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太陽被譽為「子孫代」恆星?科學家:這些元素的存在就是鐵證

太陽被譽為「子孫代」恆星?科學家:這些元素的存在就是鐵證

太陽的誕生到目前為止,經歷了五十億年的時間,我們知道,宇宙的年齡大概為138億年之間。從時間上來推斷,我們的太陽這顆恆星可能是「老一輩」留下來的產物重新組合而成,為什麼呢?

按照大爆炸宇宙學理論,約在大爆炸發生後的最初3分鐘里,作為日後組成恆星原料的氦和氫已經生成。直至70萬年後,星系和恆星才得以形成。因而最早的第一代恆星假如還健在的話,當與宇宙同歲,已是近138億歲的老翁。 我們的太陽絕不是第一代恆星,它只能是他們的兒、孫輩。怎樣作一次「親子鑒定」呢?

這就得靠測定太陽的重元素含量來實現了。 按照恆星的演化理論,一切重元素都是從恆星這座「煉爐」中冶煉出來的。恆星內部能達到的溫度越高,最終形成的元素就越重。與太陽質量相當的恆星,在完成氫變為氦又能「死灰復燃」,生成更重的元素碳甚至氧;質量為太陽5倍的恆星,最終可生成鎂;而質量是太陽20倍的恆星,中心溫度可達30億攝氏度,則可最終生成鐵及其鄰近的重元素。大質量恆星最終通過超新星爆發,將其大量物質,其中包括重元素拋向太空,成為星際物質,這又是形成新一代恆星的原料。 太陽中心溫度約1 500萬攝氏度,它最多只能「煉出」碳、氧那樣重的元素。可是光譜分析證實,它含有69種元素,除含量最高的氫和氦外,也不乏氖、鎂、硅、硫、鈣、鐵、鎳等較重元素,而「熔煉」它們至少得有8億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這就證明這些元素在太陽生成之前就已存在,這正是太陽為第二、第三代恆星的鐵證

與此相應,地球更是上一代恆星爆炸甚至中子星碰撞的產物,與太陽不同,地球基本上是固體行星,氫含量不高,而氧硅碳鐵鎳含量極高,因此地球的來歷更加的極端,構成我們身體的這些元素,當初都是比煉獄極端一萬倍的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這些難以想像的極短環境下而產生的元素構成的。

因此,你應該感到慶幸的是,你的身體是來自宇宙各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前沿探索 的精彩文章:

宇航員著陸之後為何要坐「輪椅」?背後的原因讓人心酸
「撞穿」木星?卡西尼號撞擊土星途中就被攔截

TAG:科學前沿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