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站在窄邊框邊緣 我們來暢想下屏幕技術的未來

站在窄邊框邊緣 我們來暢想下屏幕技術的未來

華為的全面屏筆記本最近可謂是掀起了一波小熱潮,現如今,全面屏已然成為了筆記本屏幕的未來趨勢之一,它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於視覺效果和高效生活的需求,還解鎖了更多潛在的交互方式。

日復一日,新的技術革新也會因為人們產生新的需求而迸發,以後的交互體驗和屏幕效果只會越來越好。

時代呼喚之下的必然結果

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於快節奏高效生活的追求,素雅簡潔的設計風格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

而窄邊框,乃至全面屏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用在筆記本屏幕設計上的。2014年的時候,多數筆記本邊框的厚度仍然是有足足一厘米厚的厚度的,在15、16年經歷過窄邊框筆記本的井噴後,筆記本的邊框變得越來越窄。

現如今,就算沒有做全面屏的筆記本廠商,也是在儘力推出「微邊框」「超窄邊框」這樣的產品。

2012年之前,XPS的邊框看起來十分厚重,09款的XPS 13有著不下一厘米的邊框厚度,而在此之後,戴爾在XPS上就不斷地嘗試著更大的屏佔比,12年的XPS 13就已經把邊框縮減到了一厘米以下了。

而到了15年,XPS 13的邊框更是已經快接近於全面屏的屏佔比了——現如今橫空出世的全面屏筆記本,正是大趨勢之下的一個必然結果。

大屏帶來了更好的體驗,而更加高效的使用體驗也正是人們所需要的。人們之所以會喜歡全面屏這樣的設計,除了審美潛移默化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全面屏帶來的大屏視覺衝擊、多線程處理各類事務、同時瀏覽更多的資訊,從而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對於一邊刷社交網路一邊體驗影音娛樂的用戶來說,小屏自然是沒法很好地同時瀏覽多個信息來源的,大屏不僅在全屏進行娛樂時能帶來極致的視覺衝擊,在多窗口運用時也能夠同時享受多個信息來源,並提高整體的視覺體驗。

那麼窄邊框是怎麼實現的呢?

屏佔比大小的提升,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屏幕的厚度、製造技術都與其能否被安全使用息息相關,筆記本作為一種移動使用的電子產品,自然是需要一個安全可靠的屏幕的。

由最初厚厚的一圈屏幕邊框,到現在全面屏的出現,這其中不僅經歷了大眾審美的變化,也同時是技術積累和廠商推廣的勝利。

膠框

由於液晶是液態晶體,它被灌注在面板夾層內,為了防止其泄露,因而就要進行邊框封膠——而由於液晶屏幕生產過程中液晶的滴入和邊框膠體的粘合是同步的,因而膠框越窄,對液晶滴入的精度要求就越高。

現有液晶顯示裝置主要包括背光模塊和安裝在背光模塊上方的液晶面板兩部分,其中背光模塊具體包括LED燈、膠框、口字膠、導光板、增光膜和散光膜等部分,工作時由LED燈發光,經導光板打散,再通過各層膜片的聚光,使得整個背光模塊表面均勻發光。

膠框則位於導光板的外周,背光模塊正是採用膠框和口字膠配合的結構來固定其上方的液晶面板的——而目前實現窄邊框設計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減小膠框寬度的方式以減小邊框寬度(所以邊框的寬度第一受到的,就是來自邊框膠塗布工藝的影響)。

但膠框與液晶面板的顯示區(ActiveArea,AA)邊緣又始終要保留一定距離(通常至少為0.75mm),以防止顯示邊緣大視角漏光的發生,因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邊框能縮窄的程度。

柵極線排布

邊框寬窄除了與邊框膠塗布工藝有關外,還與屏幕柵極驅動電路的排布方式有所關聯。

液晶屏的下方都會有排線和電路板,這一圈排線除了負責傳輸圖像數據外,還負責驅動每一個像素的濾光片開關的動作,以此來顯示出不同顏色的圖像——傳統的排布方式是直接排布的。

而屏幕邊框的寬度,則和柵極線的寬度以及屏幕的像素數量(也就是解析度)有關,解析度越大,這一圈柵極線所需的寬度也就越大,因而,改良柵極線排布方式也就成為了縮減邊框厚度的一個重要方法。

問題是?

誠然,只要改進位造工藝,就必然牽涉到技術難點。

改進膠框工藝的難點主要有兩點,第一是漏光的控制——超窄邊框的實現,需要邊框膠的寬度降低,但是邊框膠的寬度過於狹窄的話,又容易出現漏光的問題,這就需要很細緻的處理了。

而要達成細緻的處理效果,又會遇到另一個難點——目前的膠水塗布工藝,對於高粘度的邊框膠處理流程一直是不完善的。

在大規模的製作過程中,追求細緻的處理效果無疑是會提升成本的(所以能夠生產窄邊框/全面屏筆記本的廠商,還是要有一定實力的)。

至於柵極線排布方式,則同樣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問題——新的柵極布線方式需要工人熟練地操作新的連接方式,這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生產所需要的人工成本——換句話說,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錢。

未來會更好

窄邊框的設計不僅有效降低了屏幕邊框厚度,提升屏佔比的同時,它也提升了整機的移動性,使得筆記本變得更加輕薄。

這也是如今輕薄本能做得如此驚艷的原因之一——更好、更舒適的生活一向是人們所追求的,各大廠商也在為此暗中發力,今後這樣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多。

全面屏的發展同時也折射出筆記本交互方式潛移默化的改變,從最初沒有滑鼠純代碼使用的電腦到現今全面屏、觸屏操作交互方式的變化,正反映出人們使用筆記本方式的變化。

日後,人們必然不會滿足於只在屏幕大小上做文章,在屏幕上直接進行多樣的手勢操作,全新的屏幕技術、VR、全息成像都有可能成為全新的筆記本呈像方式和交互方式。

或許有一天,我們所使用的筆記本將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屏幕存在,只要帶著輕薄的機體到各個場合去直接投影在空氣中使用也是有可能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AOtech 的精彩文章:

華為Mate RS為何不是劉海屏?
全球AI晶元排行:NV第一,華為上榜

TAG:BOAO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