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超賢:《紅海行動》打造中國的大格局戰爭片

林超賢:《紅海行動》打造中國的大格局戰爭片

本文節選自《電影藝術》2018年第2期

採訪者: 詹慶生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副教授

受訪者: 林超賢

《紅海行動》導演

源起與劇本創作

Q

詹慶生(以下簡稱「詹」):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接手《紅海行動》導演工作的過程,以及決定執導本片的主要原因。

林超賢(以下簡稱「林」):最早海軍方面有找過我,當時正值《破風》宣傳期,陳嘉上導演來找我說這個事情,但當時我已經答應了拍《湄公河行動》,所以就婉拒了。再後來是博納的於老闆來找我,說海軍方面直接找到他,然後他又來跟我說這個項目,我聽了整個「葉門撤僑」的故事線和細節之後就決定要拍攝了。

Q

詹:本片以「葉門撤僑」為故事原型,但經過了相當程度的電影化改編。目前來看,影片動作戲份吃重,劇作因素相對較弱,最終的成片和最初拿到的劇本之間有多大的差異?

林:海軍那邊很早就已經有一個初稿劇本了,但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沒有具體的情節,我們以此為基礎,然後去國外看場景。我記得我們當時跑了差不多一個月,每到一個地方,就想這裡可以拍哪些戲,適合放在劇本的哪個環節,怎樣推動情節發展,然後再考量製作上能否完成,預估呈現的效果是否理想,如果有困難就要放棄,然後去看下一個場景。電影故事和相關的細節,包括很多創作靈感也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的。後來到了實拍的時候又要根據氣候和現場情況進行調整,演員的表現、他們感情爆發的狀態都要隨時補充進去,可以說是一邊拍一邊寫了。

Q

詹:您覺得劇本創作中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林:《紅海行動》故事的題材非常大,它的格局、它包含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經過慎重的考量和計算,有很多標準和要求需要達到。因為這個背景是「葉門撤僑」,所以肯定要有海軍的支持,海軍給我看了很多視頻,這些視頻都是 從來沒有公開過的。再有就是重型的裝備、武器、軍艦才能拍出這個背景的力量出來。我們戲裡面有五六艘軍艦,它要從不同的軍港出發,怎麼去配合時間開船,什麼時間點要到什麼地方,然後我們戲裡要求的編隊是怎麼樣,直升機什麼時候調動過來,所有都是跟作戰 的時候一模一樣,那種壓力是來自工作上的安排。這麼多年,拍每部戲都是辛苦的,但這次我內心都大叫救命。拍攝 101 天,可以說是我的新紀錄,所以每一分鐘都來之不易,的確每個鏡頭或每個設計都是很艱難才能完成的。

拍攝與製作的幕後

Q

詹:在拍攝前是如何定位本片的整體影像風格的?

林:影像風格在看景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實拍的時候標準就是要真實,所以大家在電影里看到的一些特寫,還有那些特效化妝,都是儘可能真實地呈現戰爭殘酷的一面。剪輯倒是還好,只是後期因為時長的關係不得不減掉很多關鍵情節,不過現在也都在陸續放出來了。

Q

詹:您除了是本片的編劇、導演,也擔任了動作設計,您是如何確定影片動作設計風格的?

林:我拍動作片很多年,每部動作片都有自己的風格,但《紅海行動》 跟我之前拍過的所有動作片都不一樣,它的題材和主題註定了它的動作不能是隨意的,一定要有一個標準在,同時還要符合人性本能。比如說戰士的一招一式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他的打鬥動作一定不同於以往動作片里那種無章法的亂斗,像佟莉擊敗外國大塊頭用的就是很專業的鎖技,但遇到兇殘的敵人,為了儘快制勝,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套路來打,就像庄羽遇到的情況是不可預測的,但他們的共同點是:符合現場情況,符合人性本能,所以才會給人以真實的感覺。

Q

詹:您覺得在拍攝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林:說到拍攝困難,其實在摩洛哥拍攝的每一天都很困難,最難的一天是拍坦克戲,風沙很大,天氣很惡劣,調度都成問題,那場戲拍下來,我和演員都覺得好像真的到極限了。另外我們還遇到過龍捲風把器材什麼的都吹翻, 還有沙塵暴,後來演員跟我講,當時他們覺得肺里都是沙子,就真的是在「吃土」。還有演員受傷啊,還有每次爆炸的時候都非常危險,現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

軍事專業性的強化

Q

詹:據說本片拍攝過程中一直有海軍方面的顧問在協助拍攝,請談談軍方對於本片在前期籌備、中期創作和拍攝過程中所承擔的工作以及發揮的作用。

林:很重要的作用。開拍前,軍方就幫助我們搜集蛟龍突擊隊的資料,提供了很多沒有公開過的視頻,讓我們了解蛟龍突擊隊是一個怎樣的團隊,了解他們的實力,他們做事的方法,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前期就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後來我們到海外拍攝,由於他們不能出國,於是就為我們安排了一個退役軍人跟組,幫助演員訓練,指導大家使用武器和作戰步驟。最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有了海軍的大力支持,那些重型的裝備、武器、軍艦才能出現在電影中,這部電影才能具備感染人的力量。

Q

詹:本片中有幾場連場的大戰,但呈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戰鬥形態,本片在戰鬥形態的設計方面是如何構思的?

林:按照最初的劇本框架,我們大概知道會有幾場大戰。那接下來就是去當地考察場景,看每場大戰適合安排在哪裡,如何根據環境展開,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意外等等,然後再通過劇情把這些戰鬥連起來。所以,你們會看到,電影里的每一場戰鬥都是跟著劇情走的,不是單純為了打而打,也不是單獨存在的,更不是通關遊戲。雖然現在「吃雞」蠻流行的,但我們還是不希望讓大家覺得這是在闖關,這是一次戰爭,戰爭就要有它殘酷的一面,這也是所有大戰的一個核心,我們不想迴避這一點。

對於人物與主題的理解

Q

詹:本片的演員,大多數並不是專業的動作演員,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在演員選擇方面您主要的考慮是什麼?

林:一直以來都不是我挑演員,而是演員挑我,他覺得可以做到更好,可以經受得住更大的挑戰,他就來。《紅海行動》這個電影是比較特殊的,拍攝周期很長,條件特別艱苦,演員要接受很長時間的訓練,過程中又不能請假,演員決定過來,就意味著他們要放棄很多東西,下不了這個決心是沒辦法接這個戲的。以前拍戲的時候可能會考慮哪個演員比較紅啊,哪個更有名氣,誰是票房保證等等,但漸漸地我就覺得,電影不該是這樣子,觀眾的追求不會是這樣子的,演員也不可能只靠一張臉就能一直紅下去,所以現在,比起演員的名氣,我更想看到的是他的態度,我要知道他肯不肯為這個電影做這麼多付出,我要看到他的堅持和他對自己的要求,這個最重要。

Q

詹:本片的定位和主題是什麼? 您如何理解「主旋律」這一概念?

林:在《湄公河行動》之前,我對「主旋律」這個詞是沒什麼概念的,我就只是拍動作片,然後希望可以給觀眾一些正面的影響。後來我才接觸到這個詞,於我而言,主旋律也是一種可以給觀眾積極影響的正能量。比如好萊塢大片對外輸出的都是美國主旋律,那我們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當然也應該有我們的主旋律,只是在不同年代,這個主旋律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湄公河行動》傳遞出的是「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如今《紅海行動》傳遞的就是「我們沒有生在和平的年代,但我們有幸生在和平的國家」。 當然還有另外一句,就是: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Q

詹:本片在呈現戰爭殘酷性和暴力性方面達了到中國戰爭片前所未有的極致,請問您是如何確定它的尺度的?

林: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沒有人性可言,甚至也沒有勝負可言,因為總有犧牲,大家在戰場上相遇就是為了解決對方。這很殘忍,我個人是反戰的。作為導演,我的反戰方式就是用電影儘可能呈現戰爭本來的面目,這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但考慮到春節檔,為了照顧觀眾的基本觀影需求,還是做了一些刪減。目前上映的版本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有些觀眾不能接受,是因為之前確實很少有電影可以這樣刻畫戰爭,但總要讓大家知道戰爭最為殘酷的一面,進而珍惜現在和平、安靜的生活。

關於尺度這個問題,海軍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消除了我的擔心。我還記得張召忠老師當時看完電影之後跟我說:「戰爭就應該如實地呈現,我們在和平年代、在這個和平的國家裡生活得太久了,已經不記得戰爭的樣子,但是在國外,恐怖分子往往會趕在大家徹底放鬆警惕的時候採取恐怖襲擊,《紅海行動》在這個時候上映,是為了提醒大家居安思危,這就是選擇春節檔上映的最大意義所在,因為恐怖分子是不會休息的」。所以要警告他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動中國,不要動中國人,更不要逼我們還擊。我們不好戰,但我們從不怕戰。

對本片的預期與評價

Q

詹:本片公映之前,許多人對本片前景不太樂觀,覺得《戰狼 2》已稀釋了觀眾對於軍事題材的熱情,且二者同是「撤僑題材」,擔心有雷同。您在公映之前是如何預計本片的前景的呢?

林:一開始是有擔心的,但不是擔心我拍不好,主要是因為春節檔從來沒有出現過像《紅海行動》這樣的電影,如果大家習慣在這個時候看合家歡,不想看戰爭片,那我該怎麼辦? 我的演員、工作人員之前為這部電影吃了那麼多苦,如果觀眾不喜歡的話,我會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但潛意識裡我又有一種信心,我相信市場和觀眾會給《紅海行動》一個公平的結果,這個信心是《湄公河行動》帶給我的, 我之前也說過,是《湄公河行動》的成績讓我相信自己的堅持是對的,相信現在的觀眾是很厲害的。為了這個,我願意再賭一次,能有現在這個成績,我要謝謝觀眾讓我又贏了一次。

Q

詹:如果按好萊塢標準,您覺得本片在製作上已經達到或接近了世界級的電影工業水平嗎?如果還沒有,您覺得在哪些方面還有差距?

林:我在外國的影評網站上看到外國網友說,沒想到中國也能拍出這樣有深度的戰爭片,我覺得很開心。 雖然這麼說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想《紅海行動》算是給中國現代戰爭片開了一個頭吧,也是讓大家知道,除了好萊塢之外,中國也可以拍攝大格局的戰爭片,而且假以時日,很快會趕上他們。

關於當下與未來的軍事題材創作

Q

詹:近兩年的軍事題材電影,從《湄公河行動》到《戰狼2》、《紅海行動》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您覺得這個成功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些作品的成功因素,如果按「作品」和「文化環境」打分,您覺得這個比例大概是多少?

林:《湄公河行動》的時候我就發現,觀眾的欣賞水平和對電影的要求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你設計的每一個細節他們都會發現,甚至你忽略的部分他們也會捕捉到,然後他們圍繞影片提出的問題會比專業媒體更專業。觀眾觀影水平的提升要求電影人必須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對作品也要更加精益求精,所以到《紅海行動》時,我更加註意細節的部分,但還是會有網友發現一些問題並給我一些非常好的意見和建議。所以,我覺得電影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一定是跟觀眾的觀影水準分不開的,另外大家可能還是會喜歡一些和自己有關係、 有聯繫的電影,很有親切感。外國影片你可能會欣賞它的畫面、特效等等, 但是不如自己的電影能夠打動內心,產生共鳴。

像是《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 都來自曾經真實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對國人是有真實觸動的,不是空想出來的。兩部電影的事件本身就是有力度、有基礎的,所以才會有空間把它放大,放大成為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情。坦白說,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我覺得我也很難拍得出來。

Q

詹:您對未來中國軍事題材電影的發展有什麼預期?

林:《紅海行動》是我拍的第一部軍事題材電影,其實我在心裡也把它當成了最後一部,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得到那麼強有力的支持,我想之後可能都很難再遇到了。因為經驗尚 淺,我也不敢做這樣的預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紅海行動》會為之後的同類題材片提供一些可參考的經驗,希望也可以為這一題材開闢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國家的軍事題材片是有機會走向世界的。

END

影橙Club·微課堂學員群

往期文章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橙Club 的精彩文章:

影橙星娛樂帶你去「現場」
影橙傳媒藝人林清清受邀出席中國國際時裝周

TAG:影橙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