收縮,把身體里深層次的廢物排到毛細血管中,再隨著血液、淋巴系統排出體外,讓人更健康。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並不舒服,忽冷忽熱,通過「主動吃苦」進行意志力的磨練。從更長久的方面來說,走出舒適區的過程意味著或多或少的痛苦,而痛苦往往伴隨著冷靜和智慧,這種把艱苦磨練滲透到日常、甚至平凡如洗澡這件事兒,清華的優良傳統可想而知。精氣神是一種習慣,優秀是一種習慣,日久見差距。

說到冷水和洗澡,不僅讓我想在UTMF時,聽到這樣一個關於登富士山的故事。忍野八海是日本山梨縣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間忍野村的湧泉群,在1200年前就有了,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經流經地層過濾而成的八個清澈的泉。相傳早年凡是想要攀登富士山的人,一定要在泉水中洗個澡才可登山。泉水至清至寒,經得住此番考驗的人才能夠被大山所接受。而現在放寬了尺度,只要能伸出雙臂在泉水中放半分鐘,就行。(或許和現在的登山裝備更保暖有關吧。)以泉水凈化身心,從冰寒刺骨生出敬畏,以強健、果敢和完善的準備進行超越,不失為一種睿智。

環境變化,動物一定會做出相應的反應,而高級動物人類則多了一層思考,智慧由此而生。冷熱風雪雷電……環境帶來的衝擊和壓力,人首先要做的是適應,而下一階段是思考,進而避開危險環境和改造環境,這也是幾千年來人類對地球所做的最大改變。

馬約翰所提倡的的帶著腦子鍛煉,現在想來真是妙極了。暗合了自然規律中寫在人類基因中的長盛不衰的成長之路。鍛煉的本質是改變,是走出舒適區,而這正是增長智慧的關鍵時,也是體育(physical education)的本來面目。

我們每天以習慣於「吃點小苦」、「走出舒適區」的「帶著腦子」做運動,背後就是強化身體硬體、和腦力軟體。文武雙全、德才兼備這些詞語,細細想來都是滿滿的乾貨,「帶著腦袋鍛煉」是一種極為親民的解讀,而我們也從無數的跑友中發現,運動+思考的組合,最容易讓你獲得「長久的動力」。

體育鍛煉強健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有智力和體育精神所蘊含的價值觀。清華大學在早年推行「強迫運動」,很多學生偷懶不肯出操,馬約翰先生就親子追著學生一起鍛煉,身先士卒。強壯了體魄引領了求真至誠的精氣神。一校之行為主張, 影響一校之學子,學生畢業後影響企業、家庭。學校也是社會公民的一部分,是更早更根基的一部分,教育本來就有教書和育人兩部分,到現在也不應該丟掉育人的重任。

想起2016年我去哈佛大學參觀,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在讀博士志願者,他給我們講了哈佛圖書館的故事,威德納圖書館是哈佛最大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圖書館,建築外觀是一座游輪的造型。那是一位富豪母親捐贈給學校的。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號的故事吧,哈佛年輕校友威德納——愛書如命的圖書收藏家,不幸在這次震驚世界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中遇難了。傷心的母親完成孩子的遺願,為學校捐贈了這座圖書館。這位母親捐贈的時候不求任何回報,只給校方提了一個要求:所有哈佛的學生必須學會游泳,她不想讓孩子的悲劇重演。

圖書館正門兩側各有一塊石碑。分別刻著這樣的碑文:

「威德納是哈佛大學畢業生。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去世的。他生於1885年6月3日,死於1912年4月15日。」

「這座圖書館是威德納的母親捐贈的,這是愛的紀念。1915年6月24日。」

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是學識,也是氣質和習慣的流傳。

備註:

馬約翰(1882—1966),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中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清華體育的開創者,1914年到清華大學任教,為清華工作了52年直到生命的盡頭。1954年起任中國田徑協會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他自己終生堅持體育鍛煉,身體非常健康,年逾80,鶴髮童顏,仍生氣勃勃地工作,被譽為「提倡體育運動的活榜樣」。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讚賞

黑跑黑話

「文武雙全德才兼備,通過帶著腦子鍛煉可以簡單地抵達。」

沒有什麼比成長更能帶來成就感的了,快樂的追求如美麗的花朵,而成長的睿智則是富饒的土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跑團 的精彩文章:

哎呦,會不會鬧跑者荒啊?

TAG:黑跑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