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一、總述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是一組由不同基因缺陷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損害的疾病,累及天然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應答。1952年Burotn報道了首例先天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Congenitalagammaglobulinemia),從此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一詞開始被廣泛使用,此後幾乎每年均有新的PID被發現。迄今共發現200多種PID,其中150餘種已明確致病基因。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關於其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能早期診斷可及時對PID患者進行干預,從而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後。

二、臨床表現與分型

PID的臨床表現由於病因不同而極為複雜,但其共同的表現卻非常類似一致,即反覆感染、易患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PID共分八大類,即T細胞和B細胞聯合免疫缺陷、以抗體為主的免疫缺陷、其他已明確臨床(基因表型)的免疫缺陷綜合征、免疫調節失衡性疾病、先天性吞噬細胞數量和(或)功能缺陷、天然免疫缺陷、自身炎症反應性疾病和補體缺陷。

、流行病學

全球報道的IPD病例數已超過3萬例,其總發病率尚無確切資料。就個別綜合征而言,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為5/10萬,胸腺發育不全1/6.6萬,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1/10萬,常見變異型免疫缺陷病1/5萬~1/10萬,慢性皮膚粘膜念珠菌病l/10.3萬,慢性肉芽腫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1/16萬。

日本和瑞士的資料(1985)顯示了各種免疫缺陷病的相對發生率。單純免疫球蛋白或抗體缺陷佔50%;細胞免疫缺陷佔10%;聯合免疫缺陷(同時具有明顯T細胞和B細胞缺陷)佔20%;吞噬細胞缺陷佔18%;補體缺陷佔2%

四、突變基因

大多數IPD的遺傳形式已明確,幾乎均為單基因遺傳,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次為X連鎖隱性和常染色體顯性遺傳。60%的IPD突變基因的DNA序列已被克隆,突變位點(包括突變基因定位的染色體節段和基因位點)和突變形式(單個核苷酸缺失、替代、插入、移碼突變、無義或錯義突變等)也已確定。在WHO IPD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了有關疾病基因庫,記錄登記全球範圍的IPD基因突變及其類型。

五、診斷

鑒於PID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反覆或不常見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確診主要依賴於實驗室檢查,因此建立相應的臨床預警癥狀和行之有效的診斷方法及程序是早期發現和診斷PID的最主要手段。PID患者的預警體征包括:①生理缺陷:特別是面部異常和小頭畸形,②局部白化病、毛髮異常、嚴重濕疹、皮炎,③毛細血管擴張、共濟失調,④牙齦炎、口腔潰瘍/口瘡,⑤傷口癒合異常,⑥缺乏免疫組織(淋巴結、扁桃體),⑦淋巴結病,⑧臟器腫大,⑨杵狀指,⑩血管炎。

如臨床遇到此類表現的患者時,可根據其感染史、體格檢查發現等及時作出判斷。PID實驗室檢測項目如表1所示。

目前我國已經可對SCID、XLA、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X-連鎖高IgM血症(X-linked hyper IgM syndrome,XHIM)、慢性肉芽腫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高IgE綜合征(hyper IgE syndrome,HIES)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無丙種球蛋白血症等20多種PID進行基因診斷。這對提高我國PID診治水平,特別是整體科研水平有重要意義。

六、治療及預後

PID治療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PID治療手段

八、疾病篩查

由於PID是臨床表型極為複雜的異質性疾病群,確診有賴於免疫學篩查和基因分析,1998年第四屆全國兒科免疫學會制定了PID的診斷篩查步驟,確立了覆蓋全國的14個PID診斷中心、建立起PID的登記制度。

新生兒篩查PID對減低社會經濟負擔、提高成本-效益比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新生兒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是最有效的初篩試驗,凡絕對計數<2.5×109/L者,均應考慮SCID的可能,需進一步進行免疫學檢測和基因分析。將來若條件許可,部分因早期疫苗接種而引起嚴重感染的PID患兒均應成為新生兒篩查的對象,如低Ig G血症患兒接種減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後可發生遲緩性癱瘓,IL-12/IFN-γ及其受體缺陷病、CGD和SCID患兒接受卡介苗接種後可致嚴重卡介苗感染等。

參考文獻

[1]楊錫強,趙曉東.中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現狀和展望[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1,26(11):801-804.

[2]陳同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早期診斷和臨床干預[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1,26(11):808-811.

[3]常紅,張秋業.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分類(09版)[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1,26(11):812-816.

[4]楊錫強.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診斷和治療[J].廣東醫學,2010,31(01):3-5.

[5]楊錫強.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歷史、現狀和展望[J].中華兒科雜誌,2004(08):12-14.

更多信息

1.罕見病研究綜合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罕見病夥伴 的精彩文章:

TAG:罕見病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