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的差別真的僅在於資源和錢?
帶你一起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
1
關於窮人和富人,經常能看到網上的討論,說來說去,最後都總結為:要麼是運氣好,要麼是富人本身有錢和資源。
勤奮努力這種詞,只是用來迷惑窮人的。
因為再怎麼勤奮努力,勞動這種資源太有限,而且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賺錢效率太低;
而錢這種資源無上限,且可以形成規模效應,賺錢效率只會越來越高。
每個人都只有1個腦子2雙手,一天24小時,還要吃飯休息睡覺;
而錢在時刻不停地工作,最重要的是,複利效應驚人。
說到複利,網上還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段子。
華人首富李嘉誠常打一個比方:一個人從現在開始,每年存1.4萬元,並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
雖然不知道李嘉誠是不是真打過這麼一個比方,但段子中的數據卻是真實的,每年存1萬4,如果有20%利率的話,40年後確實有1億多。
金錢帶來的複利效果驚人,而勞動就像是簡單的乘積,每年存1.4萬,40年後得到的只有56萬,連對方的零頭都不到。
稍微想下就會發現,每年存1.4萬元,對現在的人們來說,幾乎都可以做到;但每年都有20%的回報率,40年後能有1個億的人,卻寥寥無幾。
源頭可不在錢上邊,關鍵是那個20%的回報率。
2
小時候考拉問過爸爸:假如你有了500萬,會怎麼做?
爸爸第一反應就是斥責我胡說些什麼,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接了這話。
要真有了500萬,那肯定是先去城裡給你們買個房子車子,然後把咱們這房子拆了重新蓋一棟兩層或者三層的小樓。
那剩下的呢?500萬應該還可以做很多事吧。
剩下的當然是存銀行里,給你們長大後讀書,也不用出去做事了,每年的利息也夠一年開支了。
我也同樣拿這個問題問過媽媽,回答也差不多,不過她說應該會拿一點出來去做生意,但問到做什麼生意,也是從沒想過的。
所以他們辛苦大半輩子,也就是在城裡買了套房子,其他的錢,都是一直就存銀行,等著我們長大,供我們讀書。
即使在那個時候真的給他們500萬,估計結果和現在也差不了太多。
3
王先生跟我說過他姑姑的事,人家是真有500萬。
十幾年前,王先生剛上初中,他姑姑開了百貨超市,整整兩層樓,好幾千平米,是當時他們鎮上最大的。
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去他姑姑家幫忙,順便賺點零花錢。
別看當時東西貴,但買的人還不少。一台大幾千的彩電,賣出的價格差不多是進價的一倍,但很多人都是拿著幾年的積蓄,樂哈哈地買回去,引得旁邊人羨慕。
王先生當時和表哥,還有姑姑姑父一起擠在超市二樓旁邊的一個房間里睡。大人每天來睡時都很晚,兩個小孩都睡著了。
有一晚,王先生剛好肚子有些不舒服,半夜醒來了,聽到姑姑和姑父剛回來,就坐在旁邊開始算賬了。只聽姑姑說,存摺上已經存了500多萬,還叮囑姑父千萬不能說出去,跟任何人都不能說。
聽到這裡,王先生也是震驚了,於是他眯著眼看了一下,剛好看到姑姑手裡的存摺,仔細算了一下,真的有500多萬。
他事後跟我說起時,說當時真的是驚到了,呆在那裡不敢動一下,也忘了自己肚子痛的事了。
我能理解他的震驚,畢竟,那時候,他父母一個月還只有兩三百塊工資呢。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姑姑家依然還是在鎮上做生意,住在鎮上自己建的房子里,除了超市外,還開了幾家其他的店,但生意遠不如以前,只有過年時生意才會好上一陣。
他們的錢,大部分用來買鎮上的鋪面和開店了,直到前兩年,才去縣城買第一套房子。
他們的兒子和孫子,現在也還在鎮上和縣城裡。
4
如果現在真給你500萬1000萬,你有好的用途嗎?有辦法讓它增值嗎?若干年後,它們能讓你變成富人嗎?
那些最後成為富人的人們,有幾個沒體驗過就快身無分文的焦慮與窘迫?
錢和資源當然重要,但這並不是決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
思維、見識、慾望、魄力等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缺少這些輔助因素的話,再多的錢,再好的資源,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泰國牆裂推薦之酒店/購物篇
※你心中,是否有一個忘不掉而又註定要放棄的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