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省的兩個千年古縣,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山西省的兩個千年古縣,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原標題:山西省的兩個千年古縣,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其中,就隰縣和沁縣這兩個縣,都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並且,對於隰縣、沁縣這兩個縣的名字,非常容易被讀錯,對此,你能讀對嗎?



首先,就隰縣的「隰」,不僅一讀就錯,而且不容易寫對,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xí),指低濕的地方。出自《國風·邶風·簡兮》:「山有榛,隰有苓」。就隰縣來說,隸屬於山西省地級臨汾市。在地理位置上,隰縣東臨汾西,西連永和,南與蒲縣、大寧接壤,北與石樓、交口毗鄰,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52公里,總面積1415.3平方公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該地區在漢朝時期屬蒲子縣。



隋唐這一歷史階段,今隰縣一帶屬隰州這一建制。金天會六年(1128年)改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年)復為隰州。元朝時期,隰州隸屬於山西省晉寧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隰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隰州直屬於山西省。1912年,改隰州為隰縣隰縣,屬河東道,後直屬於山西省。1970年,隰縣屬臨汾地區。2000年至今,隰縣屬地級臨汾市。如今,隰縣總面積達1415.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2萬人。




再者,就沁縣的「沁」字,正確讀音為(qìn)。沁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北部。東接襄垣、武鄉,南鄰屯留,西部與沁源毗鄰,北部與武鄉及晉中市的平遙縣接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該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西漢時期,於今縣城南20千米古城村設立銅眧縣。北魏徙治今縣城西南20千米故縣鎮,改屬鄉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銅眧縣先後屬沁州、潞州。唐朝這一歷史階段,將銅眧縣徙今治。



最後,元朝建立後,銅眧縣屬沁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銅眧縣廢入沁州,升直隸州。清朝這一歷史階段,沁州直屬於山西省。清朝滅亡後,沁州降為沁縣。1958年,沁縣與襄垣縣合併為襄沁縣。不久沁源縣併入,稱沁縣。1959年,恢復這三個縣原來的建制。1985年至今,沁縣屬山西省地級長治市。沁縣自古就有「冀州門戶、潞澤咽喉」,如今,該縣總人口約為19萬人。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這兩個區,名字一模一樣,歷史非常悠久!
遼寧省一個區和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模一樣!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