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團田曼哈山中,那片自由呼吸的古茶園

團田曼哈山中,那片自由呼吸的古茶園

GIF

人世間最美好的相遇是恰好,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人世間最美好的時光是芳華,有雨淋風寒里的冷暖相知;一如這個季節,我在團田鄉曼哈山中與那片古茶園的相逢。

初夏,一陣微風、幾點雨露,喚醒了曼哈茶園片片沉睡的茶樹,上至山頂,下至谷底,整座山都是錯落有致的茶園。放眼望去,滿目皆是綠,綠得滴翠、綠得逼眼。

村屋旁不時閃現的茶樹,還有茶園裡忙碌的茶農、屋後籬笆縫裡探頭探腦的野花、地上覓食的細腳雞……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就這樣鮮活地呈現於眼前。

沿曼哈茶園漫道一路前行,約20分鐘車程就到了大哈坡駝峰古茶園基地。這裡生長著1千多株古樹茶,其中樹齡較大的約500多年,較小的也有150年。茶樹長期生長在火山灰土壤中,風雨滄桑,它們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斗轉星移,它們是歷史最好的見證者。

錯綜盤虯的深綠色枝椏間,長著飽滿嫩綠的芽尖,裝點著布滿蟲眼的老茶葉,古韻悠長里蘊含蓬勃生機,生命的氣息和歲月的滄桑融會貫通,是相伴亦是相守。年年新綠!

閉上眼睛,深深呼吸,陣陣淡淡的茶香和新鮮的泥土氣息沁入肺腑。潮濕溫潤的地上鋪滿落葉,長著綠茵茵的野薑、蒲公英、車前草,一位同行的朋友還在茶園裡撿到幾枚核桃果。無污染的土地,就是任性。

背一隻小竹籃,穿過茶園迂迴曲折的石板路,你可以放鬆身心,當一次茶鄉的採茶女。茶藝師告訴我們:「採茶講究手巧、手快,否則會影響茶葉形態與營養」。別忘了摘一片新芽放進嘴裡慢慢咀嚼哦!那種甘甜、可口、幽香,會在你的味蕾里久久不散。

從鮮葉到干茶,全靠一雙手控制。這裡技術最好的制茶師傅帶我們體檢了古樹茶純手工殺青技術。

將晾乾水汽的鮮葉放進近200度高溫的大鐵鍋里反覆翻炒,在此起彼伏的「滋滋滋」聲中,青草味兒變成了清新的蘭花香。這個過程唯一的感覺就是:熱,熱得夠嗆!

隨著茶葉顏色變暗,便可揉制了。「揉制」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需要邊揉捻邊翻開散熱,不然茶葉會發酵變紅,影響品質。對於有經驗的制茶人來說,這已成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固有模式。

茶鄉長大的我,已不是第一次接觸手工殺青了,慚愧的是一直不得要領。終其原因,我怕炒茶的高溫熏烤、怕採摘和揉捻茶葉十指烏黑,每每只是感受三兩分鐘便半途而廢。老茶人們常說做人如做茶,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茶品質和吃味都不一樣,毋庸置疑,細緻專註的人做出的茶定是上好的,或許我就是那一個缺乏恆心和毅力的人吧?

陽光下晾曬的茶葉慢慢變脆、變黑,手工曬青茶就做好了。燒水、揀茶、溫杯、醒茶、沖泡,隨著針針葉子翻騰、盛放,淡淡的清香便在絲絲翠綠中飄散開來。淺淺喝上一口,微苦中透著回甘,一方茶几、幾個板凳,世事風雲,家長里短,都在唇齒間裊裊生香。

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讓內心快活而又充滿力量的地方,任心靈自由呼吸,讓精神皈依。此時,行走在這片鬱鬱蔥蔥的古茶園裡,我確定已找到了這個地方。

文 字/楊榮華

圖 片/劉正凡 陳愛輝

責任編輯:楊耿耿 楊榮華

主 編:張婷婷

總 編:李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2018十大金獎溫州早茶」花落誰家?「形、色、香、味、底」TA們最優!
要想茶花一朵朵往外冒,花兒水靈飽滿,就需要這樣養護它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