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僑企累計5719家,投資逾282億美元…發生在江門這些事,你看了也會點贊!

僑企累計5719家,投資逾282億美元…發生在江門這些事,你看了也會點贊!

GIF

為全面了解全省貫徹落實《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形勢,5月14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學成率隊來我市開展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後前往五邑大學、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等地視察僑捐項目,了解我市華僑歷史,並組織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市有關部門的情況彙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陪同調研組一行前往五邑大學開展調研。市領導易中強、鍾軍、吳國傑出席相關活動。

調研組一行對我市在華僑權益保護方面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王學成表示,2015年正式實施的《條例》讓廣東省在華僑權益保護的法治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而江門在僑務工作方面實行的策略,站位高、格局大,與會人員和人大代表所提意見和建議,質量頗高。省人大將積極吸納有關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對於涉及華僑身份證件認定等難題,來自江門的人大代表可以通過全國兩會、省兩會等渠道,積極發表建議,反映華僑的心聲。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易中強表示,貫徹落實《條例》既是落實僑法的需要,也是江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身需要。具體工作中,我市將僑務工作和國家戰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僑胞實際需求相對接,取得良好效果;注重利用傳統社團和新生代社團,培養僑青一代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利用傳統手段和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為華僑提供便利服務;注重資源整合,實現僑務工作的精準服務。

新聞加點料

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以來,我市學僑法、用僑法的氛圍濃厚。在全省率先出台《江門僑務強市建設綱要(2015—2020年)》,挖掘和保護僑文化,維護華僑權益。

我市在華僑權益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華僑在許多領域享受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如子女入學、就業優惠、社保繳納等。精準扶貧方面,近年來,我市為歸僑僑眷聚集的海晏僑場、合成僑場、大槐僑場爭取公共事業建設費783萬元,在2015年11月30日之前,為3個華僑農場的725戶危房進行了改造。同時,我市充分發揮僑資僑智,設立「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創建中歐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等,幫助華僑創業就業。截至2017年底,全市僑資企業累計5719家,投資總額累計超過282.17億美元

不過,華僑權益的保護依然存在上升空間。省人大代表、新會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鉅源表示,經過走訪發現,一些華僑回國收回祖屋後,出現無法辦理房產證的情況,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完善華僑祖屋的相關後續工作。

此外,不少華僑代表還就身份認定問題提出建議。華僑代表黃旭輝提出,回國後由於沒有身份證明,坐車、買保險等遇到障礙。僑資企業代表施堅寧表示,自己沒有身份證,無法使用要求實名認證的互聯網平台,影響日常的工作和交流,希望國家能夠發放臨時身份證明等身份材料。

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大樓落成——見證五邑鄉親愛國愛鄉情誼

昨日下午5時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師何鏡堂領銜設計的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在飛舞的禮花和熱烈的掌聲中宣告落成,並正式啟用。五邑大學董事會首席永遠榮譽會長呂志和、永遠榮譽會長馬觀適,以及五邑大學第三屆董事會主席吳榮治、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等參加剪綵儀式,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張焜在剪綵儀式上表示,以呂志和為董事長的五邑大學首屆董事會凝聚僑心、匯聚僑智,始終關心和支持五邑大學發展。接下來,五邑大學將著力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全力推進「廣東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工科大學」建設,把五邑大學打造成為江門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呂志和則深情回顧了五邑大學創辦過程和港澳鄉親對學校建設的無私奉獻,並對學校取得的輝煌成就倍感欣慰與驕傲。他表示:「希望我們更多的僑胞、鄉親繼續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為國家、為僑鄉培養人才,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專心求學,勵志成才,報效社會。」

記者了解到,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大樓由呂志和於2010年倡議建設,並聯袂五邑大學董事會成員共同捐資籌建。綜合服務中心大樓高3層,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著名建築設計師何鏡堂院士領銜設計,在五邑大學第三屆董事會主席吳榮治構思下完成。該大樓內設有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以及「學生學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心理教育服務中心」「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招生服務中心和校友服務中心」等,可為學生提供便利的「一門式」辦事服務。該大樓的落成為校園增添了一道風景,成為五邑鄉親愛國愛鄉、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情誼見證。

此外,副市長蔡德威昨日前往新會拜訪了呂志和。江門市委原書記黎子流等參加相關活動。

聲音

五邑大學董事會首席永遠榮譽會長呂志和:

大樓體現了五邑鄉親深厚的情誼

1984年初,時任江門市委書記黎子流到香港發動鄉親支持家鄉興辦大學,我和一批熱心鄉親深感責無旁貸,在香港捐資成立了「海外華僑、港澳同胞響應籌建五邑大學委員會」。1992年,我和利國偉、黃球等旅港鄉賢在香港成立「香港五邑大學教育基金會」,將每年的收益用於支持學校發展。

近年來,基金會將積累的近5000萬港元悉數贈予五邑大學建設三幢學生宿舍大樓,也就是香港五邑大學教育基金會大樓。學生宿舍樓每年營運扣除成本後的收益,繼續支持大學發展。

2010年,五邑大學董事會召開期間,董事會成員熱烈討論,希望攜手為五邑大學做一件實事,集腋成裘建設學校設施,一呼百應,籌集了首批資金。經過數年籌備,五邑大學校董會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在2015年五邑大學三十周年校慶期間動工,如今正式竣工。這幢大樓體現了五邑鄉親深厚的情誼,為家鄉的下一代提供了更佳的學習環境。

30多年來,五邑大學從一片農田發展成一所現代化的大學校園,為僑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近年來,學校深化教學改革,致力建設廣東省高水平工科大學,辦學質量穩步提升。五邑僑胞、鄉親將繼續為家鄉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為國家、為江門培養人才。

來源:江門日報(徐海洋 唐達)

責任編輯:林育輝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門發布 的精彩文章:

實用!買衣服別只看價錢,吊牌裡面還藏著秘密……
期待!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江門將這樣參與其中……

TAG:江門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