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一個富家公子,還讓東三省落入了日軍的手上,為什麼手底下的人還要聽他的
張學良這個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覺得是民族英雄,有人覺得就是個叛徒,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張學良在用兵打仗上強差人意。那為什麼那麼多東北軍仍然跟著張學良,以張學良馬首是瞻呢?
撤入關內的人又不是什麼傻瓜,也不是非張學良不可,畢竟不跟你,還有大堆的軍閥,哪怕是去找蔣介石,蔣介石也是願意接納他們的。畢竟都是戰鬥力極強的的精銳啊。
張學良這個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覺得是民族英雄,有人覺得就是個叛徒,不過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張學良在用兵打仗上強差人意。那為什麼那麼多東北軍仍然跟著張學良,以張學良馬首是瞻呢?
可能大家覺得這很正常,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是大帥,那麼張學良就是少帥,其實這樣想一下很經不起推敲的,畢竟當時軍閥混戰,你手上要是沒兩把刷子的話,實在是難以服眾。比如袁世凱,袁世凱兒子別說指揮軍隊了,連名字他們都沒有聽說過。
有道是: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當時東北軍個個心懷鬼胎,除了以馬占山為首的那批人,其他沒有那個人是真正想打日本人的,都想保存實力,而且馬占山的人數還非常少,原因相應馬占山號召的也是寥寥無幾。
當時的情況是軍閥林立,如果東北軍和日本人打光了,就會其他軍閥有人上去撿他們的便宜。真打起來了也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張學良也懂,東三省真丟了,那也無所謂,只要東北軍在,自己就有話語權,還有東北軍的一席之地,但要自己不撤,嘩變就很有可能發生,還沒等打就人心不穩了,這一點其他的將領也比較清楚,大家團結在一起,扛著張學良這桿大旗,大家都還能保存自己的實力。
雖然當時不抵抗撤出東北,給張學良招來罵聲一片,但是卻很好的保存了自己的部隊。起碼從個人利益來看,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當時的中國真的是一個不幸的時代,軍閥混戰,外敵入侵,都是為了自保,除了共產黨是真正的原因為人民去打仗,其他的都是在乎一己之私,不管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


※袁世凱這一生和「帥」無緣,身邊卻不缺女人,這都源於他身上的一個特點
※古代的特殊風俗,讓盜墓者臉色煞白,古人為何含著稀奇的東西?
TAG:秦漢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