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座寺廟裡發現大批古佛經,引起各方搶奪,最後成為鎮館之寶
國家圖書館有四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和《趙城金藏》,是全人類文化史上的精神瑰寶。自問世以來,由於戰亂,多有散軼,輾轉流離才得以保存至今。其中,以《趙城金藏》的發現和保護最為傳奇。
《趙城金藏》原本是玄奘法師取回的天竺經譯善本。金朝初年,山西長治一位名叫崔法珍的女子,一心向善,為了募資刻經,毅然斷臂修行。化緣十餘年,在信徒們的資助下,終於募資刻成《大藏經》。因發現於山西趙城縣(今洪洞縣)廣勝寺,故稱其為《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共6980卷,全書六千餘萬字,是我國古代佛學、歷史、哲學、文化的集大成者著作,全世界僅此一部,1933年被發現後,引起了文化界的巨大轟動。在高僧范成法師堅持不懈的訪尋整理下,《趙城金藏》終於重見天日,經協商後依舊保存在廣勝寺。
《趙城金藏》問世後,有日本僧人表示願意以22萬銀元購買,遭到住持力空和尚的拒絕。為了保護經書,眾僧人將經書吊運進寺內的十三層琉璃飛虹塔中。中央軍與晉綏軍曾先後造訪,欲將經書運走加以保護,寺內僧人擔心士兵在搬運經書時搶奪,於是婉拒,《趙城金藏》便一直留存在琉璃飛虹塔中。
1942年春,一夥日軍突然駐紮在廣勝寺附近,力空和尚擔心日軍搶奪,於是連夜找到趙縣抗日政府,提出將經書轉運。當時的縣長層層上報,時任太岳軍區司令員的陳賡大將得知後非常重視,命令趙城縣游擊大隊儘快將經書轉移。當夜,數百名游擊隊員潛入寺內,將現存的五千餘卷經書全部運走。整個行動乾脆利落,未放一槍一彈,未損一卷一軼。
此後,為了防止落入敵手,經書被藏在廢棄的磚窯、煤窯中,輾轉流離七年。直到全國解放,經書才被運往北平圖書館。由於長年保存不善,經書受潮,多數經卷粘連斷缺。後來國家調來四名經驗豐富的裝裱老師傅,經過17年修復,終於在1965年修復完畢。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是因「太監專權」亡國的?
※他是三國第一預言家?曹叡見一靈石大喜,他卻哀嘆要亡國!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