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見識》里見識到什麼?

我從《見識》里見識到什麼?

Price Tag

 Price Tag

Jessie J 

00:00/03:42

人生需要做減法

系列一中,主要是吳軍老師通過閱讀得到的智慧。吳軍老師的」歷」,是一些他人沒有機會經歷的事情,和世界上很多優秀的人,從知名學者、商界領袖再到文化精英,同時受到他們思維方式的影響,逐漸學會了比較深入地看待世事和人生。但,閱讀這本書給我最大啟發的智慧是人生需要做減法。

概況成一句話:人生有限,向死而生,少即是多

正是因為生而有涯,知也無涯,所以選擇向死而生,儘可能的少做事或者不做事,把要做的事情減到最少——只做最重要的事,防止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發生。

雖然人的天性不喜歡捨棄,但人生要做減法,確實是真知灼見。我自己之前就是不會捨棄,不懂做減法的人。見到什麼好東西都想體驗,每次都打雞血式的把自己的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結果就是過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活生生的狗熊掰棒子。

在一次次被打臉之後,終於意識到做減法是多麼智慧的事兒。做減法的智慧和李笑來老師的個人升級方法論可以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按照笑來老師的說法就是把自己寶貴的資源——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爭取做到最好,做到極致。也可見,真理都是簡單而又樸素的啊。

想想看,為什麼做減法如此重要呢?人生有限,人的精力更有限,做減法的好處就是讓人專註。任何一項技能背後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只有時刻對系統做出反饋,系統才能運行,這個過程好比騎腳踏車,只有不斷的踩腳板,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車才能往前走。

就拿寫作來說吧,就拿寫書評以保持按時的產出來說吧,選哪一類型的書?選書的依據是什麼?按一周一篇書評,也就是一本書來看,每天讀多少?每天如何騰出屬於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去閱讀?寫出的東西如何把自己思考銜接進去?如何做到對別人有用?

你看,哪怕是一件一項小技能,想要讓自己保持刻意練習,都簡直能寫出一個演算法了。而且由這個演算法是由人來執行,做到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做不到位就不會得到很好的反饋,得不到反饋就很容易放棄。想想看,如果不做減法,哪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每一步的意外,放棄千百回都是正常的。

在工作中,不會做減法的人,只能算上是偽工作者(pseudo worker)。只會不停的彎腰「撿芝麻」,看不到丟掉的「西瓜」。「撿芝麻」的人總是希望通過加班和重複勞動來獲得額外的回報,殊不知,那些 「撿西瓜」 的人早早通過投資自己的專業能力上了一個台階,讓自己的收入和影響力都增加了一個數量級。

如同斷舍離般,教的是人該保持怎樣的生活態度——不斷做減法的過程,不斷選擇,在選擇中放棄,在放棄中再選擇的過程。就像吳軍老師強調的那樣,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成就不在於看他開始做了多少事情,而是看他最後完成了多少事情。這樣下來,我們所做出的放棄和在怎麼都捨不得放棄所做出的犧牲和精進才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phia靜 的精彩文章:

TAG:Sophia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