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無人駕駛汽車受追捧 安全出行勢在必行!

無人駕駛汽車受追捧 安全出行勢在必行!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一詞頻繁出現在各大網站和主流媒體上。世界上各大國對AI的發展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各個國家都想在高新技術、核心位置上搶佔制高點,謀求發展的先機。許多國家都發布了可以促進技術進步的政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購買汽車作為代步工具,由此促進了汽車產業的發展。許多汽車廠家大力進行技術革新,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關注也越來越廣泛。毋庸置疑,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說是汽車的發展和應用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創新。

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起

受到市場引導和商家逐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國內外許多企業都積極採取行動,著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生產,這就導致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進程加快,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無人駕駛是一種智能汽車,也可以稱之為輪式移動機器人,主要依靠車內的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技術是一種通過實施系統控制的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運行技術,主要依靠的是車內的計算機系統(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等和全球定位系統中的若干技術協調運作)為主的智能駕駛,從而實現在沒有任何人主動操作的情況下,能夠安全、自動的操控汽車的運行。

影響無人駕駛汽車性能的關鍵性因素

人工智慧、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是汽車自動駕駛中常用的技術,對於汽車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智能無人駕駛汽車通常具有一款高智能的計算機,它能夠接受各種智能感測器傳來的周圍環境以及汽車自身的各種信息,智能無人駕駛汽車通常能高效迅速的對這些信息進行解讀、整理,然後把信息傳遞給汽車的執行系統,從而實現自動駕駛、智能控制等功能。

除了上述因素外,汽車所處的外在環境也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能提出挑戰。當自動駕駛汽車穿行在平坦開闊、光線充足的街道上時,城市環境中複雜的街道信息等都可以被3D地圖所識別,無人駕駛汽車中的電腦通常都比較容易獲得相對準確且全面的信息,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當無人駕駛汽車處于山路等環境以及隨著海拔的變化路況也發生變化時,就會對無人駕駛技術產生很大的挑戰。

多家企業採取的相關措施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就開始了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目前,隨著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個國家的高新企業都抓緊時間進行路測,加快研發的步伐。

據ppleInsider報道稱,在加利福尼亞州,蘋果無人駕駛測試車輛數量多於Drive.Ai、特斯拉、甚至是Alphabet旗下Waymo,其共擁有55輛無人駕駛汽車。

谷歌在2017年11月實現了四級自動駕駛,該車在公共道路上行駛時,車內完全沒有駕駛員,乘客一律坐在后座系有安全帶。(汽車工程師學會根據汽車的「自動化」水平,將無人駕駛車分為六級。零級為完全由人工操作,五級則需要達到所有情況下,車輛都可以自行駕駛的標準,車子不再需要方向盤、剎車和油門。)

今年年初,搭載了Apollo2.0系統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也開始在美國加州公路上進行三級和四級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其中四級無人駕駛汽車在完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在簡單城市道路上的行駛,無法在極端天氣下使用。

5月10日,滴滴美國研究院已獲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滴滴美國研究院是第53家獲得測試許可的公司,此前,特斯拉、福特、蘋果等許多公司已獲得測試資格。

5月14日,深圳交警為騰訊頒發了第一張智能網聯測試小汽車號牌。這意味著騰訊智能網聯汽車可以在深圳市制定的路段進行公開測試上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時更注重用技術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無人駕駛技術方面的突破或許是企業長遠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步。

無人駕駛技術有待完善

2018年3月,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女子被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傷,之後不幸身亡。這是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車輛致行人死亡的事故。近日特斯拉Model S再次發生車禍致人傷亡。這些事件的發生都表明:無人駕駛技術從理論層面走嚮應用層面還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在研發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車輛的整體設計,更要注重安全性能的提升。

無人駕駛技術可能給人類交通行為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這對相關的立法領域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如:車輛技術標準、駕駛員資格制度、道路交通規範、交通事故責任制度、產品責任制度,甚至駕駛人或乘客的數據隱私保護制度等。隨著相關措施的實行,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將會踏上新的征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晶元行業的四大挑戰、四大機會和四種路徑
工業機器人市場「生機勃勃」 國產減速器大有可為

TAG:工控中國 |