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央財政首批2200萬助港科研資金已到位

中央財政首批2200萬助港科研資金已到位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

香港《經濟日報》網站5月16日報道稱,截至上月,香港22家國家級的科研實驗室共獲批人民幣2200萬元,中央「跨境」資金到港已落實到位。香港本地科學家亦可進入國家科技專家庫。

去年6月,24名在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去信習近平,提出希望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獲習主席親自回信並指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但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表示,此舉雖為香港科技創新發展打下一針強心劑,但並不能起死回生,本地科研人員仍須靠自己努力。

內地與香港創科合作研討會(《香港經濟日報》網站配圖)

中央資金落實到位的消息,是在香港政府5月15日舉辦的內地與香港創科合作研討會上對外發布的。

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研討會上表示,召開研討會旨在向香港科研專家彙報中央為支持港澳地區科技創新發展而剛出台的規定。根據規定,港澳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通過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獲得項目經費資助。這將有力促進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發揮兩地科技優勢,為今後建設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打好基礎,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搭橋鋪路。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表示,目前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對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抱有強烈意願,形成了廣泛共識。國家科技部等中央有關部門出台多項聚焦支持香港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內地和香港的創科合作打下了制度創新的基礎。

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黃衛在研討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中港在創新科技上互利合作。

黃衛表示,國家將加強推動香港創科發展,落實多項措施(見下圖),包括讓中央財政經費過境,即香港科研人員可直接申請國家「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獲批款項可應用在香港的實驗室。以往港科研人員需伙拍內地機構才可申請有關項目,資金亦只能在內地使用。

該措施去年9月底開始試行,黃衛指出,截至今年4月,香港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款項,並強調資金已經「到位」。該些科研平台主要是設於香港本地高等學院,包括港大、中大及應用科技研究院等。

這些舉措意在加強香港科研人員參與國家創科發展,包括邀請更多香港科學家(目前近400名)加入國家科技專家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庫等。中央亦在稅務優惠等範疇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大副校長葉玉如透露,每所獲批資金的實驗室或研究中心,或人民幣100萬元資金,其中香港科大有四所。

香港科學院院長:為香港科技創新打下強心劑

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指出,雖然習主席的指示為香港科技創新發展打下一針強心劑,但本地科研人員仍須靠自己努力申請資金。

資料圖:徐立之(香港衛視網站圖)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祟智認為,有關政策能夠提高香港在國際間的號召力,吸引外資,或外地學者來港合作,因為「水漲就會船高」。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表示,這項計劃能改善科研資金穩定性,預計新增的資金將被用於增聘研究人員。港大醫學院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實驗室系香港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但自2005年成立以來,主要依賴香港本地資金,主要是香港創新科技署每年5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405.5萬元)撥款,並不足以增聘人手及購買儀器。他希望通過新政策的落實能使更多人參與科研發展,認為新政策對香港經濟發展有正面作用。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表示,目前正面臨資金問題,若要投入根治艾滋病的研究並研發疫苗,需要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支持,過去他們曾嘗試與內地相關實驗室合作,但由於當時內地相關資金不能流通到香港的限制,最終不能開展合作。

另有香港科技界多位人士在會議討論環節就中央新政策作了深入交流和討論。在港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特區政府官員和科技界代表等逾百人參與此次研討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兩次奧斯卡獎獲得者米洛斯·福爾曼在美國去世 享年86歲
藥酒中毒事件:傳統醫學能和民間「愛好者」劃清界線嗎?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